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技术浪潮席卷全球商业世界的今天,一个严峻的现实正在浮现:新的'AI能力鸿沟'正在撕裂商业世界。大公司凭借雄厚资源构建AI军团,优化生产、营销到决策的每一个环节,享受技术带来的代际红利;而广大中小企业即便手握海量信息,却发现旧的'指南针'已不再适用于新的战场。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阿里巴巴1688平台在2025年云栖大会上提出了'懂生意的AI'理念,试图为数以千万计的中小生意人找到一条跨越这道鸿沟的答案。这不仅是一次技术升级,更是一场商业逻辑的重构,标志着从'信息平权'向'能力平权'的时代转变。
从信息平权到能力平权:商业进化的必然
回顾中国互联网发展史,'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一口号曾改变了中国商品流通方式。过去二十年,1688等B2B平台的核心是解决信息匹配问题,通过打破信息壁垒,完成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信息平权'运动。工厂和商家被接入前所未有的广阔市场,供需双方拥有了无限的连接可能。
然而,随着AI大模型的崛起,商业世界的核心竞争要素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1688CTO霍承富指出:'信息平权之后,新的战争已经打响。这一次,战场的核心不再是'信息',而是'能力'。'
这一转变背后是商业环境的深刻变化:商品生命周期急剧缩短,从《黑神话·悟空》到labubu等潮流玩具的快速更迭;获客成本持续攀升,价格战成为商家利润的主要侵蚀者;出海企业面临语言、文化、合规等多重壁垒。在这样的背景下,单纯的'信息匹配'已无法满足商家需求,真正的'能力赋能'成为破局关键。
AI实现'看得见'的提效与增长
1688的AI战略并非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通过一系列具体产品,为商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商业价值。这些产品不是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针对商家最核心的痛点设计,体现了'懂生意'的本质。
AI找厂:精准匹配商业意图
对于买家而言,最大的痛点在于如何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快速发现商机。1688的'AI找厂'功能正是为此而生。当买家输入一句模糊的需求,如'想找一家做环保毛绒玩具、500件可起订、有欧美出口经验的工厂',系统不再是简单匹配关键词,而是像一个资深采购,理解买家的真实商业意图,精准推荐供应商,并附上产能、资质、履约表现的对比报告。
这一功能极大地缩短了决策周期,解决了传统B2B平台中'大海捞针'式的低效匹配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帮助买家在商品生命周期极短的当下,第一时间捕捉市场机会,将'找货'这一环节从被动等待转变为主动发现。
AI参谋:从'卷价格'到'创造价值'
对于卖家而言,1688的'AI参谋'则帮助商家摆脱同质化竞争的泥潭。1688商业化负责人齐晓宁观察到,约80%的商家开新款都是看同行、看竞对,最终只能陷入价格战的恶性循环。而一些有远见的'厂二代'则会通过观察时装周、捕捉流行元素、分析海外数据等方式,创造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将毛利率从30%提升到90%。
'AI数字员工'正是将这种少数人的能力普及化,帮助每个工厂老板拥有自己的'创意引擎'。它能够分析市场趋势、流行元素、竞品数据,辅助商家做出更明智的产品开发决策,推动商家从'卷价格'的肉搏战转向'创造新款'的价值战。
数字员工店长:提供确定性解决方案
在库存管理这一关键环节,1688的'数字员工店长'展现了'懂生意'的另一种维度。当老板下达'这个月必须把这批库存清了'的指令时,通用AI工具可能会提供上百种营销技巧让商家自行尝试。而1688的数字员工则会直接为商家生成几套具体的、可执行的方案,清晰列出每套方案的投入费用、预计完成时间,以及能带来的GMV。
这种差异体现了1688对商业本质的理解:在商机瞬息万变的时候,商家需要的不是选项繁多的工具箱,而是能提供确定性、能承担责任的合作伙伴。这正是从'工具'到'合伙人'的角色转变。
夷平壁垒:AI让'全球通'成为可能
对于众多希望出海的中国制造企业而言,语言、文化、合规等壁垒一直是难以逾越的障碍。1688跨境电商负责人一隆指出,内外贸之间的壁垒核心是成本和效率两层问题。
突破语言与成本壁垒
以小语种市场为例,如土耳其语,由于语料少且缺乏近似语种,99.9%的卖家天然不会去经营这类市场。但在大模型时代,AI技术可以一次性支持几十种语言,让商家能够以极低的成本开拓全球市场。
在客服环节,传统模式下招一名西语客服月薪过万,且受限于中国8小时工作制,存在时差问题。而AI客服不需要达到八九分的专业水平,只要达到六七分,就远超真人客服的表现。它成为能干的'本地员工',7x24小时处理全球业务,将中国成熟的商业方法论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的方式在海外应用。
结构化优势:私有数据与端到端AI
为什么商家选择1688而非自行搭建工具?一隆指出了两大结构化优势:
首先是私有数据。1688作为基座型商业经营体,拥有海量且货通全球的中国制造数据,这是市面上罕见的宝贵资源。其次是私有的场景和工具,如AI生图功能,需要巨大的工程量和规模效应,非一般企业能够承担。
更重要的是,1688的AI战略不是简单地将传统员工的每一段职能AI化(如AI美工、AI买手、AI客服),而是构建端到端的AI系统,实现'AI员工'的协同作战,而非简单求和。
Agent技术的现实应用
关于AI Agent的成熟度,一隆表示:'Agent ready的程度是超乎你想象的,它不是很遥远的未来,可能3-6个月就OK。'像基于research生成选品报告、多语言翻译、多模态素材生成等功能,在过去一年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这一变化的周期将比想象中快得多。
反常识的细节:做生意真常识的AI表达
要证明一个AI是否真的'懂生意',不能只看它推出了多少功能,更要看它在关键时刻如何做判断和取舍。这些判断往往包含一些反常识的细节,却恰恰体现了'生意人的常识'。
避免爆款陷阱:显性化工厂核心竞争力
在B2B领域,算法推荐'爆款'往往是一个陷阱,因为它会鼓励所有工厂生产同质化产品,最终陷入价格战。霍承富指出:'一个懂生意的AI应该明白,工厂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不是模仿爆款,而是它独特的、非结构化的生产能力——可能是某种特殊工艺,可能是对材料的深度理解。'
1688的解决方案是将这些'内功'精准地翻译给买家。通过把工厂在1688的经营年限、每月上新数、老客回购率、客服响应率等买家判断工厂是否靠谱的决策因子,做成一张'显性的思维导图'去呈现。这种做法不是让所有工厂都去追爆款,而是帮助每个工厂更好地成为自己,并将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呈现给最合适的客户。
从工具到合伙人:技术体系的进化
从技术角度看,做一个工具、一个能解决复杂任务的员工,和一个合伙人,是完全不同的三套技术体系。工具解决单点任务,比如生个图、做个视频;数字员工执行长周期任务,如'这个月要清多少货盘',能够规划并带领商品、客服、营销等不同垂直模型协同作战,像一个团队。
齐晓宁透露,1688的数字员工一周复杂任务执行准确率已能达到六七十。但要成为'合伙人'甚至'企业的操作系统',还需要解决企业自身非结构化数据的理解问题。当大模型能够理解这些数据并执行长期任务时,AI的威力将得到极大释放,真正成为企业自身的操作系统。
数字供应链:AI赋能的商业未来
1688的最终目标是构建一个智能供应链网络,让商家能够专注于生产更好的商品和提供更好的服务,而不是被平台经营的复杂性所困扰。这一愿景的实现需要买家和卖家的共同参与:
一方面,商家需要将资源放在1688平台,无论是增长还是库存信息;另一方面,商家需要将经营授权给1688,比如明确自己希望专注的品类、利润目标和业务范围,其他方面则托管给1688平台。
通过这种方式,商家可以借助1688平台的AI能力、技术底座和供应链系统能力,获得确定的生意结果。这标志着商业关系从简单的'平台-商家'模式,向'AI赋能的合作伙伴'模式转变。
霍承富将这种模式描述为'数字供应链'的交付:'我们交付的价值就是数字供应链。但是价值创造过程中,可能需要价值受益者(买家、卖家)共建,一个是把资源放在1688,另外一个是把授权放在1688。'
齐晓宁则强调,这一转变的最终目标是'让中小商家的生意做得更简单、更好'。通过AI技术赋能,商家可以摆脱流量竞争和平台玩法的束缚,专注于自身核心优势,共同提高中国制造的效率。
结语:AI时代的商业新范式
1688的'懂生意的AI'战略,不仅是对自身业务的一次升级,更是对整个商业生态的重构。它标志着商业世界从'信息平权'向'能力平权'的转变,AI不再仅仅是提效工具,而是成为共担决策的'合伙人'。
在这一新范式下,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获取信息的能力,而是运用AI技术将信息转化为商业价值的能力。1688通过AI找厂、AI参谋、数字员工店长等产品,帮助商家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精准捕捉商机,降低获客成本,突破语言文化壁垒,实现真正的'能力平权'。
正如1688在云栖大会上所展示的,AI技术正在从根本上重塑生意的逻辑。从信息匹配到能力赋能,从工具使用到决策共担,从平台依赖到AI协同,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商业智慧的升华。在这个AI重塑商业生态的时代,'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一愿景,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