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前沿的宿怨:马斯克与奥特曼的世纪纠葛
在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浪潮澎湃发展的背景下,两位全球顶尖的科技领袖——OpenAI的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与xAI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之间的持续对峙,已远超个人恩怨的范畴。这不仅是关于技术路线的辩论,更是对AI未来发展路径、商业伦理边界以及行业主导权归属的深刻探讨。他们的复杂关系,从曾经的亲密合作走向今日的公开敌对,映射出AI领域内部一场高风险的权力游戏。
马斯克和奥特曼,曾共同作为OpenAI的创始人,怀揣着“确保通用人工智能(AGI)造福全人类”的崇高愿景。2015年,两人因对谷歌旗下DeepMind可能私有化AGI的担忧而走到一起,致力于创建一个开源、非营利的人工智能研究机构。彼时,他们对未来AI可能带来的风险抱有共同的警惕,渴望通过集体努力,构建一个透明且负责任的AI发展框架。
然而,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很快显现。成立仅六个月后,奥特曼主张OpenAI维持非营利实体,而马斯克则认为这种结构并非“最优解”。随后的发展中,当OpenAI与微软达成一项计算资源交易时,马斯克再次表达了强烈不满,认为这种合作带有商业宣传的性质,有悖于OpenAI的非营利初衷。这标志着两人在商业化路径上的首次重大分歧,为后来的决裂埋下了伏笔。
共同愿景与初期裂痕:OpenAI的诞生与理念之争
进入2017年,随着OpenAI技术实力的日益增长,内部开始讨论引入营利性结构以吸引更多投资。据OpenAI的说法,马斯克在此刻提出了接管新成立的营利性实体并担任首席执行官的要求,试图获得对OpenAI的“绝对控制权”。但包括奥特曼在内的其他创始人对此持坚决反对态度,他们不愿看到一个“由马斯克主导的AGI独裁”局面。马斯克对此感到“愤怒”,甚至威胁要退出,或讽刺自己只是在“免费为你们提供资金以创建一个初创公司”。
在2017至2018年期间,马斯克甚至提议将OpenAI出售给特斯拉,以便其能作为“提款机”为OpenAI提供资金。然而,这一提议同样因奥特曼等创始人对马斯克绝对控制权的不安而遭到拒绝。最终,在理念、控制权和商业模式上无法达成一致的马斯克,于2018年选择离开OpenAI。马斯克则对这段历史有不同描述,他声称自己只是“短暂考虑过”用特斯拉为OpenAI“输血”,而奥特曼等人在推行营利性重组时,提出了包括发行加密货币等“快速致富方案”,这让他对OpenAI的信誉产生了担忧。
尽管马斯克的离开“喧嚣但相对友好”,但他对OpenAI的盈利化转型始终心存芥蒂。2019年奥特曼出任首席执行官并创建了有上限利润实体后,马斯克仍要求奥特曼向外界澄清他与OpenAI的营利性部门没有财务关系,可见其内心深处的不满与疑虑。
诉讼攻防:法庭上的AI主导权争夺
多年来,奥特曼和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的互动常常呈现出一种复杂交织的敬意与竞争。早期,他们曾开玩笑地讨论电影、太空和科学,甚至马斯克发布关于安眠药的帖子时,奥特曼也曾轻松回应。2019年,奥特曼还曾公开力挺马斯克和特斯拉,称“做空埃隆在历史上就是个错误”。2021年,马斯克也曾称赞OpenAI将编码模型集成到GitHub AI工具中的“出色工作”。
然而,这种表面的和谐随着ChatGPT于2022年11月发布而彻底瓦解。马斯克最初称OpenAI“无关紧要”,预测其将“显而易见地失败”。随后,他却突然转变姿态,开始对通用人工智能的“深远风险”发出警告,并呼吁暂停AI开发,特别是针对“比OpenAI刚发布的GPT-4更先进的模型”,这被OpenAI解读为意在拖慢其发展。
与此同时,马斯克于2023年3月悄然组建了xAI,开启了与OpenAI的直接竞争。紧接着,他通过个人律师要求获取OpenAI的“机密和商业敏感内部文件”,声称是为了确保OpenAI未被微软“利用或腐化”。仅仅两周后,马斯克就在电视上暗示OpenAI与微软的合作“不当”。
2024年,马斯克正式对奥特曼及OpenAI提起诉讼,指控其背弃了最初的非营利承诺,是为了个人利益而非公众福祉。他认为奥特曼通过“虚假慈善”诱骗他投入巨资、人脉和善意,最终将非营利组织的“有利可图的资产”转移到不透明的营利性实体中,并与微软共同垄断生成式AI市场。
作为反击,OpenAI在法庭上提出了反诉,指控马斯克在其离开后,因无法忍受OpenAI的成功,而发动了“长达数年的骚扰行动”,旨在摧毁OpenAI,为xAI独霸AI行业扫清障碍。OpenAI特别指出,马斯克在2025年2月曾提出“虚假收购要约”,并故意将细节泄露给《华尔街日报》,旨在人为抬高OpenAI的估值,并恐吓其投资者。OpenAI坚称马斯克从未打算收购公司,其真实目的是误导公众,以此削弱OpenAI在生成式AI产品方面的领先优势。
美国地区法官伊冯娜·冈萨雷斯·罗杰斯(Yvonne Gonzalez Rogers)在裁决中允许OpenAI的反诉继续进行,尽管她也指出马斯克和OpenAI在辩论中存在“双方都显而易见的作秀”,谴责了他们的“故作姿态”。但她认为,OpenAI指控的“虚假收购要约”若最终导致了业务损害,则足以构成不公平或欺诈性商业行为的诉讼依据。
社交媒体战场:X平台上的公开对峙
法庭之战之外,社交媒体平台X(原Twitter)成为了两人公开交锋的另一主战场。近期,马斯克威胁起诉苹果公司,声称其在App Store排名中偏袒ChatGPT而非Grok,构成“赤裸裸的反垄断行为”。奥特曼则立即反唇相讥,表示他听说过马斯克操纵X平台以“利己损人”的指控。马斯克凌晨4点怒火中烧地回击奥特曼是“骗子”,并指责奥特曼的“胡说八道”帖子获得了远超他自己推文的浏览量,尽管他拥有奥特曼50倍的粉丝。
奥特曼并没有退缩,反而继续嘲讽X平台可能存在“技术问题”或“机器人”干扰了马斯克的算法操纵企图。他甚至发出了迄今为止最具挑衅性的挑战:“你是否愿意签署一份宣誓书,证明你从未指示更改X算法,以损害竞争对手或帮助你自己的公司?如果那样,我会道歉。”
从法庭文件到社交媒体,他们的互动轨迹清晰地描绘了这段曾经友谊的彻底崩溃。尽管法律战和AI主导权之争愈演愈烈,但表面下似乎还隐藏着某种对彼此成就的深层敬意——或许还有一丝嫉妒。
ChatGPT发布后,马斯克曾警告其“令人不安地强大”,而奥特曼则谨慎回应,承认OpenAI在“网络安全风险”方面“危险地”接近“强大AI”,但真正的通用人工智能仍需至少十年。当马斯克用Grok来嘲讽GPT-4为“GPT-Snore”时,奥特曼选择了沉默。
然而,2025年1月,当马斯克嘲笑OpenAI与美国政府合作启动的“星门计划”(Stargate Project)斥资5000亿美元不切实际时,奥特曼终于忍无可忍。他在X上反驳马斯克“错了”,并嘲讽地邀请马斯克参观项目现场。奥特曼反驳道:“这对国家是好事,我知道对国家好的不总是对你公司最优的,但在你(政府效率部门)的新角色中,我希望你能把美国放在首位。”即便在那时,奥特曼在反驳马斯克政治言论的同时,仍不忘表达:“我真诚地尊重你的成就,认为你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鼓舞人心的企业家。”
AI军备竞赛下的复杂博弈
马斯克“超级加倍”的X平台攻击在2024年达到顶峰,他将OpenAI描述为“数字弗兰肯斯坦的怪物”、“谎言”、“邪恶”和“彻头彻尾的骗局”。他还向监管机构施压,要求调查OpenAI,甚至鼓动加州和特拉华州的检察长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迫使OpenAI“拍卖其资产以利于马斯克及其同伙”。所有这些行动,在OpenAI看来,都使得其实现最初使命变得更加困难。
马斯克则坚持,奥特曼一直想独揽OpenAI的控制权,并指责其在OpenAI达到商业可行AI的门槛后,立即“锁定非营利组织的技术以谋取个人利益”。他还声称OpenAI通过要求投资者避免支持Anthropic或xAI等竞争对手,来阻止xAI的融资。
这场由个人恩怨、商业利益、技术伦理和AI未来主导权交织而成的冲突,无疑将对整个AI产业产生深远影响。它不仅暴露出AI发展初期商业模式选择的困境,也揭示了在技术迭代加速的背景下,资金、人才和技术路线之争的激烈程度。
展望未来:冲突升级与行业走向
随着2026年3月30日陪审团审判日期的临近,马斯克和奥特曼之间的紧张关系预计将进一步升级。无论最终的法律裁决如何,这场高调的对决已经成为AI发展史上一个标志性事件,迫使行业内外重新审视AI研究的开源性、非营利组织的商业化边界以及科技巨头在推动技术进步中的责任。
此事件也为AI治理和监管提供了宝贵案例。它强调了建立清晰、透明的AI伦理框架和监管机制的必要性,以平衡技术创新与社会福祉。在AI军备竞赛的大背景下,如何确保技术进步真正造福人类,而非成为少数人争夺权力与财富的工具,将是全球社会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马斯克和奥特曼的这场纠葛,最终将如何塑造AI的未来,仍是未知数,但其引发的深层思考,无疑将持续影响AI时代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