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人工智能(AI)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与超过200个AI领域创业团队深度交流后,提出了一个富有洞见的观点:AI Native产品的核心不在于创造新的工具,而在于构建AI能力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这种关系的重塑,不仅改变了产品的设计理念,也为创业者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产品目标:从工具到关系的转变
传统的AI产品往往被视为提升效率的工具,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AI的角色正在发生转变。系统提示词的出现,就是一个重要的标志。通过设定人设和关系,系统提示词赋予了AI以“主体性”,使其能够与用户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这种连接不再是简单的指令与反馈,而是基于共同理解和信任的互动。
例如,NotebookLM、Manus、Cursor等知名产品,都在系统提示词中明确了AI的角色和与用户的关系。这种设定使得AI能够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AI的“超语言能力”是关键,它掌握了人类的语言和各种代码,从而能够与人进行更有效的沟通。
新关系带来的挑战
这种转变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首先是情商。过去,情商与工具无关,但当AI成为具有主体性的伙伴时,情商就成为了价值交付的重要组成部分。Cursor的系统提示词中,就包含了对用户情绪的捕捉和回应,体现了产品团队对“关系建设”的深入思考。
其次是生命感。AI产品如果能够提升生命感,就能加强主体性,从而与用户建立更紧密的关系。一些类宠物的智能硬件产品,通过传感器和简单的互动,就能够创造出令人惊喜的生命感,使用户产生情感上的投射。这种“用相对低的智能,交付相对高的情绪价值”的策略,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
新关系带来的机遇
当然,新关系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其中之一是跨次元的混合价值交付。AI需要从“二次元”走向“三次元”,通过硬件与软件的结合,为用户交付更大的价值。Fuzzi的气囊手机支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通过硬件交付功能价值,同时通过软件交付情绪价值,实现了混合价值的交付。
另一个机遇是新关系带来服务分发的新通路。传统的移动互联网平台依赖于流量分发,但在AI时代,每个用户的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值和LTV(用户生命周期价值)都有望突破天花板。通过与用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AI产品可以交付持续且不断深化的价值,从而实现更高效的分发。
比如,一个AI分析师在分析完行业趋势后,可以直接为用户完成股票配置。这种顺畅自然的体验,是传统分发逻辑无法实现的。关键在于,这种关系必须是建设性的,是对人性的解放,而不是简单的放纵。
实现路径:宽输入与柔输出
有了新的目标,接下来就需要考虑如何实现。AI Native产品实现路径的关键在于宽输入(Broad Input)和柔输出(Liquid Outputting)。在当前阶段,产品工程的核心目标是在不确定性中增强确定性。
宽输入:积极主动地感知
宽输入指的是更积极主动地进行传感、认知和觉察。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取更丰富的数据,利用知识库和长上下文模型更准确地理解需求,以及主动结合其他信息更精准地预测需求。一个好的AI产品,应该能够积极主动地向用户的context靠拢,而不是让用户每次都像面对陌生人一样。
例如,Dia浏览器能够“一眼看千层”,同时“看”到所有标签页中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用户的思考过程,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宽输入的终极目标是多模态的实时感知和对生活流(lifestream)的高分辨率捕捉。同时,input和output之间可以闭环地进行学习和进化。
柔输出:分步交付,协同进化
柔输出指的是以更灵活、更人性化的方式交付价值。由于AI的内核是一个概率模型,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不能过度自信,而要学会示弱,与用户一起往前走。这意味着,AI产品不应该追求一次性完美交付,而是要将交付过程液化,变成一种与用户协行的旅程。
例如,Devin在系统提示词中要求AI在用户需求不清晰时主动追问;Deep Research会先出一个大概的研究方案给用户确认;YouWare的Remix功能允许用户从一个已存在的模板出发进行创造。这些都是柔输出的体现,旨在与用户建立更好的“共同经历”。
AI Native产品的本质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I/O系统。个人计算的新革命,不再是交付一个工具,而是交付结果,是“实现”。
新的价值模型:服务AI与用户
AI Native时代,创业者的一个重要特性是既服务用户,也服务AI。这意味着,产品工程不仅要从用户需求出发,还要考虑AI需要什么。只有同时具备这两种视角的创业者,才能在这个时代脱颖而出。
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相比,AI Native时代的价值模型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过去的价值模型是一个平面,通过拉入足够多的用户,覆盖广阔的用户面来获取价值。但今天,价值模型变成了三维,还需要AI能力的高度。只有不断提升AI能力,才能扩大总体积,实现更大的价值。
这意味着,用户数量、ARR(年度经常性收入)等指标不再是衡量产品价值的唯一标准。高质量的数据飞轮,以及对“新酒”和“新瓶”的思考,变得更加重要。
传统的“产品经济学”和“管理学”正在发生变化。免费还是收费?收费应该前置还是后置?未来的价值创造和价值消费是否会有新的循环?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思考。
未来的公司是否还需要庞大的团队?使命、愿景、价值观又该如何定义?这些都是这个时代留给我们的问题,也是我们探索的方向。
总结,AI Native时代的核心在于重塑人机关系,通过宽输入和柔输出实现价值交付,并构建新的价值模型。这不仅需要技术创新,更需要对人性和商业模式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