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慕尼黑的高速公路上,电动汽车的普及率似乎远低于预期,即使是特斯拉或大众ID系列等知名电动车型也鲜有踪迹。这种现象不仅反映了欧洲消费者在电动化进程中的审慎态度,也为2025年慕尼黑国际车展上中德两国车企的“冷静对决”奠定了背景。本届车展,不仅是技术与产品的展示平台,更是全球汽车产业未来走向的战略性试探。
慕尼黑新国际博览中心内,中德两国汽车制造商携为数不多的新品,向欧洲市场描绘新能源与智能化的未来图景。德国本土的豪华品牌如宝马、奔驰、奥迪(BBA)展示了其在新能源转型中的最新成果,而来自中国的新兴力量,包括整车厂和日益活跃的智驾、动力、电池供应商,则以前瞻技术和创新产品,引发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
传统巨头的“新把戏”:转型中的阶段性胜利
经过多年的战略布局与技术沉淀,德国老牌车企终于在其本土主场展现了电动化转型的实质性进展。宝马集团携基于全新Neue Klasse平台打造的iX3和i3车型首次亮相,凭借其革新性的架构设计与高颜值,成功摆脱了“油改电”策略带来的过渡期尴尬。这标志着宝马在纯电车型设计与性能上,正逐步追赶主流电动汽车的步伐。
大众集团亦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展出了ID.POLO等一系列电动化传奇车型。尽管在产品命名策略上仍显纠结,但新产品的推出无疑象征着这些欧洲老牌车企在新能源转型“下半场”的阶段性胜利,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车型不仅是技术的结晶,更是品牌文化与未来愿景的融合。
中国新势力的“克制”与“震撼”:精准布局欧洲市场
与德国老牌车企的稳健转型形成对比的是,中国新势力品牌在慕尼黑车展上展现出更为灵活和务实的市场策略。零跑汽车全球首发了Lafa5车型,这款4.3米长的A级SUV以其动感的黄色涂装和年轻化定位吸引了大量目光。零跑汽车创始人兼CEO朱江明指出,这款纯电运动小车旨在精准触达年轻消费群体,体现了中国品牌在细分市场上的洞察力。
小鹏汽车则将全新P7带到慕尼黑,与G6、X9等车型一同展示,旨在向欧洲消费者展示东方电动汽车的智能化魅力。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在现场再次强调了公司作为“AI公司”的定位,并阐述了“两种L4”自动驾驶概念:即有人驾驶的L4智驾汽车与无人驾驶的L4 Robotaxi服务,后者计划于2026年开启。这无疑是对欧洲智驾市场的一次前瞻性“灌输”。
此外,长安阿维塔的XPECTRA概念车以其科幻外观引人注目,而深蓝S05、S07则被视为长安集团进军欧洲市场的拳头产品。赛力斯集团也携问界M5、M7等国内热销车型亮相,并向欧洲同行详细介绍了其“增程动力”产品的优势。对于尚未完全接受纯电动的欧洲市场而言,增程技术无疑提供了一种“降维打击”式的过渡解决方案。
这些中国车企的参展策略,无不透露出一种冷静与务实:在展示前沿科技的同时,更注重提供能匹配欧洲消费者当下需求的产品。这不仅是技术实力的体现,更是对市场深入理解的反馈。
智能驾驶与动力电池:中国供应商的崛起
在本届慕尼黑车展上,中国汽车产业链中的供应商力量尤为抢眼。智能驾驶领域,地平线、Momenta、黑芝麻、大疆卓驭、禾赛、速腾聚创等一众中国公司组团参展,与Mobileye等传统巨头形成“包围”之势。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幽默地指出这种“对垒”,并展示了自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HSD和征程6P芯片,其搭载地平线方案的蔚来萤火虫纯电小车吸引了众多外国观众。
动力电池方面,宁德时代作为全球锂电池领域的领军企业,在车展开幕前一天便举行发布会,向全球介绍了神行电池及一体化底盘等前沿技术,旨在进一步深化“CATL”在全球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这些Tier 1供应商的活跃表现,不仅展示了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领域的强大实力,更预示着中国在全球汽车供应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展馆外,Momenta的试驾车在慕尼黑市中心穿梭,为尚未普及Robotaxi服务的德南地区带来了“放开双手”的智能驾驶体验。这不仅是技术的演示,更是对未来出行方式的具象化呈现。中国蓬勃发展的新能源产业,正在孕育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硬件和软件供应商,它们正以技术创新反哺全球汽车产业。
出海战略的深层考量:“输赢”之外的“做人”智慧
对于寻求海外扩张的中国车企而言,欧洲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成功出海并非仅仅是产品的销售,更深层次的挑战在于如何融入当地文化、遵守法规并建立信任。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提出“出海应该放下‘输赢’,更重要的是‘做个好人’”,这句古老的东方智慧,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中显得尤为适用。
零跑汽车与Stellantis集团的合作便是一个典范。通过Stellantis的销售网络,零跑在欧洲已拥有1700家销售网点,几乎是其国内销售网点的两倍。这种深度合作使得零跑T03、C10等车型得以迅速进入市场,并计划将Lafa5等新品作为主力。朱江明强调,“首先还是要有好的产品”,同时国内市场的稳健表现也为海外扩张提供了坚实后盾。零跑致力于未来实现国内与海外销量各占一半的理想状态。
软件及智能驾驶技术的出海则更为复杂。余凯指出,欧洲市场在数据隐私方面存在严格的“黑白”边界,同时也有因地缘、历史等因素产生的“灰色地带”。面对这些挑战,中国企业需要以更开放、负责任的态度,秉持“做个好人”的原则,确保合规性与本地化策略的有效实施。这不仅关乎技术与产品的竞争力,更考验企业的全球化运营智慧。
与民同乐的嘉年华:汽车的最终归属是消费者
除了新国际展览馆内专业的商业展示,慕尼黑车展的精华部分还延伸至市中心繁华的商业街。长达数公里的街道上,参展新车如同节日游行般向公众开放展示。本土巨头宝马和奔驰甚至将展台搬进了慕尼黑王宫的庭院,将科幻感十足的新能源车与数百年历史的古典建筑巧妙融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体验。
这种“外展”形式让普通民众能够零距离接触最新的车型,亲身体验内饰和中控屏。无论老幼,人们眼中充满好奇与喜爱,这无疑是汽车文化深厚积淀的体现。车展本应是这样一场与民同乐的嘉年华,它超越了商业合作与供应链的探讨,直接触达了消费者对汽车由衷的热爱。
市场竞争、供应链重塑固然重要,但最终,每一台精心设计的新车,其意义都旨在服务和打动消费者。慕尼黑车展清晰地昭示,未来的汽车产业将是一个融合了技术创新、市场策略、文化适应与人文关怀的综合体,而消费者永远是这场变革的核心与最终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