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这家曾经的电动汽车行业领头羊,如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正如马斯克自己所承认的,未来几个季度对特斯拉来说将充满困难。面对中国的小米、比亚迪等本土品牌的崛起,以及欧美市场消费者对其品牌认知的转变,特斯拉的万亿市值正遭受着严峻考验。
特斯拉的业绩困境
特斯拉发布的最新季度财报显示,尽管营收避免了进一步大幅下滑,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总营收降至225.0亿美元,同比下滑12%;汽车业务营收降至166.7亿美元,同比下滑16%;同时,由于对人工智能(AI)业务的持续投入,自由现金流也从上季度的6.6亿美元进一步下滑至1.5亿美元。
汽车业务作为特斯拉的核心收入来源,占据总收入的75%。然而,汽车销量的下滑是导致特斯拉营收下降的主要原因。第二季度,特斯拉在全球市场累计交付新车38.4万台,虽然较第一季度的33.7万台有所回升,但同比仍下跌13.5%。
欧美市场的品牌认知转变
特斯拉销量下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欧美市场消费者对其品牌形象的认知转变。长期以来,特斯拉凭借Model 3和Model Y两款车型的热销,以及马斯克个人形象的加持和特斯拉科技前沿的品牌调性,在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然而,自今年年初马斯克涉足政治以来,他在美国和欧洲的个人形象大打折扣。在美国,甚至出现了抵制特斯拉的运动,一些人通过极端方式表达抗议。在欧洲,尽管纯电动汽车市场在5月份增长了27.2%,但特斯拉的销量却连续六个月下滑。
竞争对手的崛起
除了自身品牌形象受损外,特斯拉还面临着来自竞争对手的巨大压力。比亚迪等中国品牌正在欧洲市场迎头赶上,蚕食特斯拉的市场份额。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比亚迪在欧洲市场的汽车注册量已经超过了特斯拉。考虑到比亚迪进入欧洲市场还面临着高达27.4%的关税壁垒,这一成绩更显得难能可贵。
在中国市场,特斯拉同样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虽然Model Y上半年以17.1万台的销量继续领跑国内SUV市场,但与去年48万台的销量相比,仅完成了35.6%的业绩,表现并不理想。更重要的是,中国市场还涌现出以小米为代表的新兴竞争者。自小米SU7发布以来,已连续多月在纯电动轿车市场超越Model 3。今年6月发布的小米YU7更是直接对标Model Y,首日锁单量超过24万台。
雷军在某种程度上复制了马斯克依靠创始人形象带动电动车销量的做法,但他和小米的形象和产品,似乎看起来要比马斯克讨喜得多。这无疑给特斯拉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特斯拉的应对策略
为了重振销量,特斯拉正在采取“向上”和“向下”两种策略。
- **向上:**特斯拉计划于秋季在中国市场推出长轴距版的Model YL车型。工信部公告显示,新车长4976mm,轴距达到3040mm,为六座车型。预计起售价在40万元左右,旨在为更多家庭用户提供选择,并提升Model Y产品线的价格。
- **向下:**马斯克在业绩沟通会上再次预告了“平价新车”的信息。他表示,这款车的外形“几乎和Model Y一样”,目前已在美国工厂开始生产,预计将在第四季度量产。预计售价将降至2.5万美元,成为特斯拉在美国市场新的增长引擎。
自动驾驶与人形机器人:特斯拉的未来?
特斯拉的万亿美元市值,并非仅仅依靠汽车业务,而是更多地押注于以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物理AI”的未来。在自动驾驶领域,特斯拉的技术和算力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然而,这项前沿技术能否转化为商业回报,仍存在不确定性。
今年6月下旬,特斯拉Robotaxi在得州奥斯汀开始试运营。首批Robotaxi并非Cybercab,而是由Model Y车型提供服务,且前排配备安全员。单程固定费用从最初的4.20美元上涨到6.90美元。这更像是一种公开的能力展示和品牌建设。
特斯拉Robotaxi未能实现完全无人运营的主要原因是监管审批的限制。在联邦层面,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负责“技术审查”;在各州层面,还需要获得各公共事业委员办法的“营业执照”。
市场也期待特斯拉尽快推出FSD V14+HW5.0的软硬件组合。HW5.0可以将车端算力大幅提升至2000TOPS以上,带来更好的安全冗余。然而,马斯克并未在业绩沟通会上透露更多关于AI 5芯片的消息。
目前,特斯拉正在扩大奥斯汀地区Robotaxi的服务范围,并计划在加州、亚利桑那、内华达等地扩大业务。马斯克表示,年底要争取在美国一半地区得到运营许可。
在人形机器人方面,特斯拉的研发和生产进度相对较慢。马斯克表示,下一代的Optimus 3才是人形机器人“正确的设计”,而Optimus 3还要再等至少3个月才会生产出原型机。他还指出,在量产后的前两年里,人形机器人业务可能处于负毛利状态。但他仍然有信心在5年后,实现每月生产10万台人形机器人的能力。
17年前,Space X在经历了多次火箭发射失败后,获得了NASA的商业合同,扭转了危机。如今,特斯拉正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马斯克试图通过自动驾驶、机器人等前沿技术,为特斯拉找到新的增长点。这条道路充满挑战,但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