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全球竞速:2025年美国如何维系领先,中国如何持续崛起?

1

当前,全球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引发的深刻变革。AI不仅是下一代生产力的核心驱动,更是国家综合实力与战略优势的关键体现。在这场全球性的AI竞赛中,美国与中国无疑是领跑者,两国间的动态博弈与技术竞逐,正深刻塑造着未来世界的科技与经济格局。尽管美国在多个关键领域依然保持领先,但中国所展现出的强大发展势头与独特的创新模式,正使其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全球AI领导力格局:动态中的力量平衡

美国长期以来在AI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在规模化云端AI应用、前沿基础研究以及顶尖人才吸引方面拥有显著优势。然而,中国近年来在AI领域的进步令人瞩目,尤其是在开源模型生态建设和半导体设计制造方面的积极投入,为其带来了强大的增长动能。正如初创企业界的经验所示,动能(Momentum)在竞争中至关重要:即使一个组织目前规模尚小,但若能保持高速增长,假以时日便能形成难以阻挡的强大势头。中美两国虽然均是科技巨头,但中国高度竞争的商业环境与知识的快速扩散机制,正在为其AI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AI并非单一的、包罗万象的技术体系,不同国家在AI的不同分支领域展现出各自的优势。例如,在生成式AI浪潮兴起之前,美国便已在大型云端AI部署方面领先,而中国则在监控技术领域积累了深厚经验。这些差异转化为经济增长与软硬实力的不同优势。尽管一些非技术评论员将“AGI竞赛”描绘成一个明确的终点,但事实上,AI技术将持续演进,并不存在一个简单的“终点线”。如果某个公司或国家宣称已实现AGI,这更可能是一个市场营销上的里程碑,而非纯粹的技术突破。在AI领域,微小的速度优势也可能带来显著的经济增长与国家实力的差异,这种优势并非二元输赢,而是持续的比例性增益,其重要性不容小觑。

基础模型竞争:开源与闭源生态的战略选择

在基础模型领域,中美两国的竞争策略呈现出鲜明对比。根据Artificial Analysis和LMArena等平台的数据,目前顶级的专有模型主要由美国企业开发,如谷歌的Gemini 2.5 Pro、OpenAI的o4、Anthropic的Claude 4 Opus以及Grok 4等,这些模型在各项性能指标上表现出色。

AI语言模型性能对比图:美国与中国

然而,在开源模型领域,中国正迎头赶上,并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来自中国的开放模型,例如DeepSeek R1-0528、专为Agentic推理设计的Kimi K2、Qwen3系列(包括在编程方面表现卓越的Qwen3-Coder)以及智谱AI的GLM 4.5(其后训练软件已开源),这些模型不仅紧随美国顶尖专有模型之后,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美国顶尖公司的开源产品,如谷歌的Gemma 3和Meta的Llama 4。

在美国,许多领先公司在开发基础模型时采取了高度保密的策略。这固然是一种合理的商业选择,但也导致顶尖人才和关键技术细节在公司间的流动成本极高且速度缓慢。即便知识最终得以循环,其代价也是巨大的,且进程缓慢。相比之下,中国AI生态系统的特点是高度开放与激烈的竞争。众多先进的基础模型公司不仅在价格上互相“内卷”,还频频发布大胆的公关声明,甚至在人才和客户方面展开激烈争夺。这种“达尔文式”的生存竞争虽然可能导致部分现有参与者的淘汰,但从长远看,它将促使幸存者变得异常强大,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快速创新与知识扩散。这种“你死我活”的竞争环境,最终会锻造出竞争力极强的企业群体,形成一种螺旋上升的创新态势。

半导体博弈:AI发展的基石与战略安全

AI算力的核心基石在于高性能半导体,特别是在图形处理单元(GPU)方面。在这场关键的半导体竞赛中,中国同样在积极寻求突破。华为的CloudMatrix 384系统,旨在与英伟达(Nvidia)的GB200高性能计算系统展开竞争。尽管中国在开发与英伟达顶尖B200芯片能力相当的GPU方面仍面临挑战,但华为正尝试通过集成更多数量(384颗而非72颗)的、单体能力稍逊的芯片来构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系统。这与中国在汽车工业领域的发展路径有异曲同工之妙——过去中国在燃油车领域难以与欧美巨头抗衡,却通过大规模押注电动汽车实现了弯道超车。

目前,华为这种另辟蹊径的架构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尚待观察。然而,美国对华半导体出口限制无疑为华为及其他中国企业提供了强大动力,促使它们投入巨资,全力发展自主可控的技术。长远来看,如果中国能够显著提升其国内半导体制造能力,而美国依然高度依赖位于台湾的台积电(TSMC)供应链,那么美国在AI发展路线图上将面临更大的脆弱性。一旦台湾供应链遭受干扰(例如因封锁或更严重的热战),美国AI产业的未来发展将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半导体领域的自主创新不仅关乎技术领先,更上升到国家战略安全的层面。

AI时代的全球责任:民主价值与开放科学

历史上,电力、互联网等通用技术的发展惠及了众多国家,一个国家的受益往往不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但在AI时代,其变革性影响可能带来更深层次的地缘政治考量。正如许多商业机构几个月前就开始规划中国主导开放模型的未来(事实上,我们现在已经身处这个局面,尽管未来仍取决于我们的行动)。

考虑到人工智能带来的颠覆性影响,我们期望所有国家,尤其是那些高度尊重人权和法治的民主国家,能够积极清除阻碍AI进步的障碍。这包括审慎评估过度的监管限制、确保研究人员和开发者能够公平获取计算资源与高质量数据、以及鼓励跨国界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更重要的是,应大力投资开放科学和开放技术,通过共享研究成果、开放数据集和开源模型,降低AI开发的门槛,加速全球范围内的创新步伐。这不仅能提升技术整体水平,更能增加这项强大技术支持民主、维护人权和法治的概率,确保其最终能够惠及尽可能多的人口。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和开放的姿态,才能确保人工智能的未来是普惠而可持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