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纽约地铁的灯光下,一场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关系的激烈辩论正在上演。一场耗资近百万美元的AI朋友项链广告宣传活动,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营销效果,反而引发了大规模的公众抵制和创意涂鸦。这些涂鸦作品不仅是对单一产品的抗议,更是对科技发展方向的深刻反思。
广告风暴与公众反应
2025年,22岁的创业者Avi Schiffmann投入近百万美元,在纽约地铁系统投放了大量广告,推广他的AI朋友项链Friend。这款售价129美元的智能设备被宣传为能够"倾听、回应和支持"用户的伴侣,承诺"永远不会在晚餐时放你鸽子"或"让你独自乘坐地铁"。
然而,这些广告激起了意想不到的强烈反弹。纽约市民们用画笔在广告上表达他们的愤怒和担忧,"AI doesn't care"(AI不在乎)和"Human connection is sacred"(人类连接是神圣的)等标语随处可见。一位愤怒的涂鸦者写道:"Friends don't let friends sell their souls"(真正的朋友不会让你出卖灵魂)。
这场抗议迅速演变成一场网络现象。一个名为"nyc-friends.vercel.app"的网站收集了数百张被涂鸦的广告照片,展示了公众对这一产品的强烈抵制。随后,另一个网站"vandalizefriend.com"允许任何人上传自己涂鸦的Friend广告,目前已收到近6000份投稿。
批评的多重维度
隐私监控的担忧
批评者最集中的担忧集中在隐私问题上。"AI surveillance slop"(AI监控垃圾)成为许多涂鸦者对产品的概括。一位涂鸦者修改了广告语"I'll binge the entire series with you"(我会陪你追完整部剧集)为"I'll steal your info, steal your data, steal your identity"(我会偷走你的信息、数据、身份)。
这些担忧并非空穴来风。Friend项链被设计为持续监听用户的日常对话,这引发了人们对数据收集、存储和使用的质疑。一位涂鸦者直接指出"freely giving your personal info to Big Tech won't heal your wounds"( freely将个人信息交给大科技公司不会治愈你的伤口)。
社会政治批评
抗议者还利用这些广告表达了对更广泛科技问题的不满。在一则承诺AI朋友"永远不会在水槽留下脏盘子"的广告上,有人批评AI数据中心如xAI的设施在"毒害黑人社区"。另一则广告被用来批评Palantir等公司使用AI进行监控和识别军事目标。
利用孤独牟利的指责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一项调查显示,30-44岁人群是孤独感最强烈的群体,73%的受访者认为技术加剧了国家的孤独问题。批评者指责Schiffmann正是利用这种"孤独流行病"来推销他的产品。
创业者的辩护
面对汹涌的批评,Schiffmann坚称他的产品旨在"补充而非替代"人类朋友。他告诉《纽约时报》:"我不认为这是反乌托邦的。AI朋友是一种新的陪伴类别,将与传统朋友共存而非取代它们。"
Schiffmann辩称,他的AI朋友将"显著提高"用户的"平均情商",并以此作为产品合理性的重要论据。他还将AI比作家中的宠物:"我们在同一个房间里养猫、狗、孩子和成人,为什么不能养一个AI呢?"
尽管Schiffmann声称他的产品不会取代人类关系,但他的营销策略和产品设计却在挑战这一说法。Friend被定位为"永远在线"、"永不背叛"的完美朋友,这种描述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对真实人际关系的替代。
营销策略与市场反应
Schiffmann选择纽约地铁作为首发平台是有原因的。他告诉《纽约时报》:"只有MTA允许你购买这样的全面接管。这感觉几乎是非法的。"这种大规模的广告轰炸旨在创造最大程度的轰动效应。
然而,市场反应并不理想。Schiffmann确认,迄今为止只售出了3100个Friend项链。他承认社会尚未准备好接受如此大规模推广的AI伴侣,但相信他的广告活动将有助于"正常化"AI朋友的概念。
Outfront Media的副总裁Victoria Mottesheard认为Friend活动之所以引起轰动,是因为AI是"2025年的热门话题"。这反映了科技行业对AI技术的持续炒作,以及公众对这一技术的复杂态度。
深层次的社会忧虑
这场争议远不止于一个产品的营销失败,它揭示了更深层次的社会忧虑。
情感连接的本质
人类对情感连接的需求是根深蒂固的,而Friend这类产品试图将这种需求商品化。涂鸦者强调"Human connection is sacred",反映了人们对真实人际关系的珍视。当技术试图模拟甚至替代这种连接时,自然会引发强烈的防御反应。
信任与控制的博弈
Friend项链要求用户持续佩戴并允许它监听私人对话,这涉及到信任与控制的根本问题。用户是否愿意将如此私密的领域让渡给一个算法?当这种信任被滥用或数据被泄露时,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科技发展的伦理边界
这场争议引发了一个关键问题:科技发展的边界在哪里?当技术开始侵入我们最私密的领域——我们的情感和人际关系时,我们应该如何设定限制?涂鸦者们的行动可以被视为一种集体性的边界划定尝试。
心理健康风险的警示
一些涂鸦作品指向了AI伴侣可能带来的心理健康风险。研究显示,过度依赖AI聊天机器人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包括自杀风险。例如,Character.AI和ChatGPT等产品已被卷入青少年自杀案件,引发了多起诉讼和参议院听证会。
一位涂鸦者将Friend标志中的"end"(结束)用箭头指向,并将项链图案改为哭泣表情符号,似乎是在警告过度依赖AI伴侣的危险。这种担忧并非没有根据,当人们开始将情感需求寄托于无法真正理解和回应的AI时,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心理依赖。
科技与人文的平衡
Friend项链争议反映了科技发展与人文需求之间的紧张关系。一方面,技术创新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新途径;另一方面,当技术过度侵入人类核心价值领域时,必然会遭遇阻力。
Schiffmann的愿景——AI与人类和谐共存——本身并非不可取。问题在于实现这一愿景的方式和速度。当技术以如此激进的方式进入市场,试图改变人们最基本的社交和情感模式时,必然会引发强烈的反弹。
未来展望
这场争议可能会对AI伴侣产品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监管机构可能会加强对这类产品的审查,特别是关于数据收集和用户保护方面。消费者对隐私和情感连接的关注将迫使企业重新思考其产品设计。
同时,这场争议也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对话平台,让社会能够更深入地思考科技发展的方向和边界。涂鸦者们用创意和幽默表达担忧,这种参与式讨论比简单的接受或拒绝更有建设性。
结语:重新定义人与技术的关系
Friend项链争议最终提出了一个根本性问题:我们希望技术与人类建立什么样的关系?是工具性的,还是亲密的?是辅助性的,还是替代性的?
涂鸦者的行动表明,社会对将情感连接完全交给技术持谨慎态度。这并不意味着拒绝技术,而是希望在技术与人文之间找到平衡点。在这个平衡点上,技术增强而非取代人类的体验,尊重而非侵蚀人类的价值观。
正如一位涂鸦者所写:"AI doesn't care"。也许这正是问题的关键——真正的关心和理解来自于人类之间的连接,而不是算法的计算。在拥抱技术进步的同时,我们也需要珍视那些使人性独特的东西——我们的情感、我们的脆弱、我们的真实连接。
这场纽约地铁上的涂鸦风暴,可能正是我们重新思考人与技术关系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