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雷军在SUV市场的又一力作
小米YU7的发布,无疑给竞争激烈的SUV市场带来了一股强劲的新风。首发1小时订单突破28万,再次证明了雷军及其团队在市场上的强大号召力。这款定价25.35万元起的SUV,不仅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Y,更在家庭用户和智能化体验上做了诸多创新。
精准定价,直面竞争
小米YU7的定价策略十分清晰,起售价略低于特斯拉Model Y,直接进入竞争腹地。雷军表示,此次定价过程“只用了5分钟”,显示出他对这款产品的信心。Model Y作为2024年的全球销冠车型,无疑是小米YU7最大的竞争对手。小米能否成功挑战Model Y的销量,将是未来市场关注的焦点。
全新设计,兼顾家庭与运动
与小米首款车型SU7不同,YU7在设计上更加注重家庭用户的需求。虽然基于同一平台打造,但YU7有高达90%的零部件是重新开发的。在驾乘风格上,YU7更偏向舒适性和家庭风格,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此外,小米YU7还引入了小米天际屏的交互方式,以及第三代骁龙8移动平台的全新座舱芯片解决方案,再次展现了小米在智能化方面的创新。
三个版本,满足不同需求
小米YU7分为标准、Pro、Max三个版本,分别对应后驱、四驱、高性能四驱三种不同的动力形式。标准版起售价25.35万元,Pro版27.99万元起售,Max版32.99万元起售。这样的配置,旨在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车身尺寸与设计
作为小米汽车的第二款车型,YU7和SU7基于同一底盘平台开发,轴距均为3000mm。整车尺寸上,YU7略大于SU7,长宽高分别为499919961600 mm。小米强调,YU7并非简单拉高版的SU7,而是经过大量重新开发的SUV版本。
在设计层面,小米YU7延续了SU7的设计语言,保留了低趴、运动的设计风格,同时也坚持了SU7在轮轴、轮高、宽高、头身等关键设计比例。即使作为一款纯电车型,YU7依然坚持“长车头”的设计风格,具有极高的辨识度。雷军称这种设计“经得起时间考验,也是汽车工业百年沉淀下来的豪华设计”。小米YU7提供9种外观颜色和4种内饰颜色供选择。
电池与续航
小米YU7在电池方面表现出色。标准版和Pro版起步即搭载了96.3kWh容量的磷酸铁锂电池,使得小米YU7标准版拥有835km的超长续航。YU7全系标配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最大充电倍率可达5.2C,最快12分钟可实现10%-80%的充电,15分钟最高补能620km。
雷军曾表示,作为一家“北方车企”,小米的纯电车型非常看重在能耗、续航等方面的体验。在小米YU7上市发布前,小米进行了自主的“24小时耐力挑战”。这项测试需要在超高速驾驶的情况下,克服高能耗、发热大、充电慢等多个纯电车型面临的技术难点。最终,小米YU7 Max测试车在24小时连续驾驶中完成了3944km的行驶里程,平均时速超过210km/h,共完成30次充电,每次10-12分钟。
驾乘体验与家庭需求
与小米SU7将“运动”作为重点传播方向相比,YU7更加强调“兼顾家庭日常使用”,全系配备连续阻尼可变减振器,带来更舒适的体验。
去年发布小米SU7时,雷军说它是一款年轻人给自己的礼物;而今晚在介绍YU7的时候,则更多描述了和婴幼儿、全家出行的相关场景,传递“加速如高速般平稳”等理念,希望在维持运动品牌基因的基础上,覆盖更多家用人群。
此外,小米YU7还延续了上一代备受好评的“防晒”特性。最高的Max版本标配了智能调光天幕,一键即可切换遮光模式,最大遮光率可以达到99.85%。雷军在发布会上介绍道,尽管调节速度相对较慢(大约需要2-3分钟),但EC天幕带来了极佳的遮光和隔热体验——采用遮光模式的YU7在阳光暴晒下,车内温度比加装了物理遮阳帘的特斯拉Model Y还要更低。
智能化与生态系统
小米YU7在智能化层面最大的亮点,来自于新增的小米天际屏全景显示HyperVision。YU7是目前唯一使用这一前排显示方案的车型。它由3块Mini LED屏幕,通过投影技术将信息发射到前风挡下方黑色区域,组成从一侧A柱贯穿到另一侧A柱的超宽大屏,宽度达到1.1m。
小米天际屏是一个兼具“带鱼屏”和“HUD”(Head-Up-Display,抬头显示)特别的全新座舱显示交互方案。它既可以像传统HUD一样,把信息通过反射投射在前挡风玻璃上,让驾驶员无需低头或来回切换视线焦点,就可以看到速度、导航、地图等关键信息;同时,由于在前挡风玻璃底部内嵌了超黑色涂层,使得显示效果大幅提升。
即使在白天、亮光、前方跟车为白车等工况下,也可以清晰可见屏上的关键信息。小米HyperVision天际屏分为左、中、右三个显示区域,可以展示仪表、多媒体、时钟天气、地图导航等5类信息,为前排主副驾乘客提供不同组合的视觉交互体验。
智能驾驶与电子架构
小米YU7成为了全球第一批搭载英伟达全新计算平台的车型,全系标配英伟达最新的Thor芯片,拥有700 TOPS算力。同时,也全系搭载了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等感知硬件,并全系标配了1000万Clips版本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
在发布会上,雷军宣布小米联合香港大学、清华大学等顶尖院校研发的小米XLA智能驾驶大模型将于今年下半年带来升级。
除智能驾驶外,小米YU7在电子电器架构上也进行了核心升级,采用了“四合一域控制模块”,将辅助驾驶域控制器、座舱域控制器、整车域控制器、T-Box通讯模块集成在一起。架构上的优化,可以带来元器件数量减少、车内空间优化、整车优化、能耗优化等多方面的好处。
小米YU7本次搭载了第三代骁龙8移动平台作为整车的智能座舱芯片,而并非使用业界当前主流的高通8295P等专属座舱芯片。让消费级芯片上车,可以显著提高车机系统的流畅度和性能,也说明通过电子电器架构等层面的优化,可以解决芯片在散热、安全等层面的合规问题。
智能座舱与生态互联
在智能座舱层面,超级小爱带来了更智能的人车交互体验:支持5音区独立对话,支持在前排中控大屏中“圈选追问”,也支持远距离找车等功能。同时,小米YU7还首次支持了车外语音交互,用户可以在车外通过语音指令控车,如打开前备箱等,这一功能由声纹识别和数字钥匙双重验证。
在其他智能生态层面,车内增加了9个“磁吸点位”,包括两侧B柱位置、中控屏后方等,可以用来“更优雅”地收纳纸巾盒、眼镜盒,甚至磁吸物理控制按键。此外,在小米SU7上就有的前排双侧1/4螺纹接口也进行了升级,支持27W供电,这样运动相机或智能手机可以通过相应的支架直接进行无线充电。
雷军在过往多次强调希望可以统一车内接口规格,打造更好的生态体系。目前,小米已经和比亚迪、广汽丰田、郑州日产成为了首批生态合作伙伴。
对标特斯拉,迎接挑战
自从小米SU7上市以来,特斯拉始终是小米拿来高频对比的品牌。最直接的原因是小米SU7和特斯拉Model 3同为纯电轿车,且两者处于同一价格区间。此外,小米和特斯拉都采用了“单一爆款”的市场产品战略,且雷军和特斯拉两位创始人,在传播时也都给予了品牌极大的能量加持。
去年,小米SU7切入纯电轿车这一细分市场后,用8个月的时间就超越了Model 3的月度销量。今年年初,特斯拉发布焕新款Model Y车型,并在官方账号表示“尽管对比”。雷军则转发了这条推文,并表示“好的”。在小米YU7发布之前,雷军再次通过个人微博表示:小米YU7要继续挑战Model Y在国内市场的销量。
小米YU7标准版起售价为25.35万元,“精准狙击”Model Y 26.35万元的起售价(便宜一万)。Pro和Max版分别对标Model Y长续航和Performance版本。从短期订单数据来看,YU7 3分钟订单量突破20万,Model Y显然遇到了一个强大的对手。
当然,市场竞争不仅与特斯拉一家,小米还要面对一系列其他激烈的外界竞争。这种竞争将不限于纯电这一种能源形式。目前,在25-35万价格区间里,还有华为鸿蒙智行的问界新M7、理想L系列等多款市场认知度极高的产品。
小米YU7还要面临内部的产能压力。自小米SU7上市后,小米汽车工厂长期处于满产状态。今日在小米汽车App上订购小米SU7,显示锁定后最快交付时间为33-36周(大约需要8个月)。小米YU7上市后,小米需要继续优化和解决产能以及交付问题。
此前,雷军在6月初小米投资者大会上表示,小米汽车业务预计在今年第三至第四季度实现盈利。在5月发布的2025 Q1财报里,小米汽车业务的毛利率已经达到了23.2%,超越了比亚迪、特斯拉、理想等一众新能源车企,仅次于同期的赛力斯。同时,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汽车业务的亏损由上一年的20亿收窄至5亿,小米集团总裁卢冰伟表示“小米的效率是传统汽车公司的2-3倍”。
小米YU7的上市,是小米在汽车领域的又一次大胆尝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产能压力,小米能否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技术创新,成功突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