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转折点上,Meta Platforms的首席AI科学家、2018年图灵奖得主杨立昆(Yann LeCun)宣布将离开公司,创办专注于'世界模型'的AI初创企业。这一决定不仅标志着Meta在AI战略上的重大转向,更反映了当前AI领域内长期研究追求与商业化产品开发需求之间的深刻分歧。
背景与动机:理念分歧的必然结果
杨立昆作为深度学习领域的先驱之一,自2013年创立Meta的基础AI研究实验室(FAIR)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AI技术的边界。然而,据《金融时报》报道,他对Meta近期从长期研究向快速产品发布的转变感到沮丧,这促使他做出离职决定。
LeCun的离职并非孤立事件,而是Meta在2025年一系列领导层重组的最新进展。这一系列变动始于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决定彻底改革Meta的AI运营,因为他认为公司在与OpenAI和谷歌等竞争对手的较量中已经落后。
世界模型:AI的下一个前沿
LeCun计划专注的'世界模型'(World Models)代表了AI研究的一个前沿方向。与当前依赖文本数据的大型语言模型(LLM)不同,世界模型旨在通过学习视频和空间数据,发展出对物理世界的内部'理解'。
当前的大语言模型,如ChatGPT等,主要基于Transformer架构,专注于预测数据序列中的下一个片段。而世界模型则希望能够模拟因果关系、理解物理规律,使机器能够像动物一样进行推理和规划。LeCun曾表示,这种架构可能需要十年时间才能完全成熟。
技术视角:世界模型与现有AI的根本差异
世界模型的概念并非全新,但其实现路径与传统AI模型有着本质区别。当前,一些AI专家认为基于Transformer的AI模型——包括大型语言模型、视频合成模型和交互式世界合成模型——已经从训练数据中涌现出对物理建模的能力,或吸收了物理世界的结构规则。
然而,现有证据普遍表明,这些模型更多展现的是复杂的模式匹配能力,而非对物理世界实际运作方式的基础理解。DeepMind最近发布的Genie 3世界模型虽然能够创建实时交互式模拟,但其本质仍是对现有数据的高级重组,而非真正的'理解'。
技术挑战与突破点
世界模型面临的技术挑战主要包括:
- 多模态数据整合:如何有效融合视觉、空间和时间数据
- 因果推理能力:超越相关性,建立真正的因果关系理解
- 物理规律建模:捕捉并应用物理世界的底层规则
- 长期规划能力:在复杂环境中进行多步骤推理和规划
LeCun的团队在FAIR期间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进展,但距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模型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Meta的AI困境:从研究到商业化的艰难转型
Meta在AI领域的挫折并非始于LeCun的离职。2025年4月,Meta发布了AI语言模型Llama 4,但其表现被认为不如谷歌、OpenAI和Anthropic的最先进产品,这一失望的发布和随之而来的基准测试争议被许多业内人士视为一次失败。
与此同时,Meta的AI聊天机器人未能获得消费者青睐,在与儿童互动方面也面临争议和挫折。这些挫折促使扎克伯格对Meta的AI战略进行根本性调整,从长期研究转向快速商业化。
战略转向的代价
Meta的战略转向体现在多个方面:
- 人才结构调整:2025年夏天,扎克伯格以14.3亿美元的价格雇佣了数据标注创业公司Scale AI的创始人亚历山大·王(Alexandr Wang)领导新的'超级智能'团队,并持有其公司49%的股份。
- 资源重新分配:LeCun此前向首席产品官Chris Cox汇报,现在向Wang汇报,这一变化被视为对其AI方法的明确否定。
- 高薪挖角:扎克伯格亲自挑选了一个名为'TBD Lab'的精英团队,加速下一代大型语言模型的开发,以1亿至2.5亿美元的惊人薪酬包从OpenAI和谷歌等竞争对手吸引人才。
这些变动反映了扎克伯格面临的华尔街压力:证明他数十亿美元的投资能够成为AI领导者并增加收入。然而,如果这类似于他之前转向元宇宙的尝试,扎克伯格的最新赌注可能同样昂贵且收效甚微。
LeCun与Zuckerberg:AI理念的根本冲突
LeCun与扎克伯格在AI发展方向上的分歧日益明显。LeCun曾公开表示,扎克伯格置于战略中心的大型语言模型虽然有用,但永远无法像人类一样进行推理和规划,这与扎克伯格开发'超级智能'的宏大愿景形成鲜明对比。
2024年5月,当一位OpenAI研究员讨论控制超智能AI的必要性时,LeCun在X上回应称,在紧急思考如何控制比人类聪明得多的AI系统之前,研究人员首先需要对比家猫更聪明的系统设计有初步的构想。

LeCun与扎克伯格在AI发展路径上的理念分歧反映了整个行业面临的挑战:如何在基础研究与商业化应用之间找到平衡点。
行业影响:AI研究范式的潜在转变
LeCun的离职及其对世界模型的专注,可能对AI研究范式产生深远影响。当前,大型科技公司主导的AI研究越来越倾向于短期商业回报,而LeCun的创业则为长期、基础性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世界模型的潜在应用
如果成功实现,世界模型可能带来以下变革:
- 更智能的机器人:能够理解物理环境并做出复杂决策
- 高级自动驾驶:真正理解交通场景而非仅识别模式
- 科学发现加速:模拟复杂系统以加速科学突破
- 创造性AI应用:能够进行长期规划和创意生成
行业格局的重塑
LeCun的创业可能引发以下连锁反应:
- 人才流动:更多顶尖研究者可能选择加入专注于长期研究的初创公司
- 投资方向转变:风险投资可能增加对非Transformer架构AI研究的支持
- 研究多元化:减少对大型语言模型的过度依赖,促进更多元化的AI研究方向
未来展望:世界模型能否成为AI的下一个范式?
LeCun对世界模型的坚持反映了他对AI发展路径的深刻思考。当前基于Transformer的大型语言模型虽然在许多任务上表现出色,但其局限性也日益明显:缺乏真正的理解能力、难以进行因果推理、对物理世界的建模能力有限等。
世界模型代表了一种不同的AI发展思路,试图通过模仿生物体对世界的认知方式来创造更智能的AI系统。这一方向虽然面临巨大挑战,但也可能带来突破性进展。
技术路径的不确定性
世界模型的发展面临多重不确定性:
- 技术可行性:是否能够真正实现物理世界的内部表征
- 计算资源需求:可能需要远超当前模型的计算能力
- 训练数据获取:需要大量多样化的视频和空间数据
- 评估标准:如何衡量'理解'而非仅是模式匹配
行业生态的演变
随着LeCun等研究者的离开,Meta等大型科技公司在AI领域的角色可能发生变化:
- 从主导到参与:大型科技公司可能更多地扮演资金提供者和应用场景开发者的角色
- 研究生态多元化:更多元化的研究主体将促进AI技术的多样化发展
- 公私合作新模式: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的边界可能变得更加模糊
结论:在创新与实用之间寻找平衡
LeCun离开Meta创办专注于世界模型的创业公司,是AI领域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个人职业选择,更揭示了AI研究在基础探索与商业应用之间的持续张力。
在大型语言模型取得显著成功的今天,世界模型代表了对AI发展路径的重新思考。虽然这一方向面临巨大挑战,但其潜在回报——创造真正理解物理世界的AI系统——可能改变人工智能的未来。
Meta的战略转向和LeCun的离职提醒我们,AI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突破,还需要在创新愿景与商业现实之间找到平衡。随着LeCun等研究者的新探索,我们可能会看到AI领域出现更多元化的研究方向,最终推动整个行业向更智能、更理解世界的AI系统迈进。
无论世界模型最终能否成为AI的下一个范式,LeCun的这一决定都将激励更多研究者思考:我们究竟希望创造什么样的AI系统?以及如何实现这一愿景?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塑造人工智能的未来轨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