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进化论:AI大模型如何重塑驾驶体验与市场格局?

1

智能汽车新纪元:AI大模型与传统优势的共生之道

当前,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传统意义上的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部件的较量,正逐步让位于软件定义汽车、特别是人工智能(AI)技术的全面渗透与应用。这场由特斯拉引领,并迅速在中国市场发酵的“AI竞争”,不仅深刻影响着高端智能电动汽车的研发方向,也促使整个产业链重新审视未来出行的核心价值。

从最初的辅助功能,到如今成为决定产品成败的关键要素,AI在汽车领域的地位显著攀升。中国汽车制造商,无论新势力还是传统巨头,都在积极拥抱这一趋势。例如,理想汽车在其最新纯电车型发布会上,将大量篇幅聚焦于车机的智能化升级以及VLA(视觉语言大模型)技术驱动下的智驾进化。与此同时,在WAIC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吉利与AI独角兽阶跃星辰、千里科技联手,发布了超拟人车载AI智能体和Agent OS,将“大模型上车”从概念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这清晰地表明,AI已成为当前车企竞争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组成部分。

AI深度融合高端市场:从锦上添花到核心竞争力

在高端智能电动汽车领域,AI正以颠覆性的姿态重塑用户体验与产品价值。

理想汽车的“iPhone 4时刻”:VLA大模型即产品核心

理想汽车,这家曾以“移动的家”和增程技术独树一帜的品牌,在智能化转型上展现出了惊人的魄力。其在i8纯电SUV发布会上,将“VLA”(Visual Language Model,视觉语言大模型)技术作为压轴登场的明星。理想汽车创始人甚至将这一时刻誉为汽车行业的“iPhone 4时刻”,足见其对VLA战略地位的重视。

VLA模型的核心突破在于,它彻底打破了传统智能汽车中智能驾驶(AD)与智能座舱(SS)两大系统各自为政的局面。过去,负责车辆行驶决策与负责用户语音交互的是两套独立运行的系统,它们之间缺乏深度协同。VLA的出现,则意味着汽车的“感知器官”(如摄像头、雷达等传感器)和“交互接口”(如语音助手)首次共享同一个“智慧大脑”。

当用户提出类似“帮我找一个附近人少、安静且适合开短会的咖啡馆”的需求时,搭载VLA的理想i8不再是简单地导航至最近的咖啡馆。它会首先通过其强大的认知模型,精准理解“人少”、“安静”、“开会”这些看似模糊却至关重要的语境信息,随后调用实时视觉数据和城市POI信息进行智能筛选,最终规划出最符合用户需求的路线,并可能在自动驾驶模式下前往。这标志着车载AI已从被动的“指令执行者”向能够理解语境、进行深度推理并主动提供服务的“智能体”(Agent)实现了质的飞跃。理想汽车的这一战略布局,无疑是在豪赌未来:五年后,消费者衡量高端智能电动车价值的关键将不再是屏幕数量或续航里程,而是其“智商”高低及智能服务的深度与广度。

吉利汽车的“汽车机器人论”:Agent OS的生态构建

如果说理想汽车的VLA是从产品端进行的单点突破,那么吉利汽车在WAIC上发布的Agent OS,则是一场自上而下、覆盖全域的体系化创新。吉利与AI独角兽阶跃星辰、千里科技的强强联合,其成果远不止一个更智能的语音助手,而是一个为“智能体”原生打造的全新操作系统。Agent OS的核心理念,是将汽车重新定义为一个具备自我意识和学习能力的“轮式机器人”。这个机器人需要一个能够统一调度全车硬件与软件,并能进行主动式、情感化交互的“灵魂”。吉利银河M9所搭载的车载AI智能体,正是这一灵魂的早期具象化。基于阶跃星辰的端到端语音大模型,它不仅能精准识别用户的语音指令,更能捕捉到用户“言外之意”的情绪和深层需求。

试想一下这样的场景:在你下班回家的途中,车载系统主动感知到你今天在公司停留时间远超平时,且当前路况异常拥堵。它无需你开口,便能主动询问:“您今天辛苦了,回家的路有些堵,需要为您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并开启座椅按摩功能吗?”更进一步,它甚至能根据你的日程安排和个人偏好,智能提醒:“您太太的生日即将到来,路过的商场恰好有一家她很喜欢的花店,需要为您预订一束花作为惊喜吗?”这就是Agent OS所带来的变革——它使得车载AI从“可用”进化到“好用”,甚至达到“爱用”的境界。它不再是一个需要用户主动适应和学习的工具,而是一个真正懂得你、关心你的“数字伴侣”。通过发布Agent OS,吉利汽车清晰地传递了一个信号:未来的汽车竞争,将是生态之争。谁能构建一个吸引海量开发者涌入、让用户形成深度依赖的AI Agent生态,谁就能构筑起难以逾越的技术与市场壁垒。

从理想的VLA到吉利的Agent OS,我们清晰地看到,在中国高端汽车市场,AI技术已经完成了从“选配”到“标配”,再到“准核心卖点”的质变。AI正迅速成为中国汽车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决定因素。

星辰大海之外:进化的“基本盘”依然关键

然而,当我们将目光从尖端的AI模型技术,转向更广阔的二三线市场以及大多数将汽车视为纯粹“出行工具”的消费者群体时,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体验——宽敞的空间和卓越的操控性,依然是他们做出购车决策时不可忽视的核心砝码。

空间的考量:大尺寸依旧是市场硬通货

在中国社会,“家”的概念被无限延伸,汽车早已不只是交通工具,更是“家的延伸”。尤其在家庭用户已成为购车主力的当下,“大空间”几乎等同于“高幸福感”。这种偏好在进口车型进入中国市场后普遍进行轴距加长的现象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并一直延续至今。

乐道L90主打车内空间

即将正式发布的乐道L90,作为蔚来品牌专为家庭市场打造的子品牌先锋,其核心卖点几乎完全围绕车内空间和家庭应用场景展开。从其“家庭用车首选”的精准市场定位,到网络上流传出的宽敞内部布局,无一不彰显乐道L90旨在打造一款为中国家庭量身定制的“移动生活空间”。无论是全家出游时充足的行李装载能力,还是通过多变座椅组合实现的“小憩模式”或“观影模式”,乐道L90的每一寸设计都精准响应了家庭用户对空间最直接也最迫切的需求。

吉利银河M9同样主打全尺寸大六座

同样,吉利银河M9作为一款即将登场的大六座SUV,将这场“空间竞赛”推向了新的高度。银河M9几乎将所有的产品力都集中在“内部空间最大化”上。超长的轴距和极高的“得房率”设计,使其内部空间足以媲美小型起居室。从豪华的“女王副驾”到带腿托的独立第二排座椅,再到可完全放平的第三排,银河M9的目标是成为陆地上的“头等舱”。乐道L90、吉利银河M9以及今年上半年众多全尺寸SUV的集中上市,共同指向一个明确的结论:在主流市场,特别是在20-40万元的价格区间,一个宽敞、舒适、多变的车内空间,依然是打动消费者的“黄金法则”。AI或许能决定一辆车有多智能,但空间,则直接决定了一家人在车内能享受到多少幸福感。

操控的回归:驾驶乐趣的永恒追求

电动化浪潮一度让“驾控”这一概念变得模糊。当所有新能源汽车都具备了迅猛的加速和极致静谧的座舱后,同质化的驾驶体验让许多人开始怀念燃油车时代“人车合一”的纯粹乐趣。然而,部分中国车企已迅速意识到,电动化恰恰为重新定义和提升驾控性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吉利银河A7操控手感优异

近期上市的吉利银河A7,在产品宣传中便特别强调了其卓越的底盘调校能力。据媒体实际驾驶体验反馈,尽管与同为银河旗下的其他车型相比,吉利银河A7的操控感受明显更加精准和富有韧性,摆脱了以往部分车型“过于舒适”的模糊调教。吉利团队透露,银河A7的底盘调校由路特斯团队深度参与,这有力保障了车辆在操控上的优越表现。

无独有偶,新势力品牌零跑汽车,在其最新纯电车型B01(内部代号,或为C10的后续车型)的研发过程中,也明确指出其底盘调校主要由Stellantis欧洲团队主导。欧洲,尤其是德国,拥有全球最成熟且最严苛的底盘调校体系与测试环境。聘请欧洲团队,意味着零跑希望其产品不仅能满足中国用户的需求,更能达到全球市场的严苛标准。这背后,是对“好开”这一汽车基本属性的执着追求。

从吉利到零跑,我们观察到,当电动化解决了动力输出的效率问题后,车企正重新将大量研发资源投入到底盘、悬挂、转向系统这些“看不见”但对驾驶体验至关重要的部分。它们深知,无论汽车的智能化程度如何提升,驾驶本身所带来的愉悦感、安全感和掌控感,是任何屏幕或应用程序都无法完全替代的。对于那些依然热爱驾驶、享受操控的用户而言,一个经过精心调校、反馈精准的底盘,其吸引力可能远超一个能够讲笑话的AI助手。

智行未来:AI与传统优势的协同进化

当前,尤其在中高端汽车市场,AI和大模型已成为新产品发布的重要卖点。这无疑倒逼所有车企——无论是初创的新势力还是经验丰富的老牌制造商——迅速集结内外部优势资源,全力提升其“代码实力”,特别是“AI代码”的开发与整合能力。吉利汽车与外部大模型及智驾技术力量的合作,正是对“全域AI”概念的积极实践。

而在中低端普惠车型市场,利用新能源架构的先天优势,在空间、操控、功能和用户体验上对传统燃油车进行“降维打击”,让消费者能够以更低的门槛享受到“改善型”的驾乘体验,这仍是一个长期不变的趋势。

展望未来,汽车市场或许不会存在截然对立的“纯AI汽车”或“纯传统汽车”。最终的胜出者,将是那些能够将AI的智慧与卓越的机械素质完美融合,实现软硬件协同进化的公司。这种融合将催生出既聪明又好开、既舒适又安全的下一代智能汽车,真正满足消费者对未来出行的多元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