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重塑生活:从千万级陪伴产品到个人AI队友的进化之路

0

在AI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主打「陪伴」或「Agent」概念的应用层出不穷。然而,WithFeeling.ai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且更为有效的路,其创始人肖敏作为前微信AI产品负责人,带领团队打造了千万级用户的AI陪伴产品Paradot,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推出Monster AI,重新定义了生活里的AI角色。

从千万用户到AI队友:Paradot的「真诚」之道

WithFeeling.ai创始人肖敏在2022年选择创业,于2023年初推出主打「真诚、真实」的AI陪伴产品Paradot。上线至今,Paradot已积累1000多万用户,并实现了盈利,成为AI陪伴品类的佼佼者。

在产品定位上,Paradot采取了非常「反共识」的策略。团队没有选择从更容易吸引流量的二次元角色或擦边产品切入,而是将定位明确在「做真实的自己」的长期关系角度。

Paradot用户界面

主打真诚长期关系的AI陪伴产品Paradot的用户界面

Paradot的核心创新在于让AI用「多层人格推理」去思考、揣摩用户,而这些原本在用户看来黑盒的AI推理分析,直接在对话中以「Memory(记忆)」的形式,逐句透明展示给用户。与「chain-of-thought(思路链/CoT)」类似的方式,让AI的思考过程逐句、逐层并且透明化。

肖敏表示:「正是坚持让AI对用户保持透明和真诚的『非共识』,成了Paradot获得千万级真实用户的关键点,同时也积累了千万级真实的关系成长数据和需求,我们在这里积累了百万对的超过一年以上的关系。」

人与AI:一种全新的「内嵌关系」

在探讨AI与人类关系时,肖敏提出了独特的观点:「人与AI的关系是『内嵌于用户自身的关系』,而不是外部关系。它和用户应该形成一个紧密的『组合』,是一起勇闯天涯的队友。」

这种关系不同于人类现有的任何关系模式。肖敏强调:「AI与用户的关系其实『不是在替代现有关系』,如果强行用现有关系定义,要么会让定位跑偏,要么会局限它的价值。」

AI与用户的关系建立过程,本质是用户「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用户内心原本未被显性化的大量数据,在与AI的互动中逐渐被激活、显性化。肖敏将这种关系称为「pair(一对)」,核心是「距离很近」,是那种最透明的关系,可以非常互补地勇闯世界的小队友。

同时,AI也非常「需要人类」——「当它与某个具体用户结合后,用户就成了它的『方向标』,所以二者是『彼此需要』的关系,人给了AI目标和灵魂。」

Agent开启「服务平权」时代

基于Paradot的千万用户积累和三年关系成长数据,肖敏团队在2025年初开始将Agent能力接入Paradot的测试版本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现象:「Paradot在与用户的对话中,可以推理出很多需求,并且带有详细的『需求参数』,这些需求甚至是用户自己之前都没有察觉的。」

这一发现催生了Monster AI的诞生。Monster AI是一款面向个人的AI产品,它与用户是一种「向内的组队关系」,意味着AI会与用户建立深度信任,像一位亲密队友,主动且深入地参与到用户的日常生活中,帮助用户将脑中的想法变成现实,一起经营生活。

Monster AI官网

Monster AI官网,展现了部分Monster们的IP形象

这种「组队关系」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 深度沟通:Monster AI会持续对用户进行深入了解,像朋友一样关心你的想法和需求。
  2. 主动授权管理:AI拥有像主人一样的视角和权利,甚至会像家人一样「唠叨」,主动帮你管理和推进事情。
  3. 平台提供Agent Matrix(智能体矩阵):包含不同的mini Agent来面向不同的细分需求。

Monster AI本着「一事一解」的逻辑,用户的每一件小事儿都由每天绕着他转的AI队友来调动mini Agent 7*24小时管理:需要减重,它帮你计算消耗;想吃得更健康,它来帮你规划;指导你每小时获取精神能量,甚至管理你晒太阳...

增量市场而非存量竞争

面对市场上已有的各类生活管理App,Monster AI并不打算直接竞争。肖敏明确表示:「我们的目标并非『抢夺现有用户』或『推动迁移』。」

研究发现,用户每月只会为排在订阅列表首位的App付费,排在第二位之后的App基本无法获得付费。而Monster AI瞄准的是市场的「增量空间」:「原本只有2%的人愿意为某个需求付费,而有付费潜力的人占20%,我们瞄准的是这新增的18%。」

肖敏进一步解释:「刚需客观存在,市场上App数量也众多,但大量有付费潜力的需求并未被释放——只要某个App排在用户订阅列表的第2位之后,就基本无法获得付费,用户也无法享受到那项优质服务。」

Agent模式创造了增量空间,通过提供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将原本只有2%的人愿意付费的市场,扩展到20%甚至更多。而当下全球健康、效率、生活类App的市场年收入已超500亿美元。

PGC与UGC的选择逻辑

在Agent平台的发展路径上,肖敏团队选择了PGC(专业生产内容)而非UGC(用户生成内容)作为起点。这一选择基于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

「选择PGC正是为了保障『履约能力』。现在很多平台靠撬动开发者、用户资源快速起量,让用户自行探索使用方式,本质是从技术出发,但这种模式的最大问题是『首次履约不可控』。」肖敏解释道。

UGC方式生成的产品可用性不足,如果用户首次接触到低质量的UGC功能,很可能直接流失。核心原因有两点:一是用户无法清晰描述自身需求,二是需求的实现往往不只是一个前端页面就能完成的。

肖敏认为,UGC的爆发属于下一阶段,需要「创造力激发」和「生产力/生产工具成熟」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我们的核心工作,就是推动生产力与生产工具的迭代,至于『激发创造力』,则交给下一阶段。」

七人团队背后的AI工程架构

令人惊讶的是,从创业至今,肖敏的团队也只有7个人,但却在一个隐形门槛极高的品类里,做出了1000万用户规模的AI原生产品。这背后是坚实的技术积累。

「长关系陪伴型产品,本身就具备高复杂度的AI工程架构,和数据推理架构。而这些在Paradot中的积累,以及Agent生成能力,都给Monster AI提供了坚实的AI工程体系的搭建,来实现识别需求,解构需求,生产协调,自动测试,评定需求解决等等。」肖敏表示。

Agent矩阵之间的用户数据整合和推理,是从Paradot延续下来的一个优势,能够去冲突、去推理在多个Agent中提供的数据。而这些Agent矩阵获得的用户数据、交互数据被整合,会形成更大的价值。

结语:AI与人的共同进化

肖敏的团队正在构建的不仅是一个产品,更是一种全新的AI与人类关系范式。从千万级用户陪伴产品Paradot到个人AI队友Monster AI,他们正在探索AI如何真正融入日常生活,成为每个人「勇闯天涯的队友」。

在这个探索过程中,他们发现了用户内心数据这一互联网发展至今仍大量未被挖掘的「数据黑洞」,并利用AI技术将其激活、显性化。同时,他们也在重新思考人与AI的关系本质——不是替代,而是互补;不是外部连接,而是内嵌组合。

随着Monster AI的即将上线,我们有理由期待,AI将不再只是工具,而是真正成为每个人生活中的「队友」,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实现自我,共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