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云栖大会的前沿应用馆,一面面展示年轻人群像和提问的展墙成为了最引人注目的焦点。墙上滚动播放着"如何系统性检测防范AI生成代码的安全漏洞?"、"AI存在会让人性质标签更稀缺还是更趋同?"等犀利问题。这些被称为"AI 100问"的展墙与旁边的"新世代创造力图鉴"共同构成了"AI创想岛"展区,标志着阿里云首次为"新世代"(1995-2009年)开辟专属舞台,并用一个词定义了他们——"AI原住民"。
这一定义的关键,并非年龄,而在于这群年轻人展现出的AI创新逻辑的原生性、对真实需求捕捉的敏锐性,以及在使用工具上的突破性。这些特质共同指向一个结论:这群成长于AI技术普及浪潮中的年轻人,正在以一种与前辈们截然不同的方式思考、创造。他们不仅是技术的使用者,更是AI应用形态与文化土壤的塑造者。
AI新世代,AI新面孔
所谓AI原住民,是第一代完全成长于AI技术从概念走向普及全过程的群体。这意味着,AI对他们而言并非需要花力气学习的外来工具,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母语"。这种无历史包袱的亲近感,以及由此产生的更原生的逻辑和更敏锐的直觉,让他们能够加速推动AI从"可用"走向"好用",乃至"爱用"。这些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可能正是这场升级的关键变量。
"AI创想岛"上的数十个案例,共同描绘出了一幅正在书写的创造力图鉴。他们的"不一样",并非孤立的特质,而是交织在每一个具体的选择中。许多故事的起点,都源于对一个亲身经历过的、有缺陷的"系统"的反思。
开始链接的Bonjour数字名片就是阿里云上的这样一个例子。这是一款用AI重塑数字名片的产品:用手机轻轻一碰NFC贴纸,个人资料便在复古的麦金塔屏幕上呈现,旁边的热敏打印机随之"吐"出一张实体卡片。这个过程将一次枯燥的信息交换,变成了一场充满趣味的社交破冰。这款产品的本质,就是对现有求职与人脉体系的一次温和"修正",旨在为"被忽视的才华"创造被看见的机会。
如果说"修正"是他们回溯过去的方式,那么在"体验感"上进行升维竞争,则是新世代定义未来的共识。他们天然地避开同质化的功能绞杀,转而在情绪价值和审美等新维度上,寻求"体感至上"的新突破。
微戈科技(weegee tech)的故事,深刻地诠释了这种对"体感"的求索。当大模型风口上的创业者争相投身娱乐、办公领域的时候,他们却选择用AI助力听障语言康复。一位听障朋友提出的朴素问题:"现在AI那么厉害,能帮我学说话么?",让团队一头扎进了这个充满社会价值的领域。
起初,微戈团队也沉迷于构建所谓复杂、前沿的技术方案,盲目在产品上堆砌模型微调、意图识别、智能体这样的时髦技术玩法。然而当他们把这个看似"先进"的产品交给用户时,却发现用户真正想要的,只是一个可以让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练习,反复得到反馈"的简单按钮。
这次"失败"让团队最终冷静下来,砍掉了所有花哨的功能,回归到最核心、最简单的发音指导上。他们在阿里云上搭建了生成式AI语音纠错模型,率先将生成式AI与语音交互技术结合应用于听障群体言语训练。最终将他们纯粹而温暖的初心,落地为了一个稳定、可靠的AI言语训练服务。
无论是修正旧系统的勇气,还是开创新体验的决心,这一切背后,是一种更底层的、贯穿始终的"原生自信"。它体现在新世代不再执着于"重新发明轮子",而是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直接调用成熟的AI模型服务来解决具体问题。
一触即改,一款旨在降低文本AI率和重复率的写作工具,正是通过在阿里云上进行同义千问的模型微调,让每个人都能快速训练自己的专属作者,实现人与机器的无缝协作。
AI新世代们这种"拿来即用"的务实,让他们能将精力完全聚焦于对应用场景的理解和产品的打磨上。这或许正是"AI原住民"最高效、也最与众不同的创造方式。
创新的新范式:平台与人
这些故事共同勾勒出了一个新范式:AI新世代们不再被"从零构建"所束缚,而是站在成熟的云计算和开源模型的基础之上,将全部精力聚焦于具体的问题——修正一个有缺陷的系统,打磨一个极致的体验,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
这种模式的转变,离不开一个坚实的底座。将目光投向他们的背后,是阿里云对推动整个AI行业发展的深层思考和决心。阿里用一朵覆盖全球的超级AI云和开源开放的坚定策略,为年轻人的智慧与创造力提供了坚实的底座,持续放大了他们的能量。
首先是普惠的算力。对基础设施上的坚定投入,让阿里云的算力变得更普惠易用,持续降低了创新的门槛。2023年,阿里云面向全国高校发起"云工开物"算力计划,通过免费算力的形式让超过63万名大学生提前解锁AI创新者身份。
展区中浙江大学EAGLE-Lab的AI药物发现研究,正是这种新型产学研合作的典型成果。面对传统模型难以解决的分子生成难题,团队基于云上强大的算力,构建了"分而治之"的多Agent系统,显著提升了研发效率。
算力之外,通义系列大模型的开源,加速了大模型与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让全球开发者以更低成本和更高的效率,持续挖掘AI渗透千行百业产生的价值。开源社区"魔搭"(ModelScope),则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开放的价值。社区通过链接优质模型、模型开发者和使用人,正在快速成长为全球开发者协作创新的策源地。
将强大的算力与开源开放的理念结合,共同构成了阿里云对未来的责任与投入。这一承诺的核心,是让年轻的创造者们不必重复构建基础设施、基础模型,而是能将精力真正聚焦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挖掘独特的场景,打磨创新的应用。这背后是一种坚定的信念:推动年轻人的成长,就是推动整个AI行业进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旅程的开始,是提出一个好问题
再次回到"AI 100问"的互动墙。墙上依旧贴满了年轻人提出的问题:
"AI如何精准捕捉并再现'只可意会'的氛围感?"、"AI快速生成作品后,创造价值会转向'问题专利'吗?"、"若出现通用智能AI,它与人类是合作还是竞争?"……
这些问题,不仅是对工具本身的探讨,更触及了商业、伦理乃至社会结构的深层。它清晰地表明,这群"AI原住民"不仅在思考如何"用好"AI,更在深入地思考一个"AI存在"的世界。他们或许对很多问题还没有答案,但这种在疑问中探索和思考的状态,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价值。
更宝贵的是,这群年轻人中的一部分,已经在用他们的作品,尝试给出关于AI价值的一个阶段性回答。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以一种更个体、更温暖、也更自信的姿态,推动AI从"可用"走向"好用",乃至"爱用"。
而对于云栖大会而言,创想岛的意义或许更为深远。当一个行业最大的平台,将舞台的中心毫无保留地让给最年轻的创造者时,这本身就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虽然2025年云栖大会已经结束,但这些"AI原住民"的旅程才刚刚开始。阿里云已为他们搭好了舞台。而AI的未来将走向何方,答案,将由他们自己来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