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驱动的埃博拉病毒研究:揭示新型宿主因子与治疗靶点

1

在应对全球健康挑战的道路上,每一次科学突破都显得尤为重要。近日,由Broad研究所领衔,联合波士顿大学国家新兴传染病实验室(NEIDL)的科研团队,在揭示埃博拉病毒感染机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他们巧妙地结合了强大的成像技术、扰动筛选方法以及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成功识别出影响埃博拉病毒感染能力的关键人类宿主因子,为未来开发新型治疗策略带来了曙光。

Worm-like Ebola virus particle

这项研究的核心在于一种名为“光学池化筛选”(OPS)的创新方法,该方法由Broad研究所开发,能够高效地筛选出影响病毒复制的人类基因。与传统的病毒研究方法相比,OPS具有显著的优势。传统方法通常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并且在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进行,限制了研究的规模和速度。而OPS能够在约4000万个经过CRISPR基因编辑的人类细胞中,系统性地测试每个基因沉默后对埃博拉病毒复制的影响,极大地提高了筛选效率。

研究团队通过CRISPR技术,逐一敲除人类基因组中的每个基因,然后在这些细胞中感染埃博拉病毒。为了确保研究的安全性,他们将这些细胞固定在实验室培养皿中并灭活病毒,从而可以在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之外进行后续处理。

接下来,研究人员利用CellProfiler图像分析软件对细胞进行成像,并测量每个细胞中的病毒蛋白和RNA含量。为了从这些图像中提取更多信息,他们还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在Broad研究所Eric和Wendy Schmidt中心的团队成员的帮助下,他们使用深度学习模型自动判断每个细胞所处的埃博拉病毒感染阶段。这种模型能够以高通量的方式区分感染的不同阶段,这在以前是难以实现的。

波士顿大学国家新兴传染病实验室主任Robert Davey教授指出,这项研究代表了迄今为止对埃博拉病毒如何重塑细胞以致病的*深入探索,首次让我们得以一窥这种重编程的时机。人工智能技术以前所未有的能力,使我们能够大规模地进行这项研究。

通过对4000万个细胞中的CRISPR引导RNA序列进行测序,研究人员确定了每个细胞中被沉默的人类基因,从而揭示了被靶向的宿主蛋白(以及潜在的病毒调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数百个宿主蛋白在沉默后会改变整体感染水平,其中许多蛋白参与了病毒进入细胞的各个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发现敲除某些基因会增加病毒在包涵体内的数量。包涵体是病毒在人类细胞中形成的病毒工厂,敲除这些基因可以阻止感染进一步发展。其中一个名为UQCRB的人类基因,揭示了线粒体在埃博拉病毒感染过程中扮演的先前未被认识的角色,这可能为治疗干预提供了新的靶点。事实上,用一种小分子UQCRB抑制剂处理细胞可以减少埃博拉病毒的感染,而不会对细胞自身的健康产生影响。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沉默某些基因会改变病毒RNA和蛋白质之间的平衡。例如,干扰一个名为STRAP的基因会导致病毒RNA相对于蛋白质的增加。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实验室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更好地了解STRAP和其他蛋白质在埃博拉病毒感染中的作用,以及它们是否可以作为治疗靶点。

为了进一步验证研究结果,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二次筛选,检查了一些关键基因在相关丝状病毒感染中的作用。结果显示,沉默其中一些基因会干扰苏丹病毒和马尔堡病毒的复制。这两种病毒都具有高死亡率,且目前尚无批准的治疗方法。这一发现意味着,单一疗法可能对多种相关病毒有效。

这项研究的方法还可以用于检查其他病原体和新出现的传染病,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Rebecca Carlson博士强调,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同时测量许多特征,并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揭示病毒和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新线索,这在其他筛选方法中是无法实现的。

这项研究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埃博拉病毒感染机制的理解,也为开发新型抗病毒疗法提供了新的方向。通过靶向宿主细胞中的关键蛋白,我们可以有效地干扰病毒的复制过程,从而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此外,这项研究中使用的光学池化筛选方法和人工智能分析技术,也为未来的病毒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策略。

在当前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这项研究的意义尤为重大。它不仅为我们应对埃博拉病毒等高危病毒感染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开发更广泛的抗病毒药物奠定了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终将战胜病毒,守护健康。

展望未来,这项研究的后续工作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深入研究关键宿主蛋白的功能:进一步研究STRAP、UQCRB等关键宿主蛋白在埃博拉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揭示它们如何影响病毒的复制、组装和释放。
  2. 开发靶向宿主蛋白的抗病毒药物:基于对关键宿主蛋白的深入了解,开发能够特异性抑制这些蛋白功能的抗病毒药物。这类药物有望通过干扰病毒的生命周期,从而达到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目的。
  3. 评估广谱抗病毒潜力:进一步评估针对关键宿主蛋白的药物对其他丝状病毒(如苏丹病毒、马尔堡病毒)的疗效,探索开发广谱抗病毒药物的可能性。
  4. 优化光学池化筛选方法:不断优化光学池化筛选方法,提高筛选的效率和准确性,使其能够更广泛地应用于其他病毒和病原体的研究。
  5.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研究机构和公共卫生组织的合作,共同应对埃博拉病毒等高危病毒感染的威胁。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开发出更加安全、有效的抗病毒疗法,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这项研究的成功,不仅是科学的胜利,更是人类智慧和勇气的结晶。它提醒我们,面对未知的挑战,唯有不断探索、创新和合作,才能最终战胜困难,实现共同的健康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