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的发布,不仅展现了其稳健的财务表现——实现营运收入5438亿元,股东应占利润达到842亿元,同比增长5.0%——更凸显了人工智能(AI)在其核心战略中的决定性地位。公司董事长杨杰在业绩说明会上明确指出,尽管AI对具体收入的贡献难以精确量化,但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已达百亿级规模,这无疑为通信行业巨头描绘了数字化转型的全新蓝图。
杨杰董事长强调,AI已上升为中国移动最重要的战略之一,这标志着企业发展重心从传统通信服务向融合创新科技的深度转型。这种战略定位的转变,体现了中国移动在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技术迭代加速的背景下,寻求增长新动能的决心与远见。将AI视为核心竞争力,预示着公司未来将在多个维度加速智能化升级。
中国移动为自身在AI领域设定了清晰的“三者”定位:AI供给者、AI汇聚者和AI运营者。作为AI供给者,中国移动正积极投入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智算中心的布局与高性能计算资源的供给,为社会各界提供AI模型训练和推理所需的强大基座。这种投入不仅服务于自身业务,也为全行业AI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作为AI汇聚者,中国移动致力于聚合全球领先的AI技术、平台和生态伙伴,通过构建开放的合作体系,将多元化的AI能力引入自身平台,形成协同效应,放大AI的应用价值。这意味着其将成为AI创新链条上的重要枢纽,连接技术提供方与需求方。
而作为AI运营者,中国移动则将这些AI能力融入到其庞大的客户服务、网络管理、产品开发等日常运营中,通过实际应用来验证和迭代AI效能,从而提升用户体验、优化内部效率、并孵化新的商业模式。这三大定位共同构筑了中国移动AI战略的立体框架,确保其在AI时代占据有利地位。
在AI发展路径上,中国移动聚焦于“一力两化”策略。“一力”即核心能力,涵盖算力、模型和数据三大关键要素。强大的算力是AI模型训练和部署的基石,中国移动正加大投入,构建泛在智能的算力网络,以满足日益增长的AI计算需求,支撑复杂大模型的研发与应用。
在模型层面,公司正积极探索通用大模型与行业特定模型的研发与合作,力求打造具备行业特色、服务能力领先的AI模型体系。数据则是驱动AI持续进化的燃料,中国移动凭借其海量的用户数据和网络数据优势,在严格遵守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前提下,深度挖掘数据价值,为AI模型的训练和优化提供高质量数据支撑。
“两化”则指应用的“规模化”和“商业化”,这也是实现AI价值变现的关键。中国移动正积极推动AI技术在客户服务、网络运维、产品创新、智慧家庭、智慧政企等多个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例如,通过AI智能客服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满意度;利用AI进行网络故障预测和优化,保障通信网络的稳定高效。
商业化变现是AI战略成功的最终体现。中国移动正探索多种路径,将AI大模型能力转化为实际的商业价值。这不仅包括向企业客户提供基于AI的解决方案和服务,也包括通过AI赋能自身产品和业务,提升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以及通过效率提升间接贡献利润。杨杰董事长所提及的“几十亿数量级”贡献,正是这种商业化探索的初步成果。
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AI正深刻重塑通信行业的未来格局。中国移动作为行业领军者,其AI战略的深度布局和积极实践,无疑将加速整个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进程。这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更肩负着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赋能千行百业的社会责任。
尽管AI发展前景广阔,但其背后也伴随着数据安全、伦理考量、技术迭代速度以及高昂的研发投入等挑战。中国移动通过其“三者”定位和“一力两化”策略,展现了应对这些挑战的系统性思维,力求在技术创新与商业实践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确保AI发展的可持续性与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