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Agent引爆金融业革命:从对话到代劳,重塑金融生产力

1

在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被誉为“Agent元年”,金融行业也随之迈入了AI Agent(智能体)时代。7月18日,熊猫证券与极峰精灵AI联合研发的QizAI智能助手正式发布,标志着AI在证券行业的应用不再局限于简单的问题解答,而是转向更深层次的实际操作。

当具备思考能力的大模型升级为能够自主行动的智能体,金融业正处于一场AI变革的关键时刻。这场从“对话”到“代劳”的转变,预示着金融行业生产力将迎来重构:人类的角色也将从单纯的“执行者”转变为“智能体网络架构师”和“价值分配者”。

AI Agent的革命性演进:从对话到自主行动

在人工智能专家的眼中,AI Agent并非只是更智能的聊天机器人,而是一种具备自主认知架构的数字执行体,它拥有类似于人类的“脑”、“眼”和“四肢”。“脑”作为核心控制器,负责构建任务理解和策略生成能力;“眼”则整合实时数据和行业知识库,实现对环境的感知;“四肢”则用于调用API、金融模型等工具集执行操作,形成一个“感知—推理—行动—进化”的闭环。

可以将AI Agent视为一位数字同事。传统的软件流程是固定的,需要人工指令才能执行,一旦超出预设范围就会停止工作。而AI Agent则更像是一位自带思考能力和行动能力的新员工,只需给出指令,它就能自主完成诸如查阅新闻、分析价格、评估风险、下单交易以及撰写报告等任务,无需详细指导。

AI Agent的本质在于,它不仅具备了大型语言模型的对话能力,更重要的是,它拥有了执行任务的能力和反馈机制,能够像人类一样闭环完成任务。它并非一个更大的单体大脑,而是通往通用人工智能(AGI)的社会雏形。

通用人工智能(AGI)是人工智能发展的终极目标,它具备跨领域、跨任务的通用认知和自我进化能力。而AI Agent则是AGI在现实世界中的具体化体现,是能够实际操作的“数字生命体”。AGI提供了智能的上限,而AI Agent则提供了落地的接口。换句话说,AGI是目标,Agent是实现目标的路径。

对于AI从发展到AGI的路径,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提出了一个AI进化等级分类系统,为AI变革设定了清晰的航标——从基础对话、复杂推理,到自主代理、创新突破,最终实现系统级组织协同。

  • 第一阶段,AI是一个聊天机器人,只能进行基础的对话;
  • 第二阶段,AI步入推理者层面,能够独立进行人类级别复杂问题的推理;
  • 第三阶段,AI成为代理,能够自主规划行动执行多日的任务链;
  • 第四阶段,AI的角色是创新者,能够进行自主科研与技术发明;
  • 第五阶段,AI能作为组织者,主导完成更为复杂的组织协作工作。

从“对话”进阶至“智能交互”,AI Agent(智能体)革命开启金融行业新纪元

AI Agent持续在金融领域突破,迎来MCP全新协作方式

AI技术的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潜力,但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大型语言模型从部署到应用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在复杂的业务场景下,金融机构依然面临流程固化、数据孤岛、人力成本高企以及个性化服务不足等问题。然而,AI驱动的变革是必然趋势,AGI已成为未来金融行业的重要坐标。

熊猫证券与极峰精灵AI联合研发的QizAI智能体,其数据供应商为融聚汇,涵盖了行业数据、MCP协作、功能卡片组件等多方面支持。QizAI是中国香港券商中首个在多个功能维度上突破Sam Altman提出的AGI演进框架中第三阶段“代理层”技术瓶颈的智能体。这意味着QizAI已能够通过动态任务规划对用户指令进行自主拆解和执行,利用多工具协同无缝调用合规审查引擎、支付接口等系统,并能够读取历史操作反馈,持续优化策略逻辑,实现持续进化。这标志着金融服务的逻辑从“流程自动化”走向了“决策智能化”,实现了从“人类主导工具”到“人机共生决策”的范式迁移。

随着智能体的蓬勃发展,MCP(Multi-agent Collaboration Protocol,多智能体协作协议)的兴起和流行将是必然趋势。相较于传统的API接口协作,MCP为智能体之间建立了标准化的“神经突触”,从而大幅提升了异构系统间的协同效率。

可以将各个智能体想象成不同领域的专家,那么MCP就是所有专家能够相互沟通的新语言。就像不同智能体的通用USB接口,使得股票分析Agent能够直接“读懂”供应链Agent的物流预警,合规Agent能够实时调用舆情Agent的情感分析。这种底层协作机制的突破带来了质的飞跃,成为AI深入渗透多样化金融场景的关键工具。

未来的AGI不会是一个超大型模型,而是由大量专业Agent组成的社会。AGI是操作系统内核,而Agent是运行在系统上的完整应用——拥有UI、权限、记忆和工具链。当多个Agent通过MCP互联时,它们共同逼近AGI的“群体涌现”状态,而非等待单体模型的终极突破。

智能来源于多样化的协作,而非完美的单体模型。Agent的演进方向正是从单体智能,经由MCP协议的群体协作,最终涌现出超越个体之和的组织智慧。MCP已成为AGI生命形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未来图景:智能体生态与金融基础设施全链重构

目前,业内有观点认为,大型语言模型凭借快速扩张的能力边界和持续优化的成本效率,正在迅速挤压单一功能型Agent的价值空间。然而,在金融等高壁垒领域,AI Agent非但不会消亡,反而会依托其四大行业特性,作为“护城河”与大型语言模型深度融合。

  • 极致的可靠性要求:金融业受到最严格的监管,对合规、风控、可解释性和可审计性有极高的要求。每一个决策都需要可追溯、可回溯,这是通用大模型难以直接满足的。
  • 数据与知识壁垒:金融Agent深度耦合于机构的私有数据和know-how,例如高频交易、风险评估等。这种“行业大脑”的深度是通用模型无法企及的。
  • 复杂决策与长业务链路:投研、风控等核心业务是复杂的“决策链”,需要中间结论可被拆解和检验。Agent的“组件模式”比大模型的“黑盒模式”更可控,也更受青睐。
  • 专有系统的连接与操作:金融机构内部IT系统林立,有价值的Agent必须能够安全、稳定地连接并操作这些系统,形成工作流闭环,这构成了极高的技术壁垒。

据相关领域专家预测,AGI可能在2026-2030年间出现。QizAI在证券行业的成功突破预示了其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从影响力上看,Agent的影响力必将超越当前落地的券商领域,引领整个金融行业的智能化趋势。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技术革命的深层意义永远超越工具本身。当智能体接管程式化的数据分析、合规审查和交易执行等任务时,人类金融从业者的角色正在经历本质性的重塑。智能体时代的核心命题是将人类从执行层面解放出来,转向更高阶的价值创造者。QizAI只是一个起点,以熊猫证券为代表的智能体实践探索者将持续前进,直到AGI的时代真正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