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从工厂车间到矿山深处的产业突围
在机器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人形机器人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当资本市场的目光还在各种估值模型中游移时,一些工厂已经用真金白银给出了答案。近日,灵宝机器人完成近亿元天使+轮融资,领投方为蓝思科技,再次引发了业界对于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落地可能性的关注。
不同于许多人形机器人公司专注于展会和教育等场景,灵宝机器人选择了一条更为务实的道路:深耕工厂车间和矿山井下等具有刚性需求的工业场景。那么,为何工业场景仍然是少数玩家的蓝海战场?人形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又面临哪些挑战与机遇?
工业场景:需求真实,挑战亦严峻
毋庸置疑,工业场景对于机器人有着真实而迫切的需求。消费电子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快,生产批量小,对生产线的柔性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固定式机械臂虽然成本较低,但难以胜任需要手眼协调和泛化抓取能力的复杂任务。而人形机器人,如果能够承担部分操作任务,将大大提高生产线的柔性,降低成本。
在矿山场景中,需求则更为刚性。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明确指出,2026年底前要实现“危重岗位机器换人”,这为机器人企业提供了政策保障。矿井作业环境恶劣,高温、高湿、有毒气体等对矿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用机器人代替人工是保障矿工生命安全的重要举措。
然而,尽管需求真实存在,工业场景的机器人应用仍然面临着技术和投资回报(ROI)的双重挑战。
首先是技术挑战。虽然大模型在理解人类指令和进行泛化操作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机器人的“灵巧手”能力仍然存在瓶颈。例如,对于机器人来说,完成撕掉3C产品背贴或理顺线束等精细动作仍然非常困难。灵巧手的技术瓶颈主要在于触觉传感、算法、模型和手部结构的协同进步。
当前,机器人能够勉强完成诸如插拔内存条、拧螺丝等相对规则的装配任务。而矿井环境对机器人的要求更加苛刻,需要具备本安防爆、抗尘耐用等特性。因此,机器人需要经过一系列特种改造,这无疑增加了技术难度。
其次是投资回报的挑战。工业客户在采购机器人时,非常注重投资回报。他们通常要求在12到18个月内收回成本。这不仅考验着机器人的售价和效率,还考验着机器人公司对工业流程的理解和成本控制能力。如何与客户共同定义场景,核算并达成这笔“经济账”,是进入工业场景的另一道隐形门槛。
灵宝机器人的破局之道
面对工业客户对投资回报的严格要求,灵宝机器人选择了一条务实的道路:通过商业化需求反推技术创新,实现成本与智能的重构。2025年6月16日,灵宝机器人发布了第二代机器人CASBOT 02,在成本控制和智能化方面进行了重大升级。
CASBOT 02最核心的改变在于机身采用了“骨架与外壳分离”的模块化设计。这种设计不仅降低了整机成本和重量,还提高了装配效率,为即将到来的小规模量产交付铺平了道路。通过模块化设计,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灵活配置机器人的功能模块,从而降低成本。
此外,借助蓝思科技在供应链上的深厚积累,灵宝机器人在成本优化方面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目前,CASBOT 02在京东官方售价为32.88万元,这一价格定位使其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灵宝机器人通过精准的成本控制,使其产品能够满足大部分B端客户和部分C端爱好者的采购需求。
除了本体的优化之外,灵宝团队还在算法上做了升级。他们发现,单纯的VLA模型在面对工业精细化操作时存在性能瓶颈。为此,他们在VLA模型之上,创新性地加入了“离线-在线两步微调”方法,特别是在线阶段引入强化学习,让机器人能在与真实环境的交互反馈中不断优化策略。
同时,灵宝机器人对其核心优势——灵巧手算法也进行了迭代升级。通过不断优化算法,提高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操作能力。
独特的软件架构与数据采集
灵宝机器人的软件算法有几个与众不同的地方。
首先是“分层端到端”的实用架构。该架构将负责核心任务、可在本地独立运行的“端侧具身模型”与负责开放式交互、部署在云端的“云侧大模型”分离。这种架构保证了机器人在网络不佳的工厂能够稳定作业,在需要交流的商场又能“连上云”对答如流。通过分层架构,可以充分利用端侧和云侧的计算资源,提高机器人的整体性能。
其次在于数据。在具身智能的赛道上,数据是模型的血液。目前行业内许多公司使用“真机遥操作”的数据采集模式。但这种方式存在一个问题:为了保证数据质量,操作员会下意识地放慢动作,导致训练出的机器人效率低下。灵宝的解法是让“人类自己当教练”——他们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联合研发了一套“真人域”数据采集系统(带有密集触觉传感器的手套和视觉眼镜),由工程师真人佩戴,以最自然高效的方式完成任务,从源头保证了数据的高质量与“原汁原味”。
多线并举,量产交付
在完成了智能与成本的双重进化后,灵宝清晰的量产交付计划也浮出水面。其商业路径并非单押双足。灵宝机器人今年也参加了人形机器人马拉松比赛,虽然并未进入前三,但是是场上唯一零失误、零摔倒的机器人。这表明灵宝机器人在运动控制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公司对双足的规划,更像是“能够满足多地形通过”即可。
未来,灵宝机器人将布局全尺寸双足、轮式机器人以及可独立销售的灵巧手三条产品线。通过多线并举,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灵宝机器人计划在今年在三条产品线上分别完成小规模的量产交付,每条线的量级大约在100台套左右。灵宝机器人强调,量产的唯一目标是为了真实的订单交付,没有客户买单,盲目量产没有意义。这一策略体现了灵宝机器人务实的商业态度。
结语
人形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同时也面临着技术和成本等多重挑战。灵宝机器人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商业化路径。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人形机器人有望在工业领域迎来更广泛的应用。
灵宝机器人的实践表明,只有真正理解工业场景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这一领域,人形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