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人工智能(AI)已成为各国竞相角逐的战略高地。尤其对于美国而言,欲在全球AI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必须在本土构建起坚实而全面的AI基础设施。这不仅包括超大规模的计算能力,更涵盖了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高效的监管框架以及健全的供应链体系。当前,美国正面临如何在快速变化的AI技术浪潮中,同步革新其基础设施和政策的挑战。本报告旨在深入剖析美国本土AI基础设施建设所面临的关键议题,并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旨在确保全球最先进的AI模型能够在美国本土训练和部署,从而推动AI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和创新。
目前,由美国顶尖企业引领的AI技术飞速发展,正在深刻重塑全球经济与社会格局。无论是商业运营、科学研究、教育创新,还是政府治理和国家安全,AI模型都已展现出惊人的生产力提升潜能。AI的普及化应用正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催生经济繁荣,并增强国家安全韧性。然而,这些进步的持续性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及时、有效地解决AI发展所必需的基础设施瓶颈。当前,我们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美国能否通过果断行动,将AI的未来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取决于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投入和政策创新。
支撑全球AI领导地位的能源需求
前沿AI模型的训练过程对电力供应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这些模型需要持续、稳定且可靠的电源支持,以确保其24/7不间断的运行。因此,要实现美国在AI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就必须大幅提升国内的能源生产能力,并且要采取“全方位”的能源发展策略,涵盖多种能源技术。用于开发尖端模型的AI数据中心,其核心运作有赖于稳定的电力接入。考虑到AI开发对能源的巨大需求,采用多元化的能源组合至关重要,这不仅能满足当前的紧迫需求,还能扩展可靠电源的供应,并最大化AI技术对新兴能源(如新一代地热能和先进核能技术)的催化作用,推动能源领域的整体创新。
当前,美国在新增能源发电量方面正面临挑战。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建设AI所需的能源基础设施。去年,中国新增电力容量超过400吉瓦,而美国仅增加了数十吉瓦。这种巨大的差距在AI发展背景下显得尤为令人担忧。以Anthropic公司为例,其预测在2027年和2028年,仅开发单个先进AI模型就需要2吉瓦和5吉瓦的专用数据中心。考虑到美国还有其他多家公司正在开发前沿AI模型,我们预计到2028年,美国前沿AI训练的总需求将达到20-25吉瓦。为了更直观地理解这一数字,这大约是纽约市高峰电力需求的两倍,且至少同等规模的电力容量还将用于满足日常AI模型服务(即“推理”需求)。换言之,为维持全球AI领导地位,美国AI部门到2028年至少需要50吉瓦的电力容量。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规划。
尽管前届政府已在消除障碍方面采取了重要步骤,例如设定雄心勃勃的核电目标并加快国家环境政策法案(NEPA)的审查流程,但要与中国竞争,美国必须采取进一步行动,解决长期以来阻碍能源项目建设的监管挑战。加快能源项目的审批和建设速度,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之一。这包括优化冗长的许可流程,简化环保审查程序,并加大对新型能源技术的投资与研发。此外,还需要加强跨部门协作,确保能源政策与AI发展战略的高度协同。
美国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在战略位置加速大型AI训练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包括加速许可审批,支持有针对性的输电线路项目,并与公用事业公司合作,加快电网互联流程。除了AI训练基础设施,我们还提出更广泛的改革措施,以支持AI在全国范围内的部署,并加强供应链和劳动力发展。这些改革包括:加快地热能、天然气和核能项目的许可审批;通过美国陆军工程兵团为AI数据中心制定“全国性许可”,以加速《清洁水法案》的审查;建立关键电网组件和燃气轮机的战略储备;以及扩大技术培训项目,培养高素质的能源和AI相关人才。此外,政策制定者还有机会通过我们提出的建议,通过监管权限和增加总供应来为消费者维持低廉的价格,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技术进步的双赢。
美国AI基础设施的两大支柱
为全面应对从大规模训练设施到支持全国AI部署的各类基础设施挑战,我们提出两大战略支柱,旨在构建一个既能满足当前需求,又能面向未来发展的AI生态系统。
支柱一:构建大规模AI训练基础设施
此支柱的重点在于为AI训练提供强大的硬件和能源支撑,确保美国拥有世界一流的计算能力。
- 联邦土地的战略利用:将联邦土地作为AI基础设施建设的备选地点,可以有效规避耗时多年的州和地方分区审批流程。这能够显著缩短项目启动时间,为AI数据中心和相关能源设施的快速部署提供空间保障。通过统筹规划,联邦政府可以划定特定区域用于AI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的AI计算集群。
- 加速国家环境政策法案(NEPA)流程改革:对AI基础设施项目实施更快速的NEPA审查,包括对某些项目进行预先审查,能够极大地提高项目效率。传统的NEPA审查程序往往冗长复杂,对高时效性的AI项目构成严重阻碍。通过精简流程、明确指引和提前介入,可以确保环境审慎性与项目进度的平衡,降低不确定性。
- 公私合营,加快关键输电线路建设和升级:与私营部门建立伙伴关系,共同加速关键电力传输线路的建设和升级,是解决AI能源瓶颈的关键。AI数据中心通常需要大量电力,且其选址可能远离现有大型电源。因此,新建和升级高压输电线路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将电力从发电厂有效输送到数据中心,还能增强电网的整体韧性和承载能力。
- 支持公用事业公司改革,加速互联流程:支持公用事业公司进行关键改革,以加速电网互联流程,包括引入AI技术提升效率。电网互联是新建数据中心投入运营的最后一步,但往往也是最耗时的一步。通过优化互联审批流程、引入AI进行负荷预测和网络优化,可以显著缩短等待时间。在涉及国家安全的AI训练基础设施方面,应充分利用现有联邦权力,确保其能够获得及时且优先的电网互联。
支柱二:构建覆盖全国的AI创新基础架构
此支柱着眼于AI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创新生态的培育,确保AI发展能够惠及全国各个领域。
- 加快地热、天然气和核能许可:加速这些关键能源类型的许可审批,能够为AI数据中心提供多元化、可靠的基载电力。地热能提供稳定可再生的电力,天然气发电具备快速响应能力,而核能则能提供碳排放极低的巨大电力容量。加快这些项目的审批,将直接缓解AI对能源的需求压力。
- 设立国家利益输电走廊:在AI数据中心增长显著的地区设立国家利益输电走廊,以加速输电许可。这些走廊能够优先发展输电基础设施,避免地方层面的阻碍,确保电力能够高效地输送到AI最需要的地方。
- 加强国内关键电网组件和涡轮机生产:通过贷款和贷款担保计划,加强国内关键电网组件和燃气轮机的生产,并建立战略储备。依赖单一或少数外部供应商存在供应链风险,可能在关键时刻影响AI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本土化生产和战略储备,可以确保供应链的韧性,保障AI发展的持续性。
- 支持能源工人培训和学徒计划:支持关键能源工人、电工和建筑工人的培训、学徒和创业计划。AI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投资于劳动力培训和技能再提升,能够确保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来设计、建造、维护和运营复杂的AI数据中心和能源系统。同时,鼓励相关领域的创业,也能激发更多创新解决方案。
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卓越的技术能力和不竭的创新精神,完全有能力应对AI基础设施所带来的挑战。我们提出的建议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蓝图,它既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联邦权限,又旨在破除长期以来阻碍能源发展的监管壁垒。通过政府、行业和社区之间的紧密合作,美国将能够为未来几十年在AI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将是一个持续的旅程,但通过前瞻性的规划和果断的执行,美国有望在AI时代继续领航,实现科技与经济的同步繁荣。
当前,全球AI竞争的号角已经吹响,各国都将AI视为下一个经济增长和国家安全的战略引擎。美国在AI技术研发方面一直走在前列,拥有众多世界顶级的AI企业和科研机构。然而,技术优势的持续转化,最终仍需强大的物理基础设施作为支撑。没有充足的计算能力和稳定的电力供应,再先进的AI模型也无法发挥其全部潜力。目前,美国面临的能源基础设施挑战尤为突出。前沿AI模型的训练对电力需求巨大,且呈现几何级增长。预计到2028年,仅前沿AI训练就可能需要20-25吉瓦的电力,再加上推理需求,总电力需求可能达到50吉瓦。这相当于再造一个甚至多个大型都市的用电负荷。面对如此庞大的需求,传统的能源项目审批和建设速度已无法满足。冗长的环境评估、复杂的土地征用程序以及电网互联的漫长等待,都成为AI发展的绊脚石。因此,政策层面的创新和改革迫在眉睫,其目标是实现“效率优先”和“弹性保障”的双重平衡。通过优化流程、提供激励、加强合作,将能有效缩短项目周期,确保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同时,能源结构的多元化也是关键,包括但不限于高效利用天然气、大力发展核能、积极探索地热等新型清洁能源。这些能源不仅能提供稳定的基载电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战略储备,无论是对关键电网组件还是对专业人才,都是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不可预测的挑战。AI的未来,是一个由技术创新驱动,由坚实基础设施支撑的未来。美国若想继续在这一领域保持领先,必须从现在开始,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投入,构建起一个适应AI时代需求的基础设施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