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核心驱动力已从传统机械性能逐步转向以人工智能为中心的软件定义。过去被视为“锦上添花”的智能功能,如今已跃升为衡量一款高端智能汽车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这场变革的深度和广度,正迫使所有汽车制造商——无论是传统巨头还是新兴势力——加速提升其在“AI代码”方面的研发能力与整合水平。
智能力量:AI如何重塑高端汽车市场
高端汽车市场正在成为AI技术最前沿的试验场,各品牌纷纷推出颠覆性创新,力求通过智能化建立新的护城河。
理想汽车的“VLA时刻”:AI大模型作为核心产品价值
理想汽车,这家以“家庭出行解决方案”著称的新能源品牌,在智能化转型方面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决心和速度。在其最新纯电SUV i8的发布会上,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将核心焦点放在了其自主研发的“VLA”(Visual Language Model,视觉语言大模型)技术上,并将其定义为汽车行业的“iPhone 4时刻”,足见其战略地位。
理想i8搭载的VLA大模型,显著提升了车辆的智能舒适性与交互体验。 VLA的核心突破在于,它彻底打破了智能驾驶(AD)系统与智能座舱(SS)系统之间长期存在的“信息孤岛”。以往,负责车辆行驶决策和负责用户语音交互的是两套独立的、互不理解的系统。VLA的出现,意味着汽车的“感知器官”(如摄像头、雷达)和“交互器官”(如语音识别、扬声器)开始共享同一个统一的“大脑”。
这种融合带来的用户体验是革命性的。例如,当用户发出“帮我找一个附近人少、安静且适合开短会的咖啡馆”这样的模糊指令时,搭载VLA的车辆不再是机械地执行导航任务。它会通过其认知模型,深刻理解“人少”、“安静”、“开会”这些隐含的意图,然后调用实时地图数据、交通信息以及用户偏好,智能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地点,并规划最佳路线,甚至在自动驾驶模式下直接引导车辆前往。这标志着车载AI从被动的“指令执行者”向能够理解语境、进行深度推理并主动提供服务的“智能体”的根本性跃迁。理想汽车的这一战略赌注清晰地表明:未来的高端智能电动车,其核心价值将越来越多地由AI软件定义,而非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硬件配置。
吉利汽车的“汽车机器人论”:Agent OS构建全域智能生态
如果说理想汽车的VLA是从产品端进行的“单点突破”,那么吉利汽车在WAIC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的Agent OS,则是一场自上而下、覆盖全产业链的体系化变革。吉利联合AI独角兽阶跃星辰和千里科技,推出的不仅仅是一个更高级的语音助手,更是一个为“智能体”原生打造的全新操作系统。其核心理念是将汽车视为一个“轮式机器人”,而Agent OS则是赋予这个机器人统一调度全车软硬件、并实现主动式、情感化交互的“灵魂”。
吉利在WAIC大会上展示了其在智能座舱中构建超级智能体的愿景。 吉利银河M9车型上搭载的车载AI智能体,正是这一理念的初期实现。基于阶跃星辰领先的端到端语音大模型,该智能体不仅能精准识别用户的语音指令,更能深入理解其“弦外之音”。设想这样一个场景:当你下班回家,系统通过分析你的通勤习惯和实时路况,感知到你今天可能工作时间过长且路上异常拥堵。它不会等待你开口,而是主动询问:“今天工作很辛苦吧?回家的路有些堵,要不要为您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并开启座椅按摩?”它甚至能结合你的个人日程,主动提醒:“太太的生日快到了,路过的一家花店有她喜欢的花束,需要为您提前预订吗?”
Agent OS的强大之处在于,它使得车载AI从“可用”进化到了“好用”,乃至“令人依赖”。它不再是一个需要用户学习和适应的工具,而是一个真正懂你、关心你的“数字伴侣”。吉利通过发布Agent OS,明确传递出一个信号:未来汽车市场的竞争,将日益演变为智能生态系统之争。谁能构建一个吸引开发者积极参与、让用户深度依赖的AI Agent生态,谁就能构筑起难以逾越的竞争壁垒。
从理想VLA对产品核心价值的重新定义,到吉利Agent OS对全域智能生态的构建,AI在中国高端汽车市场的地位已完成了从“可选项”到“标配”,再到“准核心竞争力”的三级跳。这清晰地表明,AI正在成为中国汽车产品竞争格局中一个决定性的、日益重要的变量。
星辰大海之外:被重塑的汽车“基本盘”
然而,当我们将目光从尖端AI模型拉回广阔的主流汽车市场,特别是下沉到二三线城市,我们会发现,对于绝大多数将汽车视为“出行工具”的消费者而言,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体验——宽敞的空间和卓越的操控性能——依然是他们做出购买决策时,心中分量最重的砝码。这些看似“传统”的要素,在电动化浪潮中正被赋予新的内涵和价值。
空间的福音:大,依旧是硬道理
在中国独特的家庭文化背景下,“家”的概念被无限延伸,汽车早已不只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家的移动扩展”。尤其在以家庭用户为主导的购车群体中,“大空间”几乎与“高幸福感”划上了等号。从进口车型入华后普遍加长轴距的惯例,便可窥见这一市场趋势的根深蒂固。
乐道L90将车内空间作为核心卖点,旨在打造家庭出行利器。 即将正式发布的乐道L90,作为蔚来旗下主攻主流家庭市场的子品牌“先锋”,其核心卖点几乎完全聚焦于驾乘空间和多样化的家庭使用场景。从其“家庭用车首选”的精准市场定位,到网络上曝光的宽敞内部布局,无一不彰显其为中国家庭量身定制“移动的家”的决心。无论是全家出游时充裕的行李装载能力,还是车内座椅灵活多变的组合,如“小憩模式”、“观影模式”,乐道L90的每一寸设计,都在精准响应家庭用户对空间最朴素也最刚性的需求。
吉利银河M9同样致力于提供全尺寸大六座的极致空间体验。 紧随其后即将登场的吉利银河M9,则将这场“空间竞赛”推向了新的高潮。作为一款旗舰级大六座SUV,银河M9几乎将所有设计技能点都集中在“内部空间最大化”上。其超长的轴距和极高的“得房率”设计,使得内部空间足以媲美小型起居室。从为副驾乘客打造的“女王副驾”,到带腿托的独立第二排座椅,再到可完全放平的第三排座椅,银河M9的目标是成为陆地上的“头等舱”。乐道L90、吉利银河M9,以及今年上半年涌现的众多全尺寸SUV,共同指向一个明确的结论:在主流市场,尤其是在20-40万元的价格区间,一个宽敞、舒适、多变的车内空间,依然是打动消费者、赢得市场份额的“不二法门”。AI或许能决定一辆车有多智能,但空间,却直接影响着一家人在车内能拥有多高的幸福感和满足度。
操控的回归:好开,是永恒的追求
电动化浪潮一度让“驾控”这个词变得模糊。当几乎所有新能源汽车都具备了迅猛的加速性能和极致的静谧座舱时,驾驶感受的同质化使得许多人开始怀念燃油车时代“人车合一”的纯粹乐趣。然而,部分中国车企已迅速意识到,电动化平台恰恰为重塑驾控体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让驾驶乐趣得以以新的形式回归。
最近上市的吉利银河A7,在产品宣传中便特别强调了其卓越的底盘调校功力。根据专业的动态试驾体验,虽然同属银河系列,但吉利银河A7的操控表现明显优于此前偏重舒适性调校的同系车型。吉利团队透露,银河A7的底盘由知名跑车品牌路特斯团队倾力调校,这从技术层面保证了车辆在操控上的先天优越性。
吉利银河A7虽主打能耗经济性,但在操控方面也表现出色。 无独有偶,新兴势力品牌零跑汽车,在其最新的纯电车型B01(内部代号,或为C10的后续车型)的研发过程中,也明确表示其底盘由欧洲Stellantis团队主导调校。欧洲,尤其是德国,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最为成熟的底盘调校体系和最严苛的测试环境。聘请欧洲顶尖团队,意味着零跑希望其产品不仅能满足中国用户的需求,更能达到全球市场的严苛标准。这背后,是对“好开”这一汽车基本属性的执着追求和深度投入。
从吉利到零跑,我们观察到,当电动化解决了动力输出的瓶颈后,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重新将资源和精力投入到诸如底盘、悬挂、转向手感这些“看不见”但对驾驶体验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们深知,无论汽车的智能化程度如何飞速发展,驾驶本身带来的愉悦感、安全感以及人车之间的沟通感,是任何屏幕显示或智能应用都无法完全替代的。对于那些依然热爱驾驶、追求操控乐趣的用户而言,一个经过精心调校、反馈精准的底盘,其吸引力可能远胜于一个能说会道的AI车载助手。
展望未来:AI与传统优势的共融互生
在可预见的未来,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将趋于复杂,不再是纯粹的“AI汽车”与“传统汽车”之间的简单对垒。真正的胜利者,将属于那些能够将人工智能的先进智慧,与卓越的传统机械素质完美融合的公司。
未来汽车将是AI与传统优势深度融合的产物。 在中高端市场,AI和大模型正迅速成为新产品的重要卖点,这促使所有车企——无论是新势力还是老牌厂商——都在迅速整合内外部资源,提升其“AI代码”能力。例如,吉利与大模型、智能驾驶等外部力量的强强联合,正是为了构建其“全域AI”的概念,以应对日益激烈的智能化竞争。
而在中低端普惠车型领域,利用新能源汽车架构的先天优势,在空间、操控、功能配置和整体体验上对传统燃油车进行“降维打击”,让消费者能够以更亲民的价格享受到“改善型”座驾,这无疑是一个长期不变的市场趋势。最终,汽车的未来将是AI技术与精湛工程学深度交织的产物,共同定义并塑造下一代智能出行的全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