生成式AI如何重塑影视行业:Netflix的先锋实践与未来图景深度解析

1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简称Gen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影视娱乐产业的各个层面,其影响力日益显现。Netflix作为全球领先的流媒体平台,近期在原创剧集《永恒之光》(The Eternaut)中首次运用生成式AI技术辅助制作特定场景,标志着这项技术在主流影视内容制作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这一实践不仅提升了制作效率,降低了成本,更预示着未来影视创作模式的深刻变革。

Netflix的先锋实践:《永恒之光》中的AI应用

Netflix联席CEO特德·萨兰多斯近日透露,于今年4月首播的阿根廷剧集《永恒之光》中,一个城市建筑崩塌的震撼场景正是由生成式AI技术辅助完成。该剧集的制作团队希望呈现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中心大楼崩塌的宏大视觉效果,但传统视觉特效(VFX)的制作周期漫长且成本高昂,对于一部预算有限的剧集而言,实现起来极具挑战性。通过与Netflix内部视觉特效工作室Scanline的制作创新团队iLine合作,他们利用AI驱动的工具,成功生成了这一复杂的特效序列。萨兰多斯强调,该视觉特效序列的完成速度比传统VFX工具和流程快了近10倍,并且其成本在传统方式下是无法承受的。Ricardo Darín in The Eternaut.

传统VFX制作一个复杂的建筑崩塌场景,通常需要经历多阶段的繁琐工作:首先是资产建模,艺术家需要精确地构建每一栋建筑的几何结构和细节;接着是纹理绘制与材质赋予,确保视觉真实感;然后是动力学模拟,包括碎片的飞溅、尘埃的扩散以及建筑结构受力后的形变与坍塌轨迹,这往往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专业的物理引擎知识。后期还需要进行渲染、合成等步骤,每一步都耗费大量时间与人力。生成式AI的介入,极大地简化了这一流程,它能够快速生成多种崩塌效果的预设,并根据导演需求进行迭代调整,从而在确保视觉质量的同时,显著压缩了制作周期与人力成本,使得原本只有高预算项目才能实现的复杂特效,得以在更广泛的制作中应用。Ricardo Darín in The Eternaut.

生产管线中的AI赋能:从前期到后期

Netflix对生成式AI的投入远不止于此。萨兰多斯指出,该技术“代表着一个不可思议的机会,可以帮助创作者更好地制作电影和剧集,而不仅仅是降低成本。”他进一步解释道,创作者们已经看到了AI在制作流程中带来的诸多益处,例如在预可视化(Pre-visualization)和镜头规划方面。预可视化是电影制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通过创建低保真度的场景模拟,帮助导演和摄影师提前规划镜头运动、构图和场景调度。传统方式下,这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进行草图绘制或简单建模,而AI可以根据文字描述或概念图迅速生成多样化的视觉方案,极大地加速了创意决策过程。

此外,生成式AI在高级视觉特效方面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例如“数字减龄”(de-aging)技术。过去,这种技术通常只在巨额预算的大制作中才能看到,因为它涉及对演员面部进行精细的逐帧处理,工作量极为庞大。AI通过学习大量的人脸数据,能够更高效、自然地实现面部特征的调整,使得“数字减龄”不再是少数影片的专属,为更多创意提供了可能性。

超越制作:AI在用户体验与商业化中的潜力

除了内容制作,Netflix的另一位联席CEO格雷格·彼得斯则强调了生成式AI在提升用户个性化推荐和平台交互能力方面的巨大潜力。目前,Netflix正在试点一项功能,允许用户通过会话式提示(如“我想看一部80年代的黑暗心理惊悚片”)来获取影片推荐。这种自然语言交互的方式,相较于传统的关键词搜索或基于类型筛选,更能精准捕捉用户的潜在需求和情感偏好,从而提升用户发现新内容、保持平台活跃度的效率。对于Netflix而言,更智能的搜索和推荐能力意味着更高的用户参与度,这对于吸引广告商和留住订阅用户至关重要。

在商业化方面,Netflix此前已宣布将于2026年在广告版订阅服务中引入基于生成式AI的互动广告。彼得斯指出,公司正努力将生成式AI的应用扩展到越来越多的广告位中。这意味着未来的广告可能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固定内容,而是能根据用户画像、观看历史乃至实时情绪动态,生成高度定制化、互动性更强的广告体验,从而显著提升广告效果和用户接受度。

行业视角与伦理考量:平衡创新与担忧

生成式AI在影视行业的崛起,自然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尤其是关于其对创意和就业岗位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知识产权侵权等方面的担忧。萨兰多斯曾将生成式AI与计算机生成动画(CGI)的发展相提并论,认为正如CGI提升了动画质量并创造了更多动画相关就业机会一样,AI也将“帮助创作者更好地讲故事”。他引用了历史数据指出,CGI的兴起并未导致动画行业的萎缩,反而促进了其繁荣,更多人从事动画工作。他坚持认为,通过技术使内容“好10%”所带来的商业价值,远超仅仅“便宜50%”的成本节省,并认为观众更关心的是故事本身,而非其背后的预算或技术。这表明Netflix倾向于将AI视为一种增强工具,而非取代人类创意和劳动力的手段。

然而,这种乐观的态度并非没有争议。去年,Netflix的真实犯罪纪录片《珍妮佛的真相》就曾被指控未经披露地使用了生成式AI技术合成图像,尽管制片人予以否认,但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纪录片真实性的担忧。纪录片作为以事实和证据为基础的内容形式,任何AI生成的图像都可能损害其可信度。这与在虚构的末日剧中利用AI避免实际摧毁建筑物的做法截然不同。公众对AI的态度,将取决于其使用场景、方式以及制作方是否公开透明。例如,利用AI撰写剧本可能会引发不同的反响,因为它触及了创作的核心。

影视行业正逐步接纳并探索生成式AI的潜力。包括迪士尼在内的行业巨头都在积极研究如何利用这项技术。目前,生成式AI已被应用于多种制作中,从院线电影《野蛮人》到诡异的AI生成新闻播报,从免费流媒体平台上的粗糙电影到中国首部AI开发动画系列。AI能够显著降低制作成本,使其成为娱乐行业优先考虑的领域。Netflix在原创剧集中对生成式AI的公开使用和宣传,无疑将进一步激发业界对这项技术的热情和探索。

展望未来:人机协作的无限可能

关于生成式AI在影视领域应用的讨论,很大一部分围绕着它可能如何削弱创意、替代工作以及侵犯知识产权。然而,与此同时,业界也存在一股真诚的推动力,旨在理解如何利用这项技术来“增强”人类的创意和想法。在未来,随着社会逐渐理解生成式AI的真实能力与局限性,其在影视作品中的接受程度将取决于其被使用的方式、时机和目的,以及创作者对使用情况的透明度。

AI不应被视为简单的成本削减工具,而应被视为一个强大的协同伙伴,能够赋能艺术家突破传统界限,实现更宏大的视觉叙事和更高效的制作流程。通过制定清晰的伦理准则,推动透明化的应用,并鼓励人机协作,生成式AI有望成为影视行业变革的关键驱动力,开启一个充满无限创意可能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