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成式AI用户规模爆发式增长
截至2025年6月,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已达5.15亿人,较2024年12月增长2.66亿人,用户规模半年增长106.6%,普及率达到36.5%。这一数据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2025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大会上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5)》,标志着中国AI应用已进入高速普及阶段。
从用户结构来看,40岁以下中青年用户占比高达74.6%,大专、本科及以上高学历用户占比为37.5%。这两部分群体构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核心用户群体,反映出AI技术在年轻和高学历人群中的渗透率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超过90%的中国用户在生成式AI产品选择上优先考虑国产大模型。这一现象表明,国内AI企业在产品本土化、用户体验优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也反映出用户对国产AI技术的认可度不断提升。
截至2025年8月,我国累计有538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完成备案,263款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或功能完成登记。这一数字充分体现了中国AI产业的蓬勃发展和监管体系的完善。
生成式AI技术的多领域应用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智能搜索、内容创作、办公助手、智能硬件等多种场景,同时在农业生产、工业制造、科学研究等领域得到积极探索实践。
在农业领域,AI技术正在帮助农民优化种植决策,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在工业制造中,AI辅助设计和生产流程优化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在科学研究方面,AI加速了新药研发、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突破。
中国AI技术创新能力也在全球范围内占据领先地位。截至2025年4月,我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达157.6万件,占全球申请量的38.58%,位居全球首位。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将具身智能作为未来产业,建立投入增长机制,为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ChatGPT增长放缓:全球AI竞争格局变化
与此同时,全球AI领域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根据第三方应用情报公司Apptopia的分析,ChatGPT的移动应用下载量和日常使用量正在放缓。数据显示,以全球新下载量百分比变化衡量的新用户增长在4月份之后有所放缓,全球每日活跃用户(DAU)的增长在过去一个月左右开始趋于平稳。
尽管十月份才过去一半,但全球下载量的环比变化百分比预计将下降8.1%。需要明确的是,这是下载量增长的数据,而不是总下载量。就新增安装量而言,ChatGPT的移动应用表现依然良好,每天的下载量高达数百万次。
这一现象可能反映出几个关键趋势:首先,全球AI市场竞争加剧,用户有了更多选择;其次,ChatGPT的AI模型特性可能未能持续满足用户期待;最后,AI应用市场可能正在从早期采用阶段向主流市场过渡,增长模式开始转变。
中国车企毛利率表现亮眼
在汽车行业,2025年上半年全球乘用车主机厂毛利率排名显示,中国车企表现尤为突出。赛力斯以28.9%的毛利率成为国内毛利率最高的车企,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捷豹路虎的39.9%。
从毛利率增长情况来看,中国车企表现更为亮眼。零跑汽车的毛利率同比增长高达13.0个百分点,是全球毛利率同比增长最快的车企;小米汽车紧随其后,同比增长9.5个百分点;极氪汽车同比增长5.0个百分点;赛力斯同比增长3.9个百分点;小鹏汽车同比增长3.0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赛力斯、小米、理想、极氪等新势力品牌毛利率均超过20%,表明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成本控制和产品定价方面已经形成了竞争优势。这一趋势反映了中国汽车产业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上的突破,也为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带来了新的变化。
餐饮行业低价竞争加剧
与汽车行业的高毛利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餐饮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低价竞争压力。美团核心本地商业板块CEO王莆中透露,今年的餐饮客单价已经非常接近2015年水平,大盘客单价跌至阶段性低位,商家被迫靠低价维持订单。
一组外卖大战的全行业数据显示:今年新增的外卖订单中,有75%来自15块钱以下的低价区间。美团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新增餐饮门店中,超60%人均客单价低于50元,较去年同期新增门店均价下滑19%。
在成都、郑州等城市,五星级酒店推出10元炒面、38元乳鸽的"摆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