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驾驶和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浪潮中,一家曾经陷入困境的传统车企,正通过AI技术的赋能,华丽转身为智能出行科技领域的明星企业。千里科技,这家由力帆股份转型而来的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表,准备冲刺'A股+H股'双资本平台架构。从2020年脱胎换骨再出发,到如今市值增长近4倍达到515亿元,千里科技的转型之路堪称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的典范。
传统车企的AI觉醒
千里科技的前身是创立于1992年的力帆股份,这家重庆企业最早以摩托车业务起家,后发展成为集汽车制造、出口贸易于一体的重庆龙头民企,曾是中国'民营汽车第一股'。然而,随着汽车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力帆股份在2020年面临经营困难,不得不进行破产重整。
在重庆市政府与吉利集团的主导下,力帆股份转型为聚焦新能源的'力帆科技',但这仅仅是转型的开始。真正的关键转折发生在2024年,吉利在7月将19.91%的股份转让给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旗下公司,而印奇则在同年10月出任董事长,为这家传统车企注入了AI基因。
印奇的加入为千里科技带来了全新的技术视野和战略方向。4个月后,公司正式更名为'千里科技',全面转向'AI+车'战略,并引入了原华为车BU总裁王军强化技术团队,加速资源整合。这一系列动作标志着千里科技从传统制造企业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的彻底转型。
'AI+Mobility'的战略布局
千里科技将自己定位为'AI+Mobility'的闭环解决方案供应商,其业务架构可分为传统制造业务和AI技术解决方案两大板块,后者又细分为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Robotaxi三条增长曲线。
传统制造业务:转型期的稳定器
尽管全面向AI转型,但千里科技的传统制造业务仍然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在汽车方面,千里科技和吉利合作推出了'睿蓝'品牌,涵盖燃油车和新能源车。新能源车主打换电模式,聚焦B端网约车市场以及小型家庭用车型。
在摩托车领域,千里科技同样分为传统燃油和新能源类别,并积极融入智能化元素,如蓝牙钥匙、远程车辆控制、驾驶辅助功能(BSD、LCA、RCW)等。这些传统业务为公司的转型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和研发资金支持。
AI技术解决方案:未来增长的核心引擎
千里科技的AI技术解决方案业务代表了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三大板块:
智能驾驶产品:提供L2-L4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涵盖AI算法、传感器硬件及数据闭环系统,核心为RLM强化学习多模态模型。这一技术路线使千里科技能够在复杂的城市道路环境中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力。
智能座舱产品:以AGIL3智能座舱系统为例,基于多模态交互模型和Agent OS,能实现自然语音/视觉交互、情绪识别和个性化推荐。这种以人为本的交互方式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Robotaxi产品:千里科技为运营商提供从自动驾驶到座舱,再到运营支持的全流程方案。公司计划在18个月内完成Robotaxi全链路产业布局,未来在全球10座城市实现规模化运营,这将是其AI技术商业化的重要里程碑。
战略合作伙伴:吉利与奔驰的双轮驱动
在千里科技的发展历程中,有两个名字被反复提及:吉利和奔驰。这两家汽车行业巨头的战略投资,为千里科技的转型提供了关键支持。
吉利之于千里科技,既是最大供应商,也是最大客户。千里科技向吉利采购整车、汽车零部件等,吉利则采用千里科技的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数据显示,2022年到2025年上半年,吉利分别为千里贡献了34.2亿元、22.5亿元、21.4亿元以及13.8亿元的收入,占后者同期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9.7%、33.6%、30.8%及33.2%。
而就在不久前的9月25日,奔驰押注13亿入股千里科技,持股3%,成为后者的第五大股东。奔驰的投资不仅为千里科技带来了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为其国际化战略提供了背书,有助于千里科技的技术和产品走向全球市场。
财务表现:转型期的阵痛与希望
从财务数据来看,千里科技正处于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转型的关键阶段。2022年~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86.27亿元、66.98亿元、69.64亿元;到2025年上半年有所回升,营收达41.84亿元,同比增长40.45%。
拆解收入结构,汽车和摩托车仍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上半年为公司合力贡献约93%的总收入。但公司的最新增长动力——AI技术业务,正在慢慢扩大影响。预计下半年,辅助驾驶解决方案陆续交付后,就能看到商业化阶段的成果。
盈利能力方面,2022年~2024年,以及今年上半年,公司毛利分别为7亿元、2.72亿元、4.82亿元和2.28亿元,对应毛利率分别为8.2%、4.1%、6.9%及5.5%。2022年公司利润为1.7亿元,但从2023年开始陷入亏损,2023年、2024年和今年上半年,分别亏损了2.63亿元、3.29亿元和1.16亿元。
尽管短期面临亏损,但千里科技的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已经从2022年的9070万元,增加到了2024年的4.1亿元,今年上半年继续增加到了2.88亿元。这种对技术创新的持续投入,是公司未来竞争力的关键保障。
同时,由于供应链效率提升,公司的现金流情况在2024年好转,今年上半年进一步优化,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为9.79亿元。截至今年6月末,公司的现金及等价物为18.96亿元,为公司的持续研发和市场拓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港股IPO:加速AI战略布局的关键一步
在'烧钱'如流水的智驾行业,资金后盾再坚实也不为过。千里科技此次赴港上市,正是为了加速其AI战略布局。根据招股书披露,本次IPO募资将主要用于以下几方面:
技术与研发投入:实施AI驱动战略,包括增强研发能力、开发及升级'AI+Mobility'相关产品与解决方案。这部分资金将主要用于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Robotaxi三大业务线的研发升级。
产业链资源整合:通过战略并购或合作,完善产业链布局,增强核心技术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在自动驾驶传感器、芯片等关键领域,可能通过投资或合作方式加强控制力。
全球市场拓展:加强中国及海外市场的销售与服务网络建设,提升全球品牌影响力,支持国际扩张战略。特别是Robotaxi业务,需要在目标城市建立完整的运营体系。
人才团队建设:吸引和留住AI领域的高端人才,特别是算法工程师、自动驾驶专家等核心岗位,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未来展望:智能出行赛道的领跑者
站在新的起点上,千里科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的加速,'AI+Mobility'的市场空间正在迅速扩大。根据行业预测,到2030年,全球智能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数万亿美元,其中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将成为最重要的增长点。
千里科技凭借其在AI技术领域的积累、与传统车企的深度融合以及吉利、奔驰等战略合作伙伴的支持,有望在这一赛道上占据领先地位。特别是Robotaxi业务,如果能够按照计划在全球10座城市实现规模化运营,将成为公司重要的收入来源和增长引擎。
同时,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千里科技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产品也将持续升级,为用户提供更安全、更便捷、更智能的出行体验。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理念,将帮助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结语
从一家陷入困境的传统车企,到估值500亿的智能出行科技明星,千里科技的转型之路展现了中国企业在智能化浪潮中的创新与活力。在印奇的带领下,凭借吉利和奔驰的战略支持,千里科技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准备通过港股IPO加速其AI战略布局,引领未来出行方式的变革。
正如马云当年重返华尔街时的那句宣言,印奇和千里科技也带着新的技术和战略回到了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这一次,他们带来的不仅是传统车企的转型故事,更是AI技术与出行产业深度融合的未来图景。在这场智能出行的马拉松中,千里科技已经从追赶者变成了领跑者,而港股IPO,将是其加速冲刺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