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惩罚心理:MIT新计算模型如何塑造对社会规范与权威的认知》

1

惩罚的复杂性:社会规范与权威认知的双重评估

惩罚,作为社会规训的重要手段,旨在强化行为规范,明确何为不可接受之举。从孩童的“禁闭”到罪犯的囹圄,其初衷往往是维护秩序与正义。然而,这种策略并非总能奏效,有时甚至适得其反。当惩罚被视为过于严苛时,旁观者可能会产生质疑,认为施罚者的动机并非单纯为了伸张正义,而是夹杂其他考量。预测个体对特定惩罚的反应尤为困难,因为每个人都会基于自身对行为可接受性以及施罚者合法性的理解,进行独特的推断。

麻省理工学院(MIT)麦戈文脑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一种开创性的计算模型,旨在揭示人类评估惩罚时所涉及的复杂认知过程。该模型不仅再现了人们从惩罚中学习的方式,更深入阐明了先验信念如何塑造这种推理。这项研究成果揭示了为何同一惩罚能向不同个体传递截然不同的信息,甚至可能加剧那些对权威或社会规范持有不同看法的群体之间的两极分化。

认知核心:规范与权威的双重评估机制

这项研究的核心洞见在于,个体在评估惩罚时,必须同时考量被惩罚行为所触犯的规范,以及施加惩罚的权威的合法性。麦戈文脑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员、约翰·W·贾维脑与认知科学教授丽贝卡·萨克斯(Rebecca Saxe)指出:“模型中的关键直觉是,你必须同时评估要学习的规范和施加惩罚的权威。”这种双重评估机制带来一个重要后果:即使在事实毫无争议的情况下,即所有人都清楚发生了什么行为、由谁惩罚以及惩罚方式,不同的观察者对同一情境仍可能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例如,一个因为咬了兄弟姐妹而被罚“禁闭”的孩子,可能与家长对事件的解读大相径庭。家长可能认为惩罚是恰当且必要的,旨在教导孩子不该咬人。但如果对于蹒跚学步的孩子而言,争吵中的撕咬是其认为合理的策略,那么惩罚就可能被视为不公,导致其未能领会教训。

![家长训斥幼童的剪影]

实验设计:构建无偏见的认知沙盘

为了系统地研究大脑如何解释惩罚,萨克斯教授和研究生塞塔耶什·拉德卡尼(Setayesh Radkani)希望将人们的个人观念从研究方程中剔除。他们需要清晰了解人们在观察惩罚时的既有信念,以便探究不同类型的信息如何改变他们的感知。为此,拉德卡尼构建了一系列假想村庄场景,其中权威人物对一些在现实世界中没有明显对应行为的个体施加惩罚。

参与者在一系列实验中观察这些场景,每个场景提供不同的信息。例如,在某些情况下,参与者被告知受惩罚者是权威的盟友或竞争者,而在其他情况下,权威的潜在偏见则保持模糊。拉德卡尼解释道:“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高度受控的设置,来改变先验信念。我们可以探究人们从观察不同严重程度的惩罚决策中学习到什么,这些惩罚是为了回应不同程度的错误行为,由具有不同动机的权威所施加。”

在每个场景中,参与者被要求评估四个关键因素:权威人物对正义的关注程度、权威的自私程度、权威对被惩罚个体的偏向程度、以及被惩罚行为的错误程度。研究团队在参与者初次接触这个假想社会时提出这些问题,随后追踪他们在观察惩罚后反应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所有场景中,参与者对权威和行为错误性的初始信念,显著影响了他们在观察惩罚后这些信念的转变程度。

模型机制:意图推断与比例原则的融合

拉德卡尼成功地利用一个以萨克斯团队长期以来用于思考人们如何解释他人行为的理念为基础的认知模型,复制了这些微妙的解释。这个理念是:为了推断他人的意图和信念,我们假设人们选择的行为是他们预期能帮助自己实现目标的。

为了将这一概念应用于惩罚场景,拉德卡尼开发了一个模型,通过考量与惩罚相关的损害、惩罚对权威的成本或收益,以及惩罚与违规行为的比例性,来评估惩罚的意义。通过评估这些因素,并结合对权威和被惩罚行为的先验信念,该模型能够预测人们对假想惩罚场景的反应,从而支持了人们使用类似心理模型的观点。萨克斯教授强调:“你必须让他们考虑这些因素,否则就无法理解人们在观察惩罚时是如何理解它的。”

深刻洞察:信念固化与两极分化的螺旋效应

尽管研究团队精心设计实验,以排除参与者对假想村庄中人物和行为的先入之见,但并非所有人都从他们观察到的惩罚中得出相同的结论。萨克斯团队发现,参与者对权威的普遍态度影响了他们对事件的解释。那些持有更强威权主义态度(通过标准调查评估)的观察者,往往比其他观察者更倾向于判断被惩罚的行为更错误,且施罚者更受正义驱动。

萨克斯教授指出:“如果我们的看法与他人不同,通常会下意识地说,‘要么他们掌握的证据与我们不同,要么他们是疯子’。而实际上,这正是人类思考彼此行为方式的一部分。”

这种思维方式还意味着,同一个行动可以同时强化对立的观点。萨克斯实验室的模型和实验表明,当这些观点塑造了个人对未来惩罚的解释时,群体间的意见将持续分化。例如,对一个怀疑权威存在偏见的群体而言,一次被认为过于严厉的惩罚,可能会使该群体对权威未来的行动更加怀疑。与此同时,那些认为同样惩罚公平且权威公正的人,则更可能得出权威人物未来行动也是公正的结论。

拉德卡尼警告说:“你将看到一个两极分化的恶性循环,这种分化将持续存在,并蔓延到新的事物上。”

实践启示:构建有效社会规范的策略

研究结果为通过惩罚来沟通社会规范提供了重要策略。萨克斯教授表示:“在我们的模型中,你所能做的一切都理所当然地应该让你的行动看起来是出于对个体长期结果的关怀,并且与他们所做的规范违背行为成比例。”她认为,这才是“你让惩罚被解读为教学性(pedagogical),而非证明你是个欺凌者(bully)的最佳机会。”

然而,她也指出,这并非总是万无一失。“如果先验信念在另一方面非常强大,那么即便进行惩罚,也很难维持人们认为你是出于正义动机的信念。”这项研究对于理解人类社会互动、法律体系的有效性以及教育策略的优化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它提示我们,在制定和执行惩罚措施时,必须审慎考虑其潜在的认知影响,以避免加剧社会分化,并确保惩罚真正服务于其维护社会秩序与促进个体成长的核心目的。

未来,这项研究将可能启发更多关于如何有效干预和缓解因惩罚导致的两极分化的研究,从而为构建更公正、更具凝聚力的社会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