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浪潮中,人工智能(AI)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教育领域,其影响力更是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近日,一场由极客公园发起的《今夜科技谈》栏目,邀请了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乱翻书」主理人潘乱、甲子光年创始人兼 CEO 张一甲,三位科技界的大咖,聚焦AI在高考中展现出的能力,深入探讨了AI对教育、人才价值以及社会公平等议题的深远影响。这场对话不仅揭示了AI技术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思考。
三位嘉宾首先就AI在高考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展开讨论。AI在逻辑推理、知识储备等方面的优势,使其在标准化考试中表现出色。然而,高考高分与顶尖的数学能力之间存在着本质区别。高考数学侧重于对固定方法和定理的掌握,而真正的数学研究则需要高度的抽象思维、深刻的理解能力以及定义问题的能力。这种创造性的能力,是目前AI与人类数学家之间最根本的差距。人类数学家依靠自驱力和深度思考,而AI则依赖大量的刷题。顶尖的数学家往往凭借着对数学近乎痴迷的兴趣和好奇心,能够沉浸式地研究问题,并在没有太多工具辅助的情况下,凭直觉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这种自驱力是目前AI所不具备的。
随着AI推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其应用场景也日益广泛。AI不仅可以作为生活中的助手,提供信息查询、翻译等服务,还可以应用于工作流程中,提高工作效率。例如,AI可以帮助整理速记、凝练观点、设计提纲等。更令人惊叹的是,AI甚至可以辅助进行小说创作,将复杂的故事线串联起来,生成内容。飞书的知识问答和谷歌的 NotebookLM 等工具,为人们的大脑加上了外挂,极大地提升了学习和工作效率。AI正在重塑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在多模态领域,AI同样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多模态交互降低了人与机器交互的门槛,使AI可以直接理解真实的世界,而不需要将所有信息都抽象成文本。AI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方面的能力不断提升,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在视频理解方面,AI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由于视频数据量巨大,且涉及到模型的长时间记忆、上下文理解以及不同模态的对齐等问题,AI在视频理解方面的能力与人类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尽管如此,AI在视频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例如AI生成的短视频内容在抖音等平台上的占比不断提升。
在内容创作领域,AI的语言文字能力同样令人印象深刻。AI可以辅助进行调研、分析、头脑风暴等工作,提高写作效率。然而,AI在写作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可能出现事实性错误、缺乏严谨性等。因此,在成文阶段,仍然需要人工进行反复检查和修改。AI写作的价值在于其发散思维的能力,可以帮助写作者更好地进行思考。AI可以像厨师一样,为我们准备好食材和配料,但最终的烹饪过程和火候还需要我们自己掌握。AI可以作为写作的辅助工具,但不能完全替代人类的创作。
面对AI的快速发展,我们应该如何重新思考教育的意义?潘乱建议,未来的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而不仅仅是筛选更多的人进入高等学府。张一甲则认为,应试教育在高维度智力筛选上是高效的,它培养出的尖子生通常具备更强的学习方法、系统性思维以及专注力等品质。然而,AI本质上就是应试教育的终极形式,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和自驱力。家长应该关心孩子想学什么,而不是盲目地追求热门专业。同时,家长应该尽早地将AI配置在孩子身边,利用AI提升学习效率,探索和强化学习曲线。
针对AI帮孩子写作业的现象,潘乱认为,要分年龄段对待。大学生可以使用AI提高效率,但对于心智还未成熟的小学生,过度依赖AI会让他们失去独立思考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张一甲则认为,限制孩子使用AI是行不通的,我们应该接受AI无处不在的现实,并思考在这种环境下,学习的真正意义。AI在孩子成长中的角色会不断演进,从词典到搜索引擎再到思维伙伴。我们真正应该担心的,是学习的空心化,即学生看起来在学习,但知识和能力完全没有进入大脑。
那么,AI究竟是在拉平还是在加剧教育和信息的鸿沟?潘乱认为,主观能动性更强的人,机会会变得更大,但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他们会被数字鸿沟拉到非常后面去。张一甲则认为,在义务教育和基础医疗等普惠层面,AI会极大地促进公平。但在更高的层面,社会可能会形成新的分配形态,少数人掌握着具备巨大杠杆效应的高阶AI,从而分配更多的社会资源。因此,未来的个体要拥有更高的适应性才能生存。
最后,三位嘉宾分享了自己对AI替代人类的看法。潘乱认为,AI的核心能力在于输入,也就是提出好问题的能力。张一甲认为,我们需要在开放环境中定义一个封闭的问题,并为之承担风险,这个过程需要的是信念和坚持,是AI无法替代的。张鹏则表示,他希望AI能够替代某些他已经熟悉的事情,让他能被解放出来,去探索更多未知的新领域。人类最宝贵的是无知无畏的力量,AI应该支持我们的无知无畏,降低我们探索的代价。
这场对谈不仅让我们看到了AI技术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思考。在AI时代,我们应该如何重新定义自己的价值?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驱力和适应性?我们应该如何应对AI可能带来的社会不平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让我们拥抱AI,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