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人工智能(AI)工具如ChatGPT以其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正逐步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颇为敏感的健康咨询。然而,这种便捷性并非毫无风险。近期披露的一起引人深思的案例,深刻揭示了在缺乏专业医学知识指导下,盲目依赖AI进行自我诊断和治疗可能带来的致命后果。一名60岁的男性,在咨询了ChatGPT后,竟然将日常食盐替换为溴化钠,最终因严重的溴中毒而入院,经历了数周的身心折磨。
根据《内科医学年鉴:临床病例》的详细报道,这位有一定营养学背景的男士,对饮食中的氯元素心存疑虑,试图通过极端方式将其完全排除。在与ChatGPT就健康主题进行了系列对话后,他错误地认为溴化钠可以作为氯化钠的理想替代品。随后,他通过互联网渠道获取了这种化学物质,并开始将其融入日常饮食。最初,这看起来像是一个无害的个人健康实验,然而仅仅三个月后,健康危机便悄然降临。
他开始出现极度口渴的症状,同时伴随着日益加剧的偏执妄想。在邻居发现其异常并将其送往急诊室后,他表现出对医院提供饮用水的强烈抵触,坚称自己只饮用家中蒸馏水,并坚持着严格限制的素食饮食。尽管他并未主动提及使用溴化钠或与ChatGPT的互动,但医生们通过全面的实验室检测,不仅发现其存在多种微量营养素缺乏,更惊愕地诊断出其患有严重的“溴中毒”。这一在现代医学实践中已相对罕见的病症,正是导致其一系列诡异行为及精神异常的根源。
“溴中毒”在现代医学中已不再常见,但回溯一个世纪前,它曾是美国精神病院住院患者中一个相当普遍的诊断,甚至一度占据精神科入院原因的8%至10%。当时,溴化物盐类,如溴化钾,常被用作镇静剂,用于缓解焦虑、改善睡眠,是人们寻求内心平静的常用选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溴化物在人体内的缓慢代谢和累积效应逐渐显现,其严重的副作用,特别是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最终导致其在医疗市场上的淘汰。1989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全面禁止了含溴镇静剂的销售,使得溴中毒一度销声匿迹。然而,本案例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入院后,这位患者的状况急剧恶化,偏执和幻听幻视的症状愈发严重,甚至曾试图逃离医院。鉴于其危险行为,医生们对其进行了强制性精神科拘留,并迅速施用抗精神病药物以稳定其情绪。为了对抗溴中毒,医生们采用了“积极生理盐水利尿”疗法:通过大量补液和电解质补充,促使患者排出体内过量的溴化物。这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因为该患者血液中的溴化物水平高达惊人的1700毫克/升,而健康人的参考范围仅为0.9至7.3毫克/升。这种数百倍的极端差异,直观地揭示了病情的危急程度和治疗的紧迫性。
经过长达三周的住院治疗,这位男士终于从可怕的精神病状态中逐渐恢复。待其精神状况趋于稳定后,他才向医生们坦白了这一切的始末:为了摆脱氯化钠,他转向了ChatGPT寻求建议,并最终被引导至溴化钠这条致命的“替代之路”。医生们指出,他们未能获取患者与ChatGPT的实际对话记录,因此无法确定AI是否直接“指示”他进行此类替代。然而,无论AI的具体措辞如何,事实是患者基于AI提供的信息,做出了一个对其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决定。
此案例也促使医生们对ChatGPT的响应模式进行了测试。他们发现,早期的ChatGPT 3.5版本在回答“如何替代饮食中的氯化物”时,确实提到了溴化物,但并未提供明确的健康警告,也没有像专业医务人员那样追问用户提问的真实意图或背景。这清晰地表明,AI在处理复杂、敏感的健康问题时,其“语境理解”和“风险评估”能力存在显著不足。它能够提供信息,却无法像人类专家那样进行深入的判断和个性化的指导,更无法承担起医疗建议的责任。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最新的免费版ChatGPT在处理此类健康查询时,已展现出更强的审慎性与责任感。当被问及如何替换饮食中的氯化物时,它会首先要求用户澄清具体目的,并提供多个明确的选项,例如“减少饮食中的盐分”、“避免有毒氯化合物”或“替代氯基清洁剂”。虽然它在“清洁或消毒”的选项下仍可能提及溴化物,但会明确指出其在热水浴缸中的用途,而非适用于人体摄入。这表明AI开发者已在积极努力提升其对潜在风险的识别和警示能力,试图构建更安全的AI应用环境。然而,这并非意味着用户可以因此高枕无忧。
这起溴中毒悲剧,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现代警示。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看似被海量信息所包围,却往往缺乏有效的甄别工具、专业领域的知识储备,以及对专业权威的信任。当个人“自行研究”并过度解读AI提供的信息时,很容易陷入误区,甚至招致灾难性的后果。人工智能固然强大,但它终究只是工具,其输出内容的质量和安全性,最终仍取决于人类如何提问、如何理解,以及如何批判性地应用。人工智能的局限性在于,它无法完全模拟人类的经验、判断力以及对个体健康状况的全面评估。
因此,在健康领域,任何关于膳食调整、药物替代或疾病治疗的重大决策,都必须以专业医疗机构的诊断和医生指导为前提。AI可以作为获取一般性知识的辅助,但绝不能替代专业的医学咨询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起案例再次强调了构建负责任AI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以及提升公众数字素养和健康素养的紧迫性。只有当技术进步与人类智慧、审慎态度以及对专业知识的尊重相结合时,我们才能真正驾驭信息浪潮,避免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确保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始终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