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生活服务评价体系的范式转变
在数字经济浪潮下,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日益成为消费者探索城市、选择商家的重要渠道。然而,长久以来,其评价体系却深陷“刷分刷榜”的泥淖,这不仅严重侵蚀了消费者对在线信息的信任,导致其频繁遭遇“消费陷阱”,更迫使大量商家陷入一种非理性的“内卷”——若不投入资源进行虚假营销,便难以获得曝光;一旦开始,便难以停歇,形成恶性循环。这种结构性挑战,不仅损害了行业生态的健康发展,也阻碍了真正优质服务的脱颖而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高德地图于近期推出了其创新性的生活服务榜单——“高德扫街榜”,旨在通过回归用户的真实行为数据,彻底重构评价逻辑,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可信赖的决策依据,并为商家营造一个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
高德扫街榜的核心理念在于“有行动才更可信”,它将用户的真实导航、到店、停留等一系列出行行为数据作为商家排名的关键指标,而非仅仅依赖图文点评。这标志着对传统评价模式的一次深刻反思与革新,力求从根本上解决虚假评价带来的弊端。目前,该榜单已展现出强大的覆盖能力,触及全国超过300个城市的160万个线下服务商家,涵盖了餐饮、酒店、景区等多个核心消费领域。
“用脚投票”:行为数据驱动的评价革命
高德地图深谙其作为国民级出行应用的独特优势——庞大的用户基数(10亿级)和海量的日活跃用户(峰值1.8亿),每天产生1.2亿次生活服务相关AI搜索及超过15亿公里的导航里程。这些真实、高频、连续的出行数据,构成了“扫街榜”得以成立的基石。在传统评价体系中,只需通过简单的账号操作和图文内容即可实现刷分,而要“刷”扫街榜,则需要模拟从搜索意图、导航路线、实际到店、长时间停留乃至多次往返的全套真实世界行为,其成本和复杂性呈指数级增长,几乎不可能规模化实现。这使得“用脚投票”成为商家获得认可的真正通行证。
高德扫街榜将复杂的出行行为数据解构并量化,形成了多个反映用户真实意愿和忠诚度的特色榜单,为消费者提供了多维度的参考视角:
- “专程前往”榜:此榜单聚焦于那些用户愿意投入较高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跨越较长距离去光顾的店铺。这背后所体现的,是店铺超越地理便利性的独特吸引力,可能是其独特的产品、卓越的服务或无可替代的体验,促使消费者做出专门的出行决策。
- “回头客”榜:通过统计用户在长达180天周期内多次到访同一家店铺的行为,直接反映了消费者对店铺产品或服务的长期肯定与高度忠诚。这种重复消费行为,是任何虚假评价都难以模拟的真实认可。
- “小店榜”:这体现了高德对“烟火气”的深刻理解与支持。它致力于发掘那些深藏于街巷、经济实惠、深受本地居民喜爱但在线上曝光度不高的小型店铺。小店的定义有明确标准,如店面规模、价格亲民度以及品类(如中国传统面点、饺子等)。通过AI推荐和搜索热词等方式,高德承诺每天为这些小店带来5000万流量的精准曝光,这对于推动地方经济活力、保护城市特色具有深远意义。
“行为+信用”双重模型:AI加持构建可信体系
高德扫街榜之所以能够构建起“刷不了的榜单”,关键在于其独特的“行为+信用”双重数据模型。这不仅是对用户真实行动的深度挖掘,更是对评价内容和评价者信用的全面考量。
行为数据:从意图到完成的全链路捕捉
在行为数据层面,高德的评分模型纳入了从用户产生消费意图到行为完成的全链路信息。这包括用户在地图上的搜索行为、对商家的收藏、发起导航、实际到达、在店停留时长、多次前往、专程前往,乃至事后分享等一系列互动。所有这些序列化的信息,都通过高德先进的空间智能技术进行处理,以更全面、深入地理解用户行为链条中的内在逻辑和关系。例如,对于那些无需导航即可到达的“家门口的熟店”,扫街榜并非简单地忽略,而是将其搜索、收藏、分享等行为作为重要的参考信号纳入模型,通过海量数据和长周期(如“回头客”榜的180天)的积累,确保即使没有导航,也能形成统计学上足够可信的评价。
信用评价:AI大模型与芝麻信用的双重验证
高德并未完全摒弃用户生成内容(UGC),而是将其置于“行为数据”的严格检验之下,并引入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和芝麻信用体系进行双重过滤与加权,从而实现“言而有信”的评价。
一方面,强大的AI能力被用于深度理解海量的评价内容。高德团队,包括利用阿里巴巴集团开源的通义千问在内的多模态大模型,能够进行复杂的语义分析,判断评价的真实性、专业度、时效性,识别其中的情感倾向和有效信息(如推荐菜品)。更进一步,这些模型甚至能结合用户上传的图片,精准判断这是一家“排场大的高档餐厅”还是一个“接地气的小店”,为其打上更准确的标签,提升榜单的精细化程度。
另一方面,与芝麻信用的深度合作,为评价体系增添了可信度的一道重要防线。用户在高德端授权后,其芝麻信用分将作为评价权重的一个关键参考维度。一个拥有高信用分用户的评价,自然会被系统赋予更高的信任权重。这套机制将对“评价内容”真伪的判断,提升到了对“评价者”信用等级的考量,构筑起更为坚实的保障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看似精密复杂的系统,是在极短的时间内搭建完成的。高德团队从项目立项到发布,仅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这背后除了团队的高效执行力,更得益于高德在全面AI化转型中沉淀下来的底层能力。无论是榜单的构建逻辑、评分机制,还是真实评价的筛选,其底层技术都与高德全新的AI体系,特别是“空间智能”模型紧密共通。此外,为了确保榜单的公正性与质量,高德内部还设立了严格的“红蓝对抗”校验机制,通过独立的团队持续验证榜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永不商业化”的战略考量与未来展望
高德地图CEO郭宁和产品经理李刚均反复强调,高德扫街榜“永远不商业化”。这一承诺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商业化往往意味着商家可以通过付费影响排名,从而损害榜单的公正性和用户信任。高德的“永不商业化”策略,旨在将扫街榜打造成一个纯粹、公正、以用户价值为核心的公共基础设施,从而最大限度地赢得消费者和商家的信任,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可持续的生态。
在今年8月,高德宣布全面AI化,致力于将地图升级为“出行生活智能体”。扫街榜所建立的这套基于真实行为的信用体系,无疑将成为高德AI出行助手“小高老师”强大的数据源。未来,当用户向“小高老师”发出指令时,它将能够基于扫街榜的可信数据,提供更精准、更个性化的目的地推荐和消费决策支持,实现“知道去哪里,怎么去”的全面智能服务。
同时,高德也强调了榜单的“开放性”。李刚表示,高德愿意将榜单信息授权给合作伙伴,包括阿里集团内部的飞猪等,以帮助他们的用户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这预示着,扫街榜未来可能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应用,更将成为阿里生态乃至更广泛合作伙伴可以引用的一个“信用插件”,将其影响力辐射到更广阔的消费场景,从而驱动整个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信用升级和效率提升。
随着高德扫街榜这一全新评价体系的推出,本地生活服务市场正迎来一场基于真实数据和AI技术的深刻变革。通过“烟火好店支持计划”等措施,高德还计划发放超10亿元补贴,鼓励用户到店消费,预计每天为线下餐饮及其他服务业多带去1000万客流。这不仅是对消费者“如何去一个地方”的路线指引,更是对其“要去哪里吃、去哪里玩”这一高频、高价值决策问题的根本性解答,最终实现“让出行和生活更美好”的使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