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赛道“太火了”?智元、宇树扎堆上市,半年300亿融资背后

2

在2025年的机器人产业浪潮中,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的崛起无疑是令人瞩目的焦点。这两家公司如两颗新星,以惊人的速度冲击着资本市场,引发了关于机器人赛道是否过热的广泛讨论。仅仅半年时间,该领域就涌入了高达300亿元的融资,这背后究竟是理性的投资,还是盲目的追捧?

null

智元机器人,这家成立仅两年半的公司,通过“买壳”方式迅速接近A股市场,其关联公司斥资近20亿元控股上市公司上纬新材,引发了市场的强烈反响。上纬新材的股价连续9个交易日涨停,累计涨幅超过400%,市值从31亿元飙升至162亿元,智元机器人的估值也水涨船高,突破150亿元。与此同时,宇树科技也紧随其后,正式启动上市辅导,两家公司似乎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上市竞速赛。

这样的景象,仅仅是机器人赛道火热的一个缩影。2025年至今,该赛道已经累计融资300亿元,是去年同期的四倍之多。这股资本热潮,将机器人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了各方眼中的“风口”。

热钱涌动:半年融资300亿

如果说头部公司的IPO是机器人赛道的“面子”,那么巨额融资就是其“里子”。在2025年的夏天,大量资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入机器人初创企业:7月7日,星动纪元宣布完成近5亿元A轮融资;7月8日,云深处、它石智航、小雨智造同日宣布获得新融资,金额从1亿元到1.22亿美元不等;7月9日,星海图宣布接连完成两轮超过1亿美元的战略融资;7月21日,千寻智能、众擎机器人、逐际动力三家公司同步官宣,融资总额超过16亿元。

宏观数据显示,这股投资热潮更为惊人。2025年前7个月,中国内地机器人行业的融资金额超过300亿元,投融资事件达到158起,超越了2024年全年。与2024年上半年的75亿元融资额相比,今年的增长率高达400%。

红杉、高瓴、源码等知名风投机构纷纷入局,成为机器人领域的主要投资者。腾讯、美团、小米等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加大投资力度。京东也加入了这场竞赛,在7月21日披露的千寻智能、众擎机器人、逐际动力的融资信息中,京东赫然在列。

投资机构 机构分类 投资的部分机器人公司
红杉中国 (Sequoia Capital China) 风投基金 (VC) 宇树科技 (Unitree)、智元机器人 (Agibot)、星动纪元 (Stellar Age)
高瓴创投 (GL Ventures) 风投基金 (VC) 宇树科技 (Unitree)、智元机器人 (Agibot)、逐际动力 (LimX Dynamics)
IDG 资本 (IDG Capital) 风投基金 (VC) 宇树科技 (Unitree)、小米机器人、逐际动力 (LimX Dynamics)
源码资本 (Source Code Capital) 风投基金 (VC) 智元机器人 (Agibot)、星动纪元 (Stellar Age)、非夕科技 (Flexiv)
深创投 (Shenzhen Capital Group) 风投基金 (VC) 优必选 (UBTECH)、配天机器人 (AUTC)、思灵机器人 (Agile Robots)
腾讯投资 (Tencent Investment) 大公司战投 (CVC) 宇树科技 (Unitree)、逐际动力 (LimX Dynamics)、优必选 (UBTECH)
美团战略投资 (Meituan Strategic Investment) 大公司战投 (CVC) 智元机器人 (Agibot)、美团无人机、普渡科技 (Pudu Robotics)
小米集团 (Xiaomi Group) 大公司战投 (CVC) 宇树科技 (Unitree)、小米机器人(生态链及自研)、智元机器人 (Agibot)
联想创投 (Lenovo Capital) 大公司战投 (CVC) 智元机器人 (Agibot)、思灵机器人 (Agile Robots)、昂宿智能 (Angstrong)
比亚迪 (BYD) 大公司战投 (CVC) 优必选 (UBTECH)、星行科技 (Star.Vision)、地平线 (Horizon Robotics)

两年半,就能上市?

在资本的推动下,机器人公司的成长周期被大大缩短。智元机器人成立于2023年2月,仅用两年半时间就冲刺上市。众擎科技、星海图、星动纪元等新成立的公司,更是成立于2023年底。相比之下,成立于2016年的宇树科技,已经算是机器人领域的“老公司”了。

然而,用互联网的闪电战思维来打造需要深厚技术积累和商业化验证的机器人产业,真的可行吗?上市,或许只是长征的第一步。在资本狂欢之后,我们更需要冷静地审视现实。

以优必选为例,作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该公司成立于2012年,2023年在港股上市,目前市值约340亿港币。2024年财报显示,其营收同比增长23.7%至13.05亿元,但仍处于亏损状态。

另一家机器人公司极智嘉,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非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于今年7月成功登陆港股,市值约190亿港元。其2024年营收超过24亿元,规模可观,但同样未能摆脱亏损的局面。

持续亏损,是大多数机器人公司面临的共同难题。相比之下,宇树科技是目前唯一可能实现盈利的公司。

据其创始人透露,宇树年营收已超过10亿元,今年利润有望达到1到2亿元。这一成绩单,让投资人给出了市销率50-100倍,甚至千倍市盈率的乐观预期。

宇树的底气,源于其在四足机器狗细分赛道的统治力。数据显示,2024年宇树机器狗销量占全球份额近70%,其人形机器人也已交付超过1500台,核心客户是高校与科研机构。这表明,找到一个能落地的场景,形成商业闭环,比宏大的叙事更重要。

在AI大模型的赋能下,机器人赛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资本的涌入加速了技术迭代和产业成熟。然而,智元、宇树的上市热潮,以及背后涌动的千亿热钱,也让我们不得不警惕。从高估值到高利润,从技术原型到可靠商品,从实验室走向千家万户,人形机器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技术创新是核心驱动力

机器人技术的创新是推动整个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感知、决策和执行三个关键环节中,每一个环节的技术突破都将为机器人带来质的飞跃。感知方面,更加精准和高效的传感器技术,如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等,能够帮助机器人更好地理解周围环境。决策方面,人工智能算法的不断进步,使得机器人能够更加智能地进行路径规划、任务分配和异常处理。执行方面,新型材料和驱动技术的应用,使得机器人能够更加灵活、稳定地完成各种复杂动作。

商业模式的探索至关重要

除了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的探索对于机器人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机器人行业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产品销售模式,即通过销售机器人硬件产品来获取收入;二是解决方案模式,即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机器人解决方案;三是租赁模式,即通过租赁机器人来获取收入;四是服务模式,即为客户提供机器人运维、维修等服务。不同的商业模式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客户需求,机器人公司需要根据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定位,选择合适的商业模式。

人才培养是长期战略

机器人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机器人公司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科研人员、工程师和管理人员。一方面,可以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培养机器人领域的人才;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加入。

政策支持是重要保障

政府的政策支持对于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可以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可以通过优化市场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进入机器人行业。

国际合作是必然趋势

机器人行业是一个全球化的行业,国际合作是必然趋势。一方面,可以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与国外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国际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风险挑战不容忽视

尽管机器人行业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一是技术风险,机器人技术发展迅速,企业需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才能保持技术领先地位;二是市场风险,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才能赢得客户;三是政策风险,政府政策变化可能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四是安全风险,机器人可能被用于非法用途,企业需要加强安全管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结论与展望

2025年,机器人赛道无疑站在了聚光灯下。智元、宇树等明星企业的涌现,以及背后高达300亿元的融资,都预示着这个行业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在资本的狂热追捧下,我们也需要保持冷静的思考。技术创新是核心驱动力,商业模式的探索至关重要,人才培养是长期战略,政策支持是重要保障,国际合作是必然趋势。只有抓住这些关键要素,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未来,随着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为人类创造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