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新变局:工厂需求驱动的商业化落地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当众多企业还在聚光灯下展示技术实力、竞逐融资时,一种新的趋势正在悄然显现。灵宝机器人近期获得近亿元融资,领投方为蓝思科技等具有工厂背景的投资方,这预示着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关注点正在从技术展示转向实际应用,尤其是工业场景下的商业化落地。
工业场景:人形机器人的蓝海市场
与常见的展览、教育等场景不同,灵宝机器人选择了一条更务实的路径——深耕工厂车间、矿山井下等具有刚性需求的工业场景。这些场景对机器人的需求并非锦上添花,而是解决实际痛点、提升生产效率的迫切需要。
消费电子工厂的柔性生产需求
消费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快,单品生产量相对较小,这要求生产线具备高度的柔性。传统的固定式机械臂难以胜任需要手眼脑协同的复杂任务,而通用型人形机器人则有望承担部分操作任务,实现生产线的快速调整和成本节约。
例如,在质检环节,人工质检成本高昂,且容易出错。专用质检设备虽然精度高,但成本更高,且难以适应频繁更换的产品类型。人形机器人则可以通过视觉识别和灵巧操作,实现对不同产品的快速质检,降低人工成本,提高质检效率。
矿山井下的安全生产需求
矿山井下环境恶劣,存在高温、高湿、有毒气体等安全隐患。国家政策明确要求在2026年底前实现“危重岗位机器换人”,这为人形机器人在矿山场景的应用提供了政策支持。
人形机器人可以在井下代替工人进行巡检、维护、救援等工作,降低工人的安全风险,提高生产效率。此外,人形机器人还可以通过搭载传感器,实时监测井下环境,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工业场景的挑战:技术与 ROI 的双重考验
尽管工业场景对人形机器人的需求真实存在,但要实现大规模应用,仍然面临着技术和 ROI(投资回报率)的双重考验。
技术挑战:灵巧操作与环境适应性
虽然大模型在理解人类指令和泛化操作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物理世界中,人形机器人的操作能力仍然受到限制。例如,对于3C产品,撕掉精细的背贴,或理顺纷乱的线束,这些对人类来说轻而易举的动作,对机器人来说仍然是巨大的挑战。
灵巧手的技术瓶颈是制约人形机器人操作能力的关键因素。灵巧手需要具备高精度、高灵敏度的触觉感知能力,以及能够灵活控制多个关节的运动能力。目前,灵巧手的技术水平还无法满足工业场景的需求。
此外,矿井环境对机器人的要求更加严苛,需要具备本安防爆、抗尘耐用等特性。这需要在机器人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采用特殊的材料和工艺,以确保机器人在恶劣环境下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
ROI 挑战: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
工业客户对投资回报率有着严格的要求。他们希望通过引入人形机器人,在短时间内收回投资成本。这就要求人形机器人在售价、效率、维护成本等方面都具备竞争力。
如何与客户共同定义应用场景、核算经济效益,并最终达成合作,是人形机器人企业面临的另一重挑战。企业需要深入了解客户的生产流程,找到人形机器人能够发挥优势的环节,并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
灵宝机器人的量产解法:成本重构与数据驱动
为了应对工业客户对 ROI 的严苛要求,灵宝机器人在第二代机器人 CASBOT 02 上进行了一场彻底的成本与智能重构。通过模块化设计、供应链优化、算法创新等手段,灵宝机器人试图找到一条适合工业场景的量产之路。
模块化设计: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CASBOT 02 采用了“骨架与外壳分离”的模块化设计。这种设计不仅降低了整机成本和重量,还极大地提升了装机效率,为即将到来的小规模量产交付铺平了道路。
通过模块化设计,灵宝机器人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灵活配置不同的功能模块,从而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同时,模块化设计也降低了维护成本,方便用户进行更换和升级。
供应链优化:借助蓝思科技的资源
本轮领投方蓝思科技在供应链上拥有深厚的积累,可以帮助灵宝机器人进一步优化成本。通过与蓝思科技的合作,灵宝机器人可以获得更优惠的零部件采购价格,缩短交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算法创新:分层架构与真人数据
灵宝机器人在算法方面也进行了创新。针对工业精细化操作的性能瓶颈,灵宝机器人在 VLA 模型之上加入了“离线-在线两步微调”方法,并在在线阶段引入强化学习,使机器人能够在与真实环境的交互反馈中不断优化策略。
此外,灵宝机器人还采用了“分层端到端”的实用架构,将负责核心任务、可在本地独立运行的“端侧具身模型”与负责开放式交互、部署在云端的“云侧大模型”分离开。这种架构保证了机器人在网络不佳的工厂能够稳定作业,在需要交流的商场又能“连上云”对答如流。
数据是具身智能模型的血液。为了解决传统遥操作数据采集效率低、失真度高等问题,灵宝机器人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联合研发了一套“真人域”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通过佩戴带有密集触觉传感器的手套和视觉眼镜,以最自然高效的方式完成任务,从源头保证了数据的高质量与“原汁原味”。
多线布局:双足、轮式与灵巧手
灵宝机器人的商业路径并非单押双足。除了全尺寸双足机器人外,灵宝机器人还布局了轮式机器人和可独立销售的灵巧手三条产品线。
轮式机器人适用于地面平整、空间开阔的场景,如工厂车间、仓库等。灵巧手则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零部件,集成到其他设备中,实现更灵活的操作。
灵宝机器人的目标是在今年在三条产品线上分别完成小规模的量产交付,每条线的量级大约在 100 台套左右。灵宝机器人强调,量产的唯一目标是为了真实的订单交付,没有客户买单的盲目量产没有意义。
结论:
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但同时也面临着技术和 ROI 的双重考验。灵宝机器人通过成本重构、数据驱动、多线布局等方式,正在探索一条适合工业场景的量产之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持续降低,人形机器人有望在工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