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瞬息万变的数字经济浪潮中,腾讯在2025年第二季度的财报表现再次验证了其作为行业巨头的韧性与前瞻性。营收与净利润双双超出市场预期,这不仅是对其现有业务健康发展的肯定,更揭示了一个核心变量的崛起:人工智能(AI)。腾讯首席战略官詹姆斯·米歇尔明确指出,AI在广告领域的深度部署,是本季度业绩飙升的关键驱动力。这标志着AI已不再是实验室里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增长引擎,成为腾讯开启新周期的核心战略资产。
AI:腾讯业务增长的全新基因
AI在腾讯内部已从一项技术能力升级为一种贯穿各核心业务的“基因”,其影响力遍及增值服务、广告及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等多个领域。
游戏:智能赋能用户体验
在游戏领域,腾讯的增值服务业务同比增长16%,这背后AI功不可没。《王者荣耀》和《和平精英》等旗舰产品都融入了AI应用,显著提升了玩家体验。例如,AI语音助手“灵宝”能够提供对局陪练,弥补了玩家在组队时遇到“菜鸟”队友的困扰。对于新手玩家,AI还能提供个性化的战术指导和决策辅助,帮助他们更快地掌握游戏技巧,降低入门门槛,从而延长游戏的生命周期并提升用户粘性。AI不仅优化了游戏内的互动,更在深层次上重构了玩家与游戏之间的关系。
广告:全链路智能化驱动高增长
广告业务在本季度展现出惊人的20%同比涨幅,远超市场平均水平。这一成绩的取得,主要归功于腾讯在广告领域对AI的全面渗透。通过升级广告基础模型,AI能够贯穿广告创作、投放、推荐到效果分析的整个链路。例如,智投功能允许广告主仅需设定营销目标、预算及简单创意,AI即可自动完成广告编创并智能投放。这种高效率、高精准度的投放极大提升了广告主的投资回报率(ROI),自然促使更多广告预算向腾讯平台倾斜。即便在电商和外卖平台缩减广告投入的背景下,以及视频号广告加载率远低于同行的3-6%(抖音为13-16%)的情况下,腾讯广告依然实现了强劲增长,预示着未来巨大的增长潜力。
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提升效率与创新
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的6%同比增长也离不开AI的助力。腾讯的混元基础模型持续升级,AI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生产力工具。腾讯总裁刘炽平特别提及的腾讯会议中的会议总结功能,以及腾讯文档中的辅助写作功能,都是AI提升企业运营效率的典型案例。这些智能化工具能够有效节省人力成本,提高信息处理速度,进而增强企业客户的数字化转型能力,巩固腾讯在B端市场的竞争力。
务实与务远:腾讯AI战略的双重考量
腾讯的AI战略,不仅追求眼前效益,更着眼于长远发展。刘炽平强调,腾讯在AI投入上坚持“精细化管理成本”。这意味着,如果小型模型能够满足需求,就不会动用成本更高的大型旗舰模型;同时,通过持续的软件升级不断提升推理效率,进一步控制运营成本。这种务实的态度,确保了AI投入的效费比。
腾讯对AI的关注聚焦于四大核心指标:AI对现有业务的驱动效果、混元大模型本身的性能与质量、AI类应用的用户增长情况,以及整个生态系统中其他AI相关创新产品的进展。这些指标共同构建了一个全面的评估体系,确保AI发展方向与公司整体战略保持高度一致。
在原生AI应用方面,腾讯元宝的入局虽晚,但其野心勃勃地锚定大众用户群体。其推广内容接地气,覆盖租房、P图、备考、喂猫、养花、开店、逛街、买菜等多元场景,旨在成为用户在职场和生活中的全能“搭子”。元宝上线后用户增长迅猛,从2月到3月,日活跃用户激增超过20倍。即便在2025年上半年67.4%的原生App面临负增长的严峻市场环境下,腾讯元宝依然以55.2%的同比增速逆势上扬,显示出其强大的市场适应性和用户吸引力。
AI:一个比肩微信的“王炸”级战略资产?
我们认为,AI在腾讯的战略权重已经超越了被誉为“全厂希望”的视频号,其战略价值上限甚至可以比肩微信,成为腾讯开启新周期的决定性跳板。
颠覆性:重塑数字生态
首先,AI具备颠覆端侧设备体验和整个应用生态的潜力。随着AI技术的深入,无论是游戏还是广告,腾讯的传统拳头业务都在经历深层次的重构。AI不仅优化现有流程,更可能催生全新的产品形态和交互模式,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数字体验。这种基础性的变革力量,是视频号这类依附于现有生态的应用所无法比拟的。
基础设施:腾讯新时代的基石
其次,AI与微信一样,被视为腾讯的基础设施。微信帮助腾讯拿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船票,而AI则有望帮助腾讯获取下一个时代的关键通行证。视频号尽管作为微信生态中的杀手级应用,其本质仍是建立在微信这一基础设施之上。而AI则如同水、电、煤般,将内化为腾讯所有产品的底层能力,支撑未来所有的创新。
新周期:引领行业变革
最后,微信曾帮助腾讯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社交与移动互联网时代,而AI则被寄予了开启“人工智能时代”的厚望。它不仅仅是业务增长的工具,更是引领整个行业变革,定义未来数字生活方式的催化剂。AI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它将是腾讯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核心竞争力。
挑战与制胜:腾讯“后发先至”的秘密
尽管AI的战略价值巨大,但腾讯的AI布局并非没有挑战。
用户付费习惯的转化困境
一大挑战在于如何将微信庞大的14亿活跃用户转化为AI服务的付费用户。与OpenAI以用户订阅和企业付费并行的模式不同,中国用户普遍习惯了“免费”服务。因此,腾讯目前的AI变现主要依靠B端客户买单,通过其他业务的增长来补贴用户对AI的使用成本。未来如何有效引导C端用户为AI服务付费,将是腾讯需要持续探索的重要课题。
大模型能力与迭代速度的补课
腾讯在用户规模和场景整合方面拥有显著长板,但在核心大模型能力水平及迭代速度上,仍需持续补强。虽然腾讯早期采取了接入DeepSeek等外部模型的“双模型打团战”策略,快速弥补了能力短板,但长远来看,自研混元大模型的实力是腾讯的核心“面子”和“里子”。在全球权威AI排行榜上,混元模型的身影仍待强化,这需要腾讯持续高压投入研发。
腾讯“后发先至”的底气
即便面临挑战,腾讯之所以能在AI领域“未先发却先至”,其核心竞争力在于:
首先是超级用户规模与场景整合能力。QuestMobile报告显示,在当前AI落地路径中,“移动端-应用插件(In-App AI)”模式正一路高歌猛进,而这正是拥有微信、QQ浏览器等超级App的腾讯最擅长的领域。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用户已突破14.11亿,元宝等AI应用能够直接在微信中打通入口,无缝融入腾讯新闻、腾讯文档等核心场景,这使得AI能力的触达和普及变得异常高效。这种“站在微信肩膀上”的整合优势,是其他大部分AI创业公司望尘莫及的。
其次是强大的生态闭环与资源资金投入。AI大模型研发是典型的“豪门游戏”,需要海量的资金和人才投入。OpenAI和DeepSeek的领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充足的资金支持。而腾讯作为国内顶尖科技巨头,自然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2025年第二季度,腾讯研发投入高达202.5亿元,同比大涨17%,年度研发投入已达千亿级别。这种高压强的研发投入,使得腾讯完全有机会在AI赛道上实现后发赶超,构建起深厚的技术护城河。
综上所述,AI之于腾讯,不仅是当下财报亮眼的关键变量,更是其未来战略版图重塑的核心。凭借其独特的超级App生态、强大的技术积累和雄厚的资本实力,腾讯正逐步将AI打造成为比肩微信的全新增长引擎,引领其迈入一个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新发展周期。虽然前路仍有挑战,但腾讯的战略选择和执行力,预示着其在人工智能时代将继续扮演关键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