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十年功勋CEO突然卸任:电动化转型遇阻,豪华品牌如何破局?

7

汽车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浪潮,传统豪华品牌面临着电动化转型与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近期,保时捷宣布了一个令人意外的消息:掌舵十年的CEO奥博穆即将卸任,由前迈凯伦CEO迈克尔·莱特斯接棒。这一人事变动背后,折射出保时捷在行业变革中的困境与挑战。

权杖交接:保时捷高层人事巨变

保时捷最近宣布了新的人事巨变:公司现任CEO奥博穆即将卸任,并由迈凯伦前CEO迈克尔·莱特斯继任,任命自2026年1月1日生效。

保时捷CEO交接

紧急换帅的原因,与德国工会和股东的施压有一定关联。不过,压力并非是出于对奥博穆本身能力的质疑,而是他们认为,这位CEO已是分身乏术。因为奥博穆不仅是保时捷的CEO,同时还是大众集团的一把手,两方已经"共享"了三年CEO。

事实上,奥博穆此前曾有透露,自己早晚会卸任保时捷CEO。那为什么现在才靴子落地?这就要回到奥博穆本人的职业生涯。

奥博穆的十年:从工程师到集团掌舵人

奥博穆的工作起点始于奥迪公司。十余年间,他从基层工程师做起,逐步晋升至多个高级管理职位,也曾在西班牙的西雅特汽车公司任职。期间,他还抽空来到同济大学汽车工程专业读博,师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

2009年,奥博穆回到德国,成为了大众集团的生产计划主管,并在2013年,迎来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加入了保时捷子公司董事会,负责生产和物流。两年后,奥博穆正式进入权力中心,担任保时捷CEO。

当时他手中接过的保时捷,是大众集团子公司里的标杆,利润丰厚,销量涨势喜人:2015年,保时捷全球交付22.5万辆,同比增长18.6%,连续五年销量刷新纪录。同年,保时捷营业销售回报率保持在15.8%的高位,营业利润约34亿欧元,为大众集团"特殊项目前利润"贡献了约26%。

保时捷历史销量

在保时捷CEO任期内,奥博穆起初也不负众望,带领公司实现了更多历史性突破,积极推动电动化转型。例如宣布"2030年纯电车型占比超80%"战略,并启动纯电Macan、718等车型的研发。例如力排众议,推出了纯电保时捷Taycan,并在后来成为全球畅销的豪华纯电车代表之一。

2022年,保时捷成功独立上市,成为当时欧洲最大规模的IPO之一,也是由奥博穆主导完成。

双重CEO身份的困境

然而,也是在2022年,母公司大众汽车集团却陷入了80年来史上最大危机,市场份额下滑、电动化转型受阻、盈利能力与现金流承压……奥博穆正是在此时临危受命,接替赫伯特·迪斯,出任大众汽车集团掌舵人,开启了"双重CEO"身份。

这一安排,起初被外界看作是"集团内部培养出了完美接班人",但很快风向就发生了反转。德国工会和股东开始质疑,"兼职"会让奥博穆精力分散,于大众于保时捷都不是上上选。

保时捷纯电Macan、大众SSP纯电平台研发、电动化渗透率进度等的延迟,更加重了外界的担忧。巧合的是,全球电动化浪潮加速,给传统车企带来的冲击也在此时大大显露。

在其曾经的第一大市场中国,保时捷的销量连年下滑,2023年被北美市场超越。特别是小米入局造车发布的2024年,保时捷中国销量创十年新低,中国滑落为保时捷第三大市场。

更关键的是,保时捷的表现下滑,也在明显影响大众汽车集团的盈利能力,曾经的现金奶牛逐渐有拖后腿的趋势,关于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销量与财务的双重压力

新一任的保时捷CEO,是曾为公司效力13年的老将,现年54岁的迈克尔·莱特斯。回看迈克尔的功绩,也并非等闲之辈,其对豪华品牌了解颇深。他曾是保时捷的王牌产品经理,主导保时捷卡宴SUV混合动力版的研发;又先后担任过法拉利的技术一号位,以及迈凯伦的CEO。

保时捷销量数据

不过,现在重返保时捷,迈克尔的责任也非比寻常。摆在这位"救火队长"面前的,是加快电动化转型、重振销量的巨大挑战:今年前三个季度,保时捷全球累计交付212,509台,同比下滑6%。

结构上,最大单一市场北美保持增长,前三季度销量为64,446辆,同比增长5%。而中国、德国,以及德国外的欧洲其他地区,都出现了明显下滑。中国市场降幅最大,前三季度销量为32,195辆,已同比下滑26%。

好在电动化转型有了初步成效,前三季度电气化车型占比为35.2%,同比提升了12.8个百分点;其中纯电占比23.1%、插混占比12.1%。

然而在财务表现上,以目前最新的上半年财报为例,不算太乐观:保时捷上半年营收181.6亿欧元(约1502亿元),同比下滑6.7%。营业利润为10.1亿欧元(约83.5亿元),同比下滑67.1%;汽车业务利润下滑至8亿欧元(约66亿元)。

销售回报率(净利润/营收×100%)降至5.5%,同比下滑超过10个百分点,更是离此前"Road to 20"降本计划提出的目标——18%-20%,相去甚远。

历史重演?保时捷的"触底反弹"之路

1993年,前CEO温德林·维德金接过巨额亏损的保时捷,连同大众出手帮助,将颓势逆转。现在,保时捷再次来到需要"触底反弹"的关口,迎来新的CEO。

保时捷电动车型

在全球豪华车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保时捷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一方面,传统豪华品牌如奔驰、宝马也在加速电动化转型;另一方面,新兴电动车品牌如特斯拉、蔚来等正在抢占市场份额;更令人担忧的是,科技巨头如小米、华为等也纷纷入局造车,给传统车企带来巨大压力。

保时捷需要重新审视其市场定位和产品策略。在电动化转型方面,虽然已经推出了Taycan等电动车型,但在续航、智能化等方面仍需加强。同时,保时捷也需要思考如何在保持品牌调性的同时,满足新一代消费者的需求。

未来之路:保时捷的反击策略

面对困境,保时捷已经开始采取行动。首先,公司可能会加大在电动化领域的投入,加快纯电Macan等车型的研发和上市。其次,保时捷可能会强化其运动基因,通过推出高性能电动车型来巩固品牌形象。

帕拉梅拉Turbo GT,刚刚被外媒曝光谍照。据介绍,新车进了赛化改装,整体造型更加激进,并将搭载4.0T V8发动机、Turbo S E-Hybrid电机组成的插混系统,综合输出功率有望突破771马力。瞄准的就是被小米汽车刷新的纽北纪录,保时捷要重新夺回"最速四门轿车"头衔。

保时捷高性能车型

此外,保时捷也需要重新思考其中国市场策略。作为中国曾经的第一大市场,保时捷在中国的影响力正在下降。公司需要深入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推出更符合中国市场特点的产品和服务。

行业变革中的豪华品牌

保时捷的困境并非个例,而是传统豪华品牌在行业变革中面临的共同挑战。随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重塑。传统豪华品牌需要思考如何在新的竞争环境中保持优势。

一方面,传统豪华品牌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品牌价值和客户基础;另一方面,新兴电动车品牌和科技巨头则在创新速度、用户体验等方面具有优势。如何平衡传统与创新,成为豪华品牌需要解决的问题。

结语:变革中的机遇

保时捷CEO的更迭,标志着公司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对行业的深刻变革,保时捷需要重新审视自身优势与不足,制定更加精准的战略。无论是加速电动化转型,还是强化品牌特色,抑或是深耕特定市场,保时捷都需要在变革中寻找新的机遇。

对于整个汽车行业而言,保时捷的案例也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在行业变革的大潮中,唯有不断创新、勇于变革,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保时捷的未来,将不仅取决于新任CEO的领导力,更取决于整个公司对行业趋势的把握和应对能力。

在全球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保时捷的故事仍在继续。而它的成功或失败,都将为整个行业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