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部署与创新举措
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AI+制造”发展论坛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活动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魏巍的致辞,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晰的战略蓝图。魏巍司长的讲话不仅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发展和新型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
人工智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人工智能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技术概念,而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这种深度融合的趋势,预示着颠覆性变革的加速到来,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国家战略部署与工信部举措
国家对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创新发展高度重视,工信部也积极贯彻落实相关决策部署,全方位、深层次、高水平地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和赋能新型工业化。
抓供给,推动智能产业化
工信部通过实施“揭榜挂帅”等方式,积极推动智能产业化。这意味着要攻克计算芯片、算法框架、大模型等关键技术,支持上海建设智能传感器、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工作能力。这些举措旨在提升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为产业智能化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抓应用,推动产业智能化
通过编织“AI+制造”行业应用全景图,搭建线上线下供需对接平台,遴选一批人工智能赋能典型案例,打造示范应用标杆,工信部正积极推动产业智能化。这些举措将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壮生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为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工信部成立了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关键急需标准,强化标准引领。同时,支持创建上海浦东新区等11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引导产业集聚发展,支持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落户上海,为产业发展提供资本支持。这些举措将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AI+制造”深度行活动
工信部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综合作用,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已经在各地因地制宜地开展了11场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活动,推动2000余家供给侧和需求侧企业精准对接、联合创新,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升级。
这些深度行活动,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领域落地生根的重要举措。通过精准对接和联合创新,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共同探索解决方案,实现互利共赢。
下一步工作重点
魏巍司长强调,工信部下一步将进一步强化部门协作和产业协同,凝聚“政产协学研”各方面力量,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具体措施包括:
夯实底座,构建全栈式的安全可靠产业链
强化算力供给,突破高端计算芯片,加强行业大模型、聚生智能等算法攻关,加快推进软硬件适配,组织实施“模数共振”行动,支持建设一批工业领域的高质量数据集。这些举措旨在提升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自主可控能力,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深入实施“AI+”行动
面向装备、电子、钢铁、化工等制造业重点领域,持续开展赋能行动深度行,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双向赋能,加快打造人形机器人、AI手机、AI电脑等智能终端产品,培育经济新动能。这些举措将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强化要素支撑,坚持标准引领
切实发挥标准“兜底线、促创新、强支撑”的作用,用好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支持力度,建设高水平开源社区,持续完善开源开放生态。这些举措将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
统筹发展与安全
深入践行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加快制定人工智能科技伦理管理服务办法,提升安全治理水平和能力,与各国共同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向善、安全的人工智能发展新环境。这些举措将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在发展的同时,能够符合伦理道德规范,保障社会安全和稳定。
上海的示范带动效应
魏巍司长还特别指出,上海市是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的高地,制造业基础扎实、应用场景丰富,中国联通在计算设施、数据积累方面优势明显,是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力量,对全国全行业都具有很强的示范带动效应。
上海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通过加强合作,各界可以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更大的贡献。
人工智能赋能工业的案例分析
为了更具体地了解人工智能如何在工业领域发挥作用,以下列举几个案例:
- 智能制造:在生产线上,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图像识别技术检测产品缺陷,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
- 预测性维护:通过收集设备运行数据,利用人工智能算法预测设备故障,提前进行维护,避免生产中断,降低维护成本。
- 供应链优化:人工智能可以分析市场需求和供应情况,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响应速度。
- 客户服务: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智能客服,提高客户服务效率和质量。
数据佐证:人工智能对工业的积极影响
以下是一些数据,可以佐证人工智能对工业的积极影响:
- 根据麦肯锡的报告,人工智能可以在制造业领域创造高达3.7万亿美元的价值。
- 埃森哲的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可以使制造业企业的利润率提高39%。
- 普华永道的调查显示,86%的制造业企业认为人工智能将在未来五年内成为主流技术。
这些数据表明,人工智能对工业的赋能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并将在未来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结论
魏巍司长的讲话为我们清晰地展示了中国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方面的战略部署与创新举措。从夯实技术基础到推动产业应用,从强化要素支撑到统筹发展与安全,一系列举措为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上海作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的高地,将在这一进程中发挥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将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注入强大的动力,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