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举办的“大模型智塑全球产业新秩序”论坛,无疑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次论坛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承办,汇聚了全球顶尖的AI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大模型技术的演进趋势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创新应用。论坛不仅是对大模型技术发展的一次全面展示,更是对人工智能如何重塑全球产业格局的一次深刻思考。
阿里云人工智能首席架构师师曲振斌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大模型产业思考与实践》的演讲。他深入分析了全球市场基础大模型的发展现状,并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长远发展趋势进行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前瞻性洞察分享。曲振斌的演讲不仅为我们理解当前大模型的发展格局提供了清晰的视角,也为我们把握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全球大模型发展格局:中美两国双雄争霸
曲振斌指出,当前全球大模型的发展,尤其是基础模型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中美两国市场。两国之间的基础模型性能差距正在加速缩小,这意味着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实力正在迅速提升。此外,开源模型与闭源模型的性能差异也在大幅缩小,这为更多企业和开发者参与到大模型的研发和应用中提供了机会。
这种竞争格局的形成,既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市场需求的推动。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在数据、算力和人才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这为大模型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两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和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这进一步加速了大模型技术的发展。
AI大模型产业发展趋势:极化与普惠并存
曲振斌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的发展趋势将呈现出“极化效应”和“普惠效应”并存的特点。极化效应指的是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是技术密集、数据密集、算力密集和人才密集型产业。这意味着只有具备强大技术实力、海量数据资源、充足算力和优秀人才的企业,才能在大模型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而普惠效应则指的是人工智能大模型是第25种通用目的技术,人工智能应用正走向千行百业、千家万户。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大模型将像电力和互联网一样,渗透到各个领域,为各行各业带来变革和机遇。这种普惠效应将使得人工智能技术不再是少数企业的专属,而是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AI大模型研发格局:中美两国的“3+X”模式
在人工智能大模型研发方面,师曲振斌观察到,人工智能板块的初创企业正逐渐被大型企业收归吸纳。美国市场已经呈现出“3+2”格局,即微软+OpenAI、亚马逊AWS+Anthropic、谷歌,以及Meta和xAI。这种格局表明,美国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研发主要集中在少数几家大型科技公司手中。
中国市场目前则呈现出“3+X”格局,即阿里云、DeepSeek、字节跳动,以及百度、月之暗面、智谱、百川、昆仑万维、MiniMax等。这种格局表明,中国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研发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既有大型科技公司的参与,也有众多初创企业的涌现。这种多元化的格局有助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AI基础设施投入:中美两国均不遗余力
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投入方面,美国市场万卡仅为入门槛,十万卡才是第一梯队的新门槛。例如,星际之门投入5000亿美元,Meta等联合投入3200亿美元。这些巨额投资表明,美国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
在中国市场,有万卡乃至十万卡集群建设能力的企业有2-3家。2024年,中国大型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算力等领域的投资预计将超过400亿美元。这表明中国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正在努力追赶美国的步伐。
AI人才供给:中美两国各有优势
在人工智能人才供给方面,美国市场的人才主要来自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等顶尖高校,占比高达80%,且华人占比高。这意味着美国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中国市场的人才主要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占比约80%,分布上主要聚集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这意味着中国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实力,但人才分布不均衡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AI应用:普惠拐点已至,未来可期
曲振斌认为,人工智能应用现在已经到了一个普惠拐点时刻。大模型的性能越来越好,同时单P算力价格在不断下降。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应用的门槛正在降低,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可以从中受益。但是,距离大模型成为像电力或网络那样改变所有事物的技术,则尚待时日,归根结底,GPU的性价比与ROI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阿里云通过过去几年的业务实践发现,大模型落地产业有四个关键领域“最容易取得成功”,分别是体验升级、新品创造、业务增效和AI For Science。这意味着人工智能技术在这些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以体验升级为例,阿里云作为去年奥运会的技术合作伙伴,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过去电影制作当中需要耗费大量时间(10个小时以上甚至数天/周)才能实现的“子弹时刻”,利用领先算法+云上算力,360度无死角视频合成仅需5秒,从而满足了直播回放的时效需求,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这充分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提升用户体验方面的巨大潜力。
同时,不少专家认为AI For Science将成为未来可以改变世界的一项领域,这代表着研发范式的跃迁和创新效率的变革。曲振斌介绍,阿里云2023年与复旦大学合作建设了中国高校最大的异构智算集群。通过这一云上科研智算平台,目前复旦大学在帕金森病和阿尔兹海默病治疗领域已接连实现了突破。这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在科学研究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义Qwen长期占据全球最强科研大模型榜首,基于通义Qwen开发的全球衍生模型已经超过14万个,远超LLama。”曲振斌表示,“现在全球通义Qwen大模型下载量达到了2亿,全世界每4次的开源模型下载,有1个就是通义Qwen。”这充分展示了阿里云在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的实力和影响力。
总结与展望
通过曲振斌的演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全球产业格局。中美两国在大模型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极化效应和普惠效应并存,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正在加速落地。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人工智能大模型将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