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云打造'算力黑土地':AI时代的算力革命与行业智能跃迁

1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各行各业。2023年8月28日,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州省贵阳市隆重开幕,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计算CEO张平安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演讲,揭示了华为云应对未来算力需求的战略布局——打造'算力黑土地'。这一战略不仅关乎华为云自身的发展,更将深刻影响中国乃至全球AI产业的格局。

算力需求爆发:AI时代的必然挑战

算力作为智能世界的基础设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大模型的兴起和普及,对大算力的需求呈现爆炸式增长。据张平安介绍,未来十年,算力的需求可能会有数万倍的增长。这一预测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基于当前AI技术发展轨迹的合理推演。

AI算力需求增长趋势

面对这一挑战,华为云早已未雨绸缪。张平安表示:'华为云将坚定不移地打造"算力黑土地",充分发挥公司多年积累的联接技术优势和数据中心资源布局,以优的性能、好的服务、低的成本,通过昇腾AI云服务和Tokens服务满足客户的"最终计算结果",加速行业智能跃迁。'

这一战略的背后,是华为对AI时代技术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在AI大模型成为主流的今天,算力不再是简单的硬件堆砌,而是需要系统级的优化和创新,才能真正满足产业升级的需求。

'算力黑土地':华为云的战略布局

华为云提出的'算力黑土地'战略,并非简单的口号,而是一套完整的算力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围绕贵安、乌兰察布、和林格尔、芜湖三大核心枢纽,华为云正在打造'全国算力一张网',使中国的算力黑土地成为支持全球客户的AI算力场。

数据显示,华为云的整体算力规模相比去年同期增长率接近250%,使用昇腾AI云服务的客户从去年的321家增长到今年的1714家。这一数字的增长,充分证明了市场对华为云算力服务的认可。

区域布局:打造东数西算标杆

在贵安,华为云部署了最大规模的CloudMatrix384超节点,服务全国客户,打造东数西算工程的标杆;在贵安、乌兰察布还建设了超大规模的灾备云中心,为企业,尤其为央国企,提供高性能、稳定可靠的算力服务。

这种区域布局不仅考虑了算力的分布,还充分考虑了能源、气候、网络等多重因素。通过将算力中心布局在能源丰富、气候适宜的地区,华为云实现了能源效率的最大化,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技术创新:突破芯片工艺限制

在目前芯片工艺受限的情况下,如何提升算力的性能和规模?张平安表示,华为可以发挥'大杂烩'的优势——综合在光通信、网络、供电等多方面的技术,以系统补单点,以空间换算力,以带宽换算力,以能源换算力,通过云上算力集群,获得规模优势和提升性能。

今年4月,华为云在芜湖发布的CloudMatrix384超节点,正是这一理念的完美体现。该节点将384颗昇腾NPU和192颗鲲鹏CPU,通过全新高速网络MatrixLink全对等互联,形成一台超级'AI服务器',算力规模可以达到300 PFlops。

对于万亿、十万亿参数的大模型训练任务,华为云可以通过横向扩展方式,将432个超节点连在一起,组成一个16万卡的AI集群。如果这个集群用于训练千亿参数大模型,可以同时支持1300个。这种规模化的算力集群,为大模型训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昇腾AI云服务×Tokens服务:满足'最终计算结果'

'高质量数据集决定AI模型的效果,当前很多企业都建有数仓和数据湖,用于企业商业智能,但当前的数据平台不能很好地为大模型所用,还需要进行大量数据准备、知识抽取工作。'张平安提到,数据要成为AI-native的数据、要成为AI可辨识的知识,就需要构建服务于AI模型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数据底座。

数据底座:构建AI可信数据空间

对此,华为云在国家数据局路线指引下,与各城市、企业、伙伴,基于业务场景探索,升级全域入湖、AI好用、可信流通的AI可信数据空间新范式,从而使得客户可基于已积累的大规模数据,通过AI自动构建企业知识图谱,让业务人员可以通过企业大模型,来快速构建智能体应用,用AI实现各类任务。

这种数据底座的构建,不仅解决了数据孤岛问题,还大大提高了数据的价值转化效率。企业可以基于现有的数据资产,快速构建AI应用,无需从零开始收集和标注数据,大大降低了AI应用的门槛。

Tokens服务:高吞吐场景下的性能突破

华为云的Tokens服务在高吞吐场景下性能优势显著,CloudMatrix384超节点能够做到50ms时延的场景下,吞吐2400TPS,实现业界新高。这一性能指标,对于需要处理大规模数据的企业来说,意味着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

除盘古外,华为云还支持主流的DeepSeek、Kimi等开源大模型,让他们在昇腾云上跑得更快更好。这种开放的态度,不仅丰富了华为云的生态,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选择,加速了AI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行业应用:加速千行万业智能跃迁

华为云已经为央国企、智能驾驶、大模型、互联网、消费电子、具身智能等众多行业客户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算力服务。张平安表示,中国头部金融机构使用昇腾,每天稳定支撑起超过1000个智能体应用。

金融行业:智能应用的规模化部署

在金融行业,华为云的算力服务已经实现了规模化应用。头部金融机构每天稳定支撑超过1000个智能体应用,这些应用涵盖了风险管理、客户服务、投资分析等多个领域,大大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运营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智能驾驶:算力驱动的自动驾驶技术

在智能驾驶领域,华为云提供的算力服务为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和测试提供了强大支持。通过大规模算力集群,车企可以加速自动驾驶算法的训练和优化,缩短研发周期,提高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大模型:推动AI技术普及

对于大模型领域,华为云的算力服务为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了训练和部署大模型的基础设施支持。无论是千亿参数的大语言模型,还是多模态大模型,都可以在华为云的算力平台上高效运行,加速AI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无论线上线下,华为云都能提供统一、多元的算力架构,支持企业在云上完成训练与推理。从智驾、机器人到各行各业,华为云把昇腾引入到企业的生产系统,加速行业智能跃迁。

AI原生思维:抓住智能时代机遇

'在蒸汽机发明的时候,人们曾经尝试着给三轮车装上蒸汽机,这让火车的发明推迟了四十年,'张平安以历史为鉴,指出在AI时代来临的时候,要积极拥抱AI原生思维,用AI原生的思维来构筑AI,围绕AI重新构建应用、数据、流程、人员。

从辅助工具到执行主体

'今天是硅基辅助人来干活,AI是工具;未来AI可能会成为执行任务的主体,人的任务就是管理AI,控制AI的开关。'张平安对AI发展趋势的这一判断,揭示了AI技术将从辅助工具向执行主体转变的可能。

这种转变将深刻改变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企业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利用AI技术,如何组织人力资源,如何设计业务流程,以适应AI时代的到来。

AI原生思维:企业转型的关键

对于希望用AI构筑领先优势的企业来说,只有通过AI原生思维来拥抱AI,才能充分发挥AI的潜力,提高效率,创新业务模式,抓住智能时代机遇,实现智能跃迁。

AI原生思维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思考,更是战略层面的重新定位。企业需要从战略层面重新思考AI在业务中的角色,从组织层面调整以适应AI时代的运作方式,从文化层面培养AI思维和创新精神。

华为云的市场表现与客户认可

在客户、伙伴和开发者们的支持下,华为云整体业务持续健康增长,在国内多个重点行业中表现突出:如政务、工业、金融、汽车四大行业市场份额均位列第一;位居医疗、药物、气象以及汽车四个领导者象限;在容器、数据库等九大产品领域,华为云也成功进入Gartner魔力象限。

截至目前,华为云已将重大事故为零的纪录连续保持了756天,'我们相信,安全、稳定、高质量、持续创新正是客户选择华为云的核心理由。'张平安说。

安全稳定:客户选择的核心理由

在云计算领域,安全性和稳定性是企业选择服务商的重要考量因素。华为云能够连续756天保持重大事故为零的记录,充分证明了其在技术实力和运维能力上的优势。

这种安全稳定的性能,对于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对数据安全和系统稳定性要求极高的行业来说,尤为重要。这也是华为云能够在这些领域取得市场份额第一的关键因素。

行业领先:多领域取得突破

华为云不仅在整体市场份额上表现优异,在多个细分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突破。在政务、工业、金融、汽车四大行业市场份额均位列第一,这表明华为云的行业解决方案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在医疗、药物、气象等专业领域,华为云同样位居领导者象限,显示了其专业技术能力和行业解决方案的竞争力。这种全方位的领先地位,为华为云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语:算力黑土地上的AI未来

华为云打造的'算力黑土地',不仅是对当前算力需求的回应,更是对未来AI发展趋势的前瞻布局。通过技术创新、生态建设和行业深耕,华为云正在构建一个开放、高效、安全的算力生态系统,为企业和开发者提供算力、数据和AI服务的全方位支持。

在AI原生思维的指引下,华为云将继续发挥'大杂烩'的技术优势,通过系统级创新突破芯片工艺限制,满足未来十年算力需求的数万倍增长。同时,华为云也将与客户、伙伴和开发者一起,共同探索AI技术的创新应用,加速千行万业的智能跃迁。

正如张平安所言:'今天是硅基辅助人来干活,AI是工具;未来AI可能会成为执行任务的主体,人的任务就是管理AI,控制AI的开关。'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华为云的'算力黑土地'战略,将成为推动AI技术普及和应用的重要力量,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数字化转型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