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G7能否在小米YU7的阴影下突围?智能化与舒适性的双重挑战
小米汽车YU7的上市引发了市场的强烈关注,订单量一路飙升。与此同时,小鹏汽车也推出了新款G7,定位于“AI智能家庭SUV”,价格定在19.58万元至22.58万元之间。面对小米YU7的强势来袭,小鹏G7能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延续小鹏汽车的高速增长势头?
市场定位与竞争格局
小鹏G7所处的20万至30万元SUV市场,早已是一片红海。特斯拉Model Y无疑是该细分市场的标杆。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小鹏G7并没有选择硬碰硬,而是将重点放在了“硬核科技”和“空间舒适”两大差异化优势上。
在硬核科技方面,小鹏G7配备了702km CLTC超长续航、全域800V高压SiC碳化硅平台、5C超充AI电池、追光全景抬头显示AR-HUD以及天玑系统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小鹏汽车自研的图灵AI芯片。
图灵AI芯片:算力与智能的融合
小鹏G7的Ultra版本搭载了三颗自研的“图灵AI芯片”,总算力超过2200 TOPS。官方宣称G7是首款具备L3级别算力的AI汽车。然而,这2200 TOPS的算力并非全部用于辅助驾驶。具体分配方案是:两块图灵AI芯片替代双英伟达Orin-X芯片,用于辅助驾驶;座舱方面,采用图灵AI芯片+高通8295P,有效AI算力是行业旗舰的26倍。
小鹏汽车希望通过自研芯片,实现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在软件层面,G7采用了VLA-OL+VLM双架构,无需依赖云端即可完成复杂场景决策。VLA(Vision-Language-Action)模型负责“行动决策”,通过摄像头感知环境,利用AI理解世界并做出决策。VLM(Vision-Language Model)模型则负责“理解世界”,理解环境并与用户交流。
简单来说,VLA负责车辆的运动与决策,VLM负责理解与交流,是整车与人交互的入口。小鹏汽车希望通过这种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提升用户体验。
从“偏科生”到“全能选手”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初期,小鹏汽车选择将智能化作为突破口,希望凭借这一“独门绝技”脱颖而出。然而,随着市场的发展,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也越来越全面。一辆车不仅要“聪明”,还要在空间、舒适度等方面表现出色。
小鹏汽车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向“全能选手”转型。小鹏G7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它不仅保留了硬核科技的优势,还在空间和舒适度上下足了功夫。
空间与舒适:打造“移动客厅”
对于家庭用车来说,空间至关重要。小鹏G7通过缩短车头、拉长车尾的设计,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内部空间。后排乘客的腿部空间非常宽敞,甚至可以轻松地翘起二郎腿。
G7的后备厢容积达到819升,超过了以“能装”著称的特斯拉Model Y。如果将后排座椅放倒,容积可扩展至2277升,足以满足日常购物、搬家甚至周末郊游的需求。
此外,小鹏G7在空间设计上还有很多巧思,例如全车39处储物空间以及电子密码手套箱。在舒适性方面,小鹏G7全车标配通风、加热、按摩和电动调节功能。座椅柔软度据称比奔驰的座椅还要高50%。
小鹏G7还配备了“太极AI底盘”,可以根据路况自动调节悬挂的软硬,提升乘坐舒适性。同时,G7还配备了20个扬声器,音响系统可以根据音乐类型自动匹配音效。
小米YU7的挑战与机遇
在小鹏G7上市前,小米汽车YU7的火爆无疑给小鹏汽车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小米YU7凭借雷军的营销能力,迅速吸引了大量关注。面对小米YU7的挑战,小鹏汽车P/G系列产品负责人Nick认为,小鹏G7和小米YU7是两个赛道、两个品类的产品。G7主打硬核科技和舒适性,小米YU7则更注重颜值和操控。他认为,随着95后、00后成为购车主力,他们不再满足于“水桶车”,而是需要一款有“绝活”的车型。
销量与未来
今年上半年,小鹏汽车的销量表现非常出色。6月交付新车34,611台,同比增长224%。上半年累计销量达到19.7万台,超过了2024年全年销量。尽管小鹏汽车没有像往常一样公布G7的销量战报,但对于小鹏汽车来说,更重要的是在成为“全球领先的AI汽车公司”的道路上,每一步都走得稳健而有力。
小鹏汽车希望打造一个强大的、能不断自我进化的团队和体系。因为在中国市场激烈的竞争下半场,组织力才是最关键的。
面对小米YU7的挑战,小鹏G7能否凭借智能化与舒适性的双重优势突围成功?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