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近期财报揭示了其超越市场预期的强劲增长势头,连续五个季度营收同比增幅超过30%,经调整净利润更是大幅飙升。在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电动汽车业务备受瞩目之际,一个不容忽视的“第三增长曲线”正在悄然形成——那就是以空调为代表的IoT与大家电业务。这份成绩单不仅展现了小米在多元化战略上的深耕细作,更预示着其在智能生态布局中的广阔前景。
IoT与大家电业务:小米增长新引擎的崛起
长期以来,小米的核心业务被外界聚焦于智能手机。然而,近年来,其“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板块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在集团总营收中的占比持续扩大,与智能手机业务的营收差距也日益缩小。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IoT板块总营收达到387亿元,同比增长44.7%,占据集团总营收的33.4%。这一增长速度显著高于智能手机板块,表明IoT业务已成为推动小米整体业绩增长的关键力量。
在IoT业务构成中,大家电(空调、冰箱、洗衣机)品类表现尤为亮眼。官方数据显示,第二季度小米空调、冰箱、洗衣机三大品类的出货量分别增长超过60%、25%和45%。其中,小米空调在线上渠道的出货量已跃居行业前三,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市场力量。根据保守估算,仅空调品类在第二季度的营收就可能达到甚至超过整个IoT业务的三分之一,其对整体增长的贡献可见一斑。
这种爆发式增长并非偶然。小米凭借其“爆款战略”和极致的性价比,成功切入大家电市场,并逐步向中高端渗透。例如,在空调品类,小米实现了“量价齐升”,平均单价有所上涨,这在当前行业价格战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难得。传统家电巨头如美的,也开始在战略上重视小米,并借鉴其“以简化促增长”的经营思路。这充分说明了小米在家电市场中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值得关注的是,小米武汉家电工厂即将投产,该工厂将聚焦空调品类的自产自研,旨在进一步提升产能和技术实力。小米管理层表示,在中国市场,大家电业务仍有数倍的成长空间。这表明小米对大家电业务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并已做好长期投入和深耕的准备。通过智能互联和生态协同,大家电业务不仅贡献了营收,更巩固了小米在智能家居生态中的核心地位。
智能电动车业务:高毛利与产能竞速下的战略布局
尽管大家电业务表现强劲,但小米汽车业务的进展依然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交付量、毛利率和单车销售价格方面,小米汽车持续保持稳健增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季度小米汽车单车平均售价从第一季度的22.86万元上升至25.37万元,增幅达10.9%。这一增长不仅得益于ASP较高的Xiaomi SU7 Ultra的交付贡献,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小米前三款产品的爆款属性,使其成为行业中少数能够不降价并实现“权益退坡”的品牌,体现了其强大的品牌溢价能力和市场号召力。
小米SU7系列车型自发布以来,市场需求异常旺盛。发售18小时内,锁单量便突破24万台。目前,预定小米SU7 Max版本和普通版本,交付周期仍然长达41-44周和55-58周,即便SU7标准版也需等待34周,Ultra版本相对较快但也需9-12周。这种“供不应求”的局面清晰地表明,当前制约小米汽车业务发展的最大瓶颈并非市场需求,而是产能。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小米汽车在单季度交付8.1万台的情况下,实现了高达26.4%的毛利率。这一数据超越了许多新势力车企,如小鹏(17.3%)和零跑(13.6%),甚至高于年销量数百万台的比亚迪。在同等规模下,小米的盈利能力堪比高端品牌,仅次于问界母公司赛力斯。高毛利率的核心在于其“平台化+标准化+爆款”的战略,通过较少的SKU实现零部件采购和复用效率的最大化,从而有效控制成本。
在规模化和高毛利的双重作用下,小米汽车业务的季度亏损金额已从第一季度的5亿元收窄至3亿元。管理层重申了下半年实现季度亏损收窄目标不变,以及年度35万台交付目标不变的承诺,这意味着下半年小米汽车月均交付量将稳步突破3万台。此外,小米汽车还确认了2027年出海欧洲的战略目标,目前已在进行市场调研和筹备工作,展现了其进军全球市场的雄心。
AI与前沿科技:深耕底层创新,构建未来生态
作为拥有千亿现金储备的科技巨头,小米对AI及前沿科技领域的投入态度备受关注。第二季度,小米推出了自主研发设计的SoC芯片玄戒O1,累计投入已超过135亿元人民币,预计今年研发费用将超过60亿元。芯片层面的投入主要集中在“人员费用”,这反映了小米在核心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上的决心。
在AI层面,小米的投入重点则放在“硬件和算力”上,约占其全年300亿元研发预算的25%。现阶段,小米在技术投入的核心主要涵盖芯片、操作系统(OS)和人工智能(AI)三大板块,这些都是构建未来智能生态的基石。通过自研芯片,小米旨在掌握核心技术,为高端化产品提供强大的硬件支撑,并提升整个生态系统的协同效率。
在当前机器人领域的热潮中,小米其实已进行了4-5年的战略投资。管理层透露,小米尤其看好人形机器人在工厂场景中的应用潜力。其衡量标准首先是能否“完成业务闭环”,其次才是“效率提升”,这表明小米对于机器人技术的应用持务实态度,更侧重于解决实际生产问题而非仅仅追求技术前沿。尽管目前小米在智能电动车、智能家电等领域已推出多款爆品,并发布了首款AI眼镜,但在AI领域,其一直保持着相对低调而扎实的投入。
小米对自研芯片、AI能力和高端化战略的持续投入,是其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这些底层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小米有望在智能硬件、智能汽车乃至更广阔的智能生态领域,持续为用户带来创新体验,并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科技市场中的领先地位。这不仅仅是技术竞赛,更是关于未来智能生活方式的探索与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