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约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曹操出行作为吉利集团旗下的重要出行品牌,其上市之路备受瞩目。经过三次冲击,曹操出行终于成功登陆港交所,但上市后的挑战才刚刚开始。本文将深入剖析曹操出行的发展历程、竞争优势与面临的挑战,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曹操出行上市:一场背水一战
曹操出行于6月25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但上市首日股价即遭遇下跌,显示出市场对其未来发展的担忧。作为吉利集团创始人李书福的第11家上市公司,曹操出行的上市被视为吉利在出行领域的重要布局。然而,网约车市场早已是红海一片,滴滴出行占据绝对领先地位,曹操出行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网约车行业在经历早期的资本狂热后,如今正逐渐降温。滴滴出行仍在美股粉单市场徘徊,其他网约车平台的股价也大幅下跌。在此背景下,曹操出行选择上市,无疑是一场充满挑战的冒险。
吉利的出行梦:从车企到出行服务商
曹操出行的诞生,源于吉利集团对未来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吉利认为,未来的汽车将朝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方向发展。为了应对这一趋势,吉利需要从传统的汽车制造商转型为出行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曹操出行正是吉利实现这一转型的重要载体。
2015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速放缓,吉利汽车销量大幅下滑。面对销量困境,吉利希望通过曹操出行消化新能源产能、收集数据用于研发,并推动向出行服务商转型。这一战略也启发了其他车企,上汽集团、长安、一汽、东风、广汽集团等纷纷推出自己的网约车平台。
差异化竞争:B2C模式与定制化车辆
面对滴滴出行等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竞争对手,曹操出行没有选择正面硬碰硬,而是采取了差异化竞争策略。曹操出行选择了B2C模式,即统一提供车辆,招聘专职司机,进行统一培训和管理。这种模式虽然前期投入较大,但能够更好地控制服务质量,提升用户体验。
此外,曹操出行还推出了定制化车辆。这些车辆根据网约车运营的特殊需求进行设计和优化,旨在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乘客舒适度,并方便车辆维修。截至2023年底,曹操出行拥有中国最大的定制车队,这些车辆占其总车队的50.7%。定制化车辆的TCO(车辆总持有成本)比市面上主流的纯电网约车要低32%到40%,这使得曹操出行在成本控制方面具有优势。
盈利困境与融资依赖
尽管曹操出行在差异化竞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其盈利状况并不乐观。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4年,曹操出行已连续亏损四年,累计净亏损超过82亿元。为了维持运营,曹操出行进行了多轮融资,其中最近一次是2021年获得的38亿元B轮融资。尽管引入了外部投资,但吉利创始人李书福仍持有曹操出行的大部分股权,显示出吉利对曹操出行的坚定支持。
面临多重挑战
上市对于曹操出行来说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曹操出行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挑战。首先,网约车市场竞争激烈,滴滴出行占据绝对领先地位,其他车企背景的网约车平台也在快速发展。其次,高德、百度、美团等聚合平台正在侵蚀自营网约车平台的市场份额。曹操出行对聚合平台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这导致其失去了对用户和流量的控制权,并增加了运营成本。
更重要的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网约车市场带来了新的变革。特斯拉、小马智行、文远知行、滴滴出行等企业都在积极布局Robotaxi。曹操出行也提出了自己的自动驾驶发展计划,但其在技术和数据积累方面与领先企业仍有差距。如果不能在自动驾驶领域取得突破,曹操出行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自动驾驶:决胜未来的关键
自动驾驶(Robotaxi)被视为网约车市场的终极竞争。目前,自动驾驶赛道上的玩家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拥有自动驾驶技术和整车制造能力的企业,如特斯拉;二是掌握顶尖算法和数据的技术公司,如小马智行、文远知行;三是拥有海量用户和出行数据的平台玩家,如滴滴出行、曹操出行。
各方势力都在加紧布局Robotaxi。特斯拉已在美国推出Robotaxi服务,文远知行、萝卜快跑、小马智行、Momenta、滴滴等也纷纷发布了Robotaxi量产计划。曹操出行也在积极追赶,提出了“定制车+自动驾驶技术+出行平台”的全域自研方案,并计划在苏州、杭州试点,预计2026年底推出L4级别的自动驾驶车型。然而,曹操出行在技术和数据积累方面仍有差距,需要在自动驾驶领域投入更多资源。
曹操出行的未来之路
从曹操出行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差异化竞争是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曹操出行通过B2C模式和定制化车辆,在服务质量和运营成本方面建立了一定的优势。然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变革,曹操出行仍需不断创新,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上市为曹操出行提供了宝贵的资金支持,但能否成功应对挑战,将是决定其未来命运的关键。曹操出行需要解决对聚合平台的依赖问题,加强技术研发,并在自动驾驶领域取得突破,才能在未来的出行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曹操出行的上市,是吉利集团在出行领域的重要一步。然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变革,曹操出行能否成功突围,仍有待时间的检验。未来的出行市场,注定充满挑战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