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G7能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突围?
小米YU7上市后订单突破29万辆,小鹏G7以19.58万元的起售价入市,它能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延续小鹏汽车的高速增长态势?
小鹏G7定位为“AI智能家庭SUV”,共有三个版本,售价区间为19.58万元至22.58万元。其中,新增的602长续航Max版本,最终售价较预售价直降4万元,显示出小鹏汽车的诚意。
竞争激烈的市场
当车企进入一个细分市场时,首先要明确产品定位,并了解竞争对手。小鹏G7所处的20万至30万元SUV市场,早已是一片红海,其中特斯拉Model Y是该领域的标杆。
过去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常常上演“围攻”特斯拉的戏码。去年,乐道L60、智己LS6、极氪7X等车型也曾试图挑战Model Y的地位,但最终效果有限,特斯拉依然保持领先地位。
特斯拉Model Y是无法绕开的竞争对手。小鹏汽车需要思考如何与Model Y竞争。小鹏G7没有选择硬碰硬,而是亮出了自己的“秘密武器”:硬核科技和舒适空间。
在硬核科技方面,小鹏G7带来了702km CLTC超长续航、全域800V高压SiC碳化硅平台、5C超充AI电池、追光全景抬头显示AR-HUD、天玑系统等配置。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小鹏自研的图灵AI芯片。
小鹏G7的Ultra版本搭载了3颗小鹏自研的“图灵AI芯片”,总算力超过2200 TOPS。官方宣称G7是第一款“具备L3级别算力”的AI汽车。G7的算力是行业主流旗舰的3倍到28倍,使其能够运行更复杂、更智能的AI程序。
值得注意的是,2200 TOPS的算力并非全部用于辅助驾驶。在辅助驾驶方面,两块图灵AI芯片替代了双英伟达Orin-X芯片;在座舱方面,小鹏采用图灵AI芯片+高通8295P,有效AI算力是行业旗舰的26倍。
小鹏汽车希望通过3颗自研芯片释放出2200TOPS的算力,并将其转化为用户体验。何小鹏表示,他们要做的是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
在软件方面,小鹏采用了VLA-OL+VLM双架构,无需依赖云端即可完成复杂场景决策。VLA (Vision-Language-Action) 模型可以理解为“行动决策大脑”,它通过摄像头感知世界,利用AI理解世界,并做出合理的行动。
VLM (Vision-Language Model) 模型则可以理解为“理解世界的大脑”。VLA负责车辆的运动与行动决策,而VLM负责理解与交流,是整车与用户交互的入口。
简单来说,VLA掌管车辆的运动与行动决策,VLM负责理解与交流。
打造“移动客厅”
过去十年,小鹏汽车经历了从“偏科生”到“全能选手”的转变。在众多新公司涌入新能源汽车赛道时,竞争异常激烈。当时的小鹏汽车选择将自己最擅长的“智能化”做到极致,希望以此脱颖而出。这一策略在当时是明智的,也帮助小鹏汽车生存了下来。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选择汽车就像选择朋友或伙伴,不能只看一方面。如果一辆车虽然“聪明”,但在空间、舒适度等日常使用方面表现平平,很多人可能会犹豫。
何小鹏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开始明白,一辆好车不能有明显的短板。于是,小鹏汽车开始努力成为各方面都优秀的“全能选手”。
小鹏G7不仅保留了硬核科技,更在空间和舒适度上下足了功夫。
对于一辆家用车来说,“大”是关键。小鹏G7通过缩短车头、拉长车尾的设计,在保证车身动感的同时,将内部空间利用到了极致。后排乘客的腿部空间非常宽敞,甚至可以跷二郎腿。
G7的后备厢容积为819升,比以“能装”著称的特斯拉Model Y还要大。如果将后排座椅放倒,容积可扩展到2277升。这意味着无论是日常购物、放置婴儿车,还是搬家拉小冰箱、周末全家出游携带帐篷和烧烤架,都能轻松应对。
此外,小鹏G7在空间设计上还有很多巧思,全车共有39处储物空间。其中,电子密码手套箱就像给储物格上了保险箱,需要输入密码才能打开,方便存放隐私或贵重物品。
如果说空间是硬指标,那么舒适度就是软实力。小鹏G7全车标配通风、加热、按摩和电动调节功能。座椅非常柔软,据说比奔驰的座椅还要软50%。
小鹏G7还配备了“太极AI底盘”,能够根据路况自动调节悬挂的软硬,从而提升车辆的平稳性和舒适性。
同时,小鹏G7全车配备20个扬声器,音响系统能够根据播放的音乐类型自动匹配音效,提供最佳的听觉体验。
年轻用户需要有个性的产品
在小鹏G7上市前,小米汽车YU7上市后迅速走红,订单量快速增长。
很多人担心小鹏G7会被小米YU7抢走风头。毕竟,凭借雷军的营销能力,小米YU7就像一个自带流量的“超级网红”,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G7作为后来者,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对此,小鹏汽车P/G系列产品负责人Nick表示,小米YU7是一款长板非常长的车。小鹏G7和小米YU7是两个赛道、两个品类:G7主打硬核科技、舒适性,小米YU7的强项在于颜值和操控。市场上的产品更偏向于水桶车,即各方面均衡,但随着95后、00后成为购车主力,他们不再满足于“没毛病”的车,而是需要一款长板突出的车型。
那么,小鹏G7能否延续小鹏汽车当前的大热势头?
今年7月1日,小鹏汽车公布了6月份和上半年的成绩单,数据显示,6月交付新车34,611台,同比增长224%。小鹏汽车已连续8个月月销量稳定在3万台以上。今年上半年的销量(19.7万台)已经超过2024年全年。
截至发稿时,小鹏汽车没有像往常一样发布销量战报。但对于今天的小鹏汽车来说,一时的销量增长固然可喜,更重要的是,在成为“全球领先的AI汽车公司”的道路上,每一步都走得稳健而有力。
小鹏汽车认为,赢得一城一地的得失并非终极目标。他们真正在乎的是“组织的复利”,即打造一个强大的、能够不断自我进化的团队和体系。在中国市场竞争激烈的下半场,组织力才是最需要经受考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