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驱动下的产品管理新挑战:从“如何构建”到“构建什么”
自古以来,工具的进步总是伴随着新的挑战。正如打字机的发明极大地提升了书写效率,但也带来了“作者的瓶颈”——即决定“写什么”的困境。如今,随着人工智能辅助编码工具(尤其是高度智能化的代理编程助手)的崛起,软件产品的开发速度实现了跨越式增长。过去需要数周甚至数月完成的编码工作,现在可能在几天内便可完成。然而,这种效率的提升并没有消除所有瓶颈,反而将焦点转移到了产品生命周期的另一个关键环节:产品管理中的“决定构建什么”。我们称之为“产品管理瓶颈”。
产品管理角色的演变:用户同理心与敏捷决策的核心地位
在AI驱动的开发范式下,产品经理(PM)的角色变得前所未有的关键。当“如何构建”的障碍被大幅降低时,“构建什么”的决策质量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成败。我与团队在利用智能编码器进行项目开发时,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那些拥有极高用户同理心并能迅速做出产品决策的PMs,其价值愈发凸显。他们的决策速度需要与编码速度相匹配,才能确保整个开发流程的顺畅。
用户同理心并非简单的用户倾听,它是一种深刻理解用户需求、痛点、行为模式和潜在欲望的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PMs往往能够凭借“直觉”做出判断,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取得正确的结果。这并非盲目的猜测,而是基于他们长期积累的用户洞察和对市场趋势的深刻理解。随着新信息的不断涌入,他们能够持续修正和完善内心深处的用户心智模型,从而使得他们的“直觉”越来越精准,决策质量也随之提升。
突破决策瓶颈:数据驱动与直觉引导的融合之道
为了获取用户反馈和支撑产品决策,我们拥有多种策略,包括与少量用户的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讨论、大规模用户调查以及在成熟产品上进行的A/B测试。然而,要在AI时代保持“GenAI速度”,我发现将这些多样化的数据源综合并融入PM的“直觉”中,是推动项目快速进展的关键。
以近期我团队遇到的一个案例为例,我们曾为四个潜在功能的用户偏好展开激烈讨论。尽管我个人有所倾向,但团队成员都无法确定。为了验证,我们对大约1000名用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出乎意料的是,调查结果与我最初的直觉相悖——我错了!面对这样的结果,我们有两种处理方式:
- 选项一: 完全依据调查结果,构建用户明确表示偏好的功能。
- 选项二: 深入分析调查数据,审视它如何改变我对用户需求的理解。换言之,是利用数据来精炼我的用户心智模型。然后,再依据这个经过修正的心智模型来做出最终决策。
尽管有些人会将选项一视为“数据驱动”的典范,但在我看来,对于大多数早期或战略性项目而言,这通常是一种次优的方法。原因在于:首先,问卷调查本身可能存在局限性和偏差,无法完全捕捉用户的真实意图或潜在需求。其次,仅为做出单一决策而花费时间进行大规模调查,无疑会拖慢整体决策速度。更深层次地看,如果只是机械地执行调查结果,我们可能错失从数据中提取更普适、更具洞察力的信息的机会。
相反,采用选项二的方法,调查结果提供了更具普遍意义的信息,这不仅有助于当前的决策,更能帮助我塑造对用户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影响未来的多个决策。它让我能够将这份数据与所有用户访谈、市场报告、以及用户与我们产品互动行为的观察结果相结合,形成一个更丰富、更立体的用户视图。最终,正是这个不断完善的用户心智模型,而非单一的数据报告,驱动着我的产品决策。
直觉的边界:当规模化决策需要AI的介入
当然,这种以PMs直觉为核心的决策方式并非适用于所有场景。例如,在程序化在线广告领域,AI系统需要实时优化广告点击量。在这样的场景下,自动化系统能够并行进行海量实验,并收集用户点击与不点击的数据,远超任何一个PMs的心智模型所能处理的范围。当系统需要对海量页面上的大量广告(或推荐产品)做出决策时,人工审查和人类直觉就显得力不从心,无法进行规模化处理。
在这种高频、大规模、低层级的决策场景中,人工智能展现出其无与伦比的优势。AI能够基于复杂的算法和实时数据,以毫秒级的速度进行预测和优化,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此时,产品经理的角色更多地转向定义高级目标、设置约束条件以及监控AI系统的整体表现,而非干预每一个具体的决策。
产品管理者的未来:驾驭AI,深耕用户,加速创新
在AI日益深入各个领域的今天,产品管理将走向一个更加精细和智能化的未来。这并非意味着AI将取代产品经理,而是将产品经理从繁琐的战术性决策中解放出来,使其能更专注于战略层面、更深入地理解用户和市场。
未来的产品经理将是连接技术与用户的桥梁,他们需要具备以下核心能力:
- 深刻的用户洞察力: 能够透过数据表象,洞察用户深层需求和未被满足的痛点。
- 数据解读与融合能力: 不仅能分析定量数据,更要善于将定性反馈与直觉经验相结合,形成全面视角。
- 快速迭代与验证思维: 在AI加速的开发周期中,能够快速构思、测试、学习并调整产品方向。
- 战略规划与愿景构建: 具备高屋建瓴的能力,为产品设定清晰的长期愿景和发展路径。
- AI工具的驾驭能力: 理解AI的优势与局限,善于利用AI工具提升效率和决策质量。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能力,产品经理可以有效缓解“产品管理瓶颈”。在团队需要做出少数关键决策(例如确定核心功能优先级)的场景中,将数据用于构建卓越的用户心智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快速做出决策,依然是推动产品快速发展和实现突破的最佳途径。这是一种智慧的平衡,让AI的效率与人类的洞察力相得益彰,共同驶向产品创新的新纪元。
持续构建,不断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