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移动AI战略核心:2025年如何驱动数十亿级收入增长与转型升级?

1

中国移动作为全球领先的电信运营商,在2025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稳健的业绩答卷。财报显示,期内中国移动实现营运收入5438亿元人民币,股东应占利润达到8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印证了其在传统通信业务领域的坚实基础,更折射出其在数字化转型,尤其是人工智能(AI)战略布局方面的深远影响。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业绩说明会上明确指出,AI已成为公司最重要的战略支柱,其带来的收入贡献虽难以精确量化,但已达到“几十亿”的数量级,这表明AI正深度融入其核心业务,成为驱动增长的新引擎。

AI驱动下的战略愿景与增长格局

中国移动的半年度业绩不仅是财务数字的体现,更是其战略方向正确性的佐证。在传统通信业务面临增速放缓挑战的背景下,AI的引入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增长曲线。杨杰董事长对AI收入的谨慎表态,恰恰反映了AI价值在大型基础设施型企业中体现的复杂性。由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AI技术往往与现有设备和网络资源共享,其贡献并非简单加和,而是通过效率提升、成本优化以及新服务模式的孵化间接显现。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渗透,预示着AI对中国移动的价值创造将是长期且深远的,远超单纯的财务数字。

中国移动AI战略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中国移动将AI提升至核心战略地位,并非仅仅追逐技术热点,而是基于对未来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AI不再是单一的技术工具,而是重构商业模式、提升运营效率、拓展服务边界的关键要素。通过持续的AI投入和应用,中国移动正逐步从传统的网络运营商向综合型智能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其营收结构的多元化和抗风险能力也将随之增强。这种转型不仅带来了数十亿级的直接和间接收入,更为未来的千亿级、万亿级数字经济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移动AI“三者”定位的深度解读

为了全面发挥AI的战略价值,中国移动明确了自身在AI生态中的“三者”定位:AI供给者、AI汇聚者和AI运营者。这“三者”定位互为支撑,构成了中国移动全面推进AI战略的完整闭环,旨在构建一个强大的智能生态系统。

AI供给者:构建数字经济的智能底座

作为AI供给者,中国移动的核心任务是提供坚实的AI基础设施和核心能力。这意味着它不仅要投入巨资建设规模庞大的算力中心,包括智算中心、数据中心等,以支撑大规模模型训练和复杂AI推理任务,还要积极研发和部署通用大模型及行业专业模型。这些模型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智能底座”,为各行各业提供AI能力。例如,中国移动的“九天”人工智能平台,就致力于提供高性能、高可靠的AI能力服务,帮助企业客户快速构建和部署AI应用,从而加速其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进程。这种基础能力的供给,使得中小企业无需承担巨大的AI研发成本,即可享受到前沿的智能服务,极大降低了AI应用的门槛。

AI汇聚者:聚合生态,共创价值

AI汇聚者的角色则体现了中国移动的平台化战略。它旨在构建一个开放、协作的AI生态系统,将AI技术提供商、解决方案开发商与各行各业的需求方紧密连接起来。通过举办开发者大赛、设立创新实验室、投资孵化AI初创企业等方式,中国移动吸引了大量优秀的AI合作伙伴。这种汇聚能力使得中国移动能够集成最先进的AI技术,并结合自身的海量数据和广泛的网络覆盖,为垂直行业(如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提供定制化的AI解决方案。例如,在智能制造领域,中国移动通过与工业AI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基于5G和AI的机器视觉检测系统,显著提升了生产线的检测效率和产品质量,有效推动了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

AI运营者:赋能业务,提升用户体验

最终,作为AI运营者,中国移动将AI深度内嵌到自身的各项业务流程和产品服务中,直接赋能企业运营和客户体验。这涵盖了从网络优化、智能客服、精准营销到智能家居、智慧社区等多个层面。在网络运营方面,AI通过预测性维护、故障诊断、资源调度优化等,显著提升了网络的稳定性和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在客户服务方面,智能客服机器人和虚拟助理能够7x24小时响应用户需求,解答常见问题,实现服务效率的大幅提升,据内部数据显示,智能客服在部分业务场景下能够将人工服务请求量降低20%以上。此外,通过AI对用户行为数据的深度分析,中国移动能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产品推荐和营销服务,优化用户体验,同时开辟新的增值服务收入来源。例如,基于AI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通过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技术,为家庭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和智能化的生活服务。

“一力两化”战略:AI商业化的核心路径

为了将AI战略从愿景变为现实,中国移动提出了“一力两化”的核心发展路径,即“一力”指核心能力,而“两化”则强调应用的规模化和商业化,确保AI投入能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一力”:筑牢AI核心能力基石

“一力”是中国移动AI战略的基石,涵盖了算力、模型和数据三大核心要素。首先是算力,它是AI模型训练和推理的能源。中国移动正加速构建全国一体化的大规模智算中心,旨在提供充裕、高效、绿色、安全的AI算力资源。这些智算中心不仅服务于内部AI应用,也将作为公共服务对外开放,成为数字经济的关键新型基础设施。例如,通过在全国布局多个算力枢纽,中国移动的算力资源能够满足不同行业对高性能计算的严苛需求,有效支撑国家“东数西算”战略的落地。

其次是模型,AI大模型的研发和应用是当前技术竞争的焦点。中国移动在通用大模型的基础上,更注重结合自身在通信领域的优势,研发面向行业应用的专业大模型。这些模型能够更好地理解通信网络、用户行为和行业特定数据,从而提供更精准、高效的解决方案。例如,在网络故障预测和优化方面,其自研的AI模型能够基于海量网络数据,提前识别潜在风险,甚至自动调整网络参数以避免服务中断,将网络异常告警响应时间缩短了约15%。

最后是数据,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拥有海量的用户数据和网络数据。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高效治理、深度挖掘和合规利用,是释放AI潜能的关键。通过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体系,运用大数据分析和AI技术对数据进行清洗、标注和价值转化,中国移动能够为模型训练提供高质量的数据养料,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更具洞察力的智能应用。

“两化”:规模化与商业化并举

“两化”是中国移动推动AI价值变现的关键步骤。首先是规模化,这意味着将AI能力和成功的AI应用模式从试点推广到全国范围,覆盖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和行业客户。例如,通过将AI技术整合到移动云平台,中国移动能够以云服务的方式,将AI能力普惠化,让更多企业能够便捷地调用AI模型和算力资源。在政企市场,通过复制推广智慧园区、智慧工厂等AI解决方案的成功经验,中国移动实现了AI应用的快速规模扩张。这不仅仅是技术本身的复制,更包括了运营模式、服务流程的标准化与推广。

其次是商业化,这是AI战略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的核心。中国移动正在积极探索多元化的AI变现路径,包括但不限于:提供AI平台服务收取订阅费、销售定制化的行业AI解决方案、基于AI能力提供增值服务、以及通过AI提升现有业务的效率和用户体验进而带动营收增长。例如,在面向个人用户市场,AI驱动的智能客服、个性化推荐服务等提升了用户粘性,间接促进了流量和宽带业务的增长。而在企业市场,通过提供AI驱动的智能安全监控、智慧能源管理等解决方案,中国移动正在创造新的营收增长点。据市场分析,这些垂直行业的AI解决方案市场潜力巨大,预期每年可为公司带来数亿元的新增收入。

挑战与展望:迈向智能时代的新征程

尽管中国移动在AI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但前进的道路上仍面临诸多挑战。技术迭代速度快、高端AI人才竞争激烈、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合规性要求日益严格,以及AI投资回报率(ROI)的评估复杂性,都是其必须持续应对的课题。此外,如何将AI更深入地融入传统业务流程,实现真正的全业务智能化,仍需不断探索和实践。

展望未来,中国移动将坚定不移地推进其AI战略。这包括持续加大在算力基础设施、核心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深化与国内外领先AI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构建开放共赢的AI生态。同时,将更加聚焦垂直行业需求,打造更多场景化、定制化的AI解决方案,推动AI与5G、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实践,中国移动正朝着成为全球领先的数字经济主力军的目标迈进,AI无疑将是其实现这一宏伟愿景的关键引擎,赋能千行百业,开启一个更加智能、高效和普惠的数字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