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快节奏:MIT研究揭示行人行为变迁,重塑公共空间设计

2

在城市生活的快节奏中,我们是否也在不知不觉中加速了自己的步伐?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城市公共空间中行人行为的显著变化。该研究表明,与1980年相比,如今的城市居民走路速度更快,在公共场所逗留的时间更短。这一发现对于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而言,无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有助于他们创造更具活力和吸引力的公共空间。

这项研究的核心在于对过去和现在城市生活状态的对比分析。研究人员利用机器学习工具,对著名城市学家威廉·怀特在1980年代拍摄的波士顿、纽约和费城等美国东北部城市的视频资料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对比这些旧视频与 современности 在相同地点的录像,研究人员发现,在1980年至2010年期间,行人的平均步行速度增加了15%,而人们在公共场所逗留的时间则减少了14%。

People walking in a city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卡洛·拉蒂表示:“在过去的40年里,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走路的速度、人们在公共场所的互动方式都发生了改变。如今的公共空间更多地被用作交通要道,而不是人们交流和相遇的场所。”

这项题为“通过人工智能探索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的研究报告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研究团队的成员包括耶鲁大学环境学院助理教授阿里安娜·萨拉查-米兰达、香港大学的朱冠帆、迈克尔·拜克、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基思·N·汉普顿、MIT 感知城市实验室副主任法比奥·杜阿尔特、香港大学的贝姬·P.Y. 卢、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爱德华·格莱泽,以及 MIT 感知城市实验室主任卡洛·拉蒂。

萨拉查-米兰达强调了公共空间在公民生活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数字空间日益两极分化的今天。她认为,不断改善公共空间,使其更适合人们聚集和交流,对于城市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威廉·怀特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思想家,他的著作《组织人》曾深刻剖析了美国企业文化中的从众现象。在职业生涯的后期,怀特将注意力转向了城市研究。他于1978年至1980年间拍摄的视频资料,由布鲁克林的一家非营利组织“公共空间项目”保存,后来由汉普顿和他的学生进行了数字化处理。

怀特选择在波士顿的市中心十字路口、纽约市的布莱恩特公园、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台阶以及费城的栗树街等四个地点进行拍摄。这些地点都是著名的聚集地和人们观察城市生活的场所。

2010年,汉普顿带领的团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拍摄了新的视频资料,以便与怀特时代的城市动态进行对比。研究人员利用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模型,对视频中的活动进行了量化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有些方面变化不大。例如,独自步行的人的比例从1980年的67%仅略微上升到2010年的68%。然而,进入公共空间后加入群体的人的比例有所下降。1980年,5.5%的人会在这些地点与他人会合,而2010年这一比例降至2%。

拉蒂认为,这可能反映了当今公共空间的交易性质。人们在公共场所的互动可能更加功利,缺乏深入的社交。

那么,自1980年以来,人们的行为模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又是什么呢?

不可否认的是,手机的普及对人们的社交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人们通过手机安排社交活动,从而更快地穿梭于各个地点。拉蒂指出,在怀特拍摄的视频中,人们在公共场所更倾向于彼此观察,更容易开始交谈或偶遇朋友。而在那个年代,人们无法通过网络进行社交。如今,人们的行为更多地受到短信的支配,先通过短信联系,然后再在公共场所见面。

研究人员还指出,户外群体社交活动减少的另一个可能原因是咖啡馆和其他室内场所的兴起。人们可能已经将社交互动转移到配备空调、更加舒适的私人空间中。与1980年相比,如今的大城市中咖啡馆的数量 значительно 增加,大型连锁咖啡馆更是遍地开花。

另一方面,公共场所的行为模式可能一直在演变,而与咖啡馆等因素无关。研究人员表示,这项新研究为他们的方法提供了一个概念验证,并鼓励他们进行更多的研究。拉蒂、杜阿尔特以及 MIT 感知城市实验室的其他研究人员已经将注意力转向了对欧洲公共场所的广泛调查,试图进一步阐明人与公共论坛之间的互动。

杜阿尔特说:“我们正在收集欧洲40个广场的录像。问题是:我们如何才能更大规模地学习?这正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的一部分。”

案例分析: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台阶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台阶是一个标志性的公共空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当地居民。怀特在1980年代初拍摄的视频资料显示,当时的人们更倾向于在台阶上驻足、聊天、观察他人。然而,2010年的录像显示,人们的步伐明显加快,逗留时间缩短,更多的人专注于自己的手机,与陌生人互动的意愿降低。

这一变化反映了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科技对人际交往的影响。手机的普及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人保持联系,从而减少了在公共场所进行面对面交流的需求。此外,社交媒体的兴起也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许多人更倾向于在虚拟世界中进行社交,而不是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互动。

数据佐证:步行速度与逗留时间的变化

研究数据显示,从1980年到2010年,波士顿、纽约和费城等城市的行人平均步行速度增加了15%,而人们在公共场所逗留的时间则减少了14%。这一数据直观地反映了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们在公共场所行为模式的变化。

步行速度的增加可能与城市交通的改善有关。随着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的普及,人们出行更加便捷,从而加快了步行速度。此外,生活压力的增加也可能导致人们更加匆忙,从而加快了步行速度。

逗留时间的减少可能与社交方式的改变有关。手机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人保持联系,从而减少了在公共场所进行社交的需求。此外,咖啡馆等室内场所的兴起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加舒适的社交场所,从而减少了在公共场所逗留的时间。

未来展望:重塑公共空间

MIT 的这项研究为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在设计新的公共空间或改造现有公共空间时,需要充分考虑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社交需求。例如,可以增加更多的休息区和绿化空间,为人们提供舒适的休憩场所。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社交活动,吸引人们参与,增强公共空间的活力和吸引力。

同时,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还需要关注科技对公共空间的影响。例如,可以利用智能技术改善公共空间的设施和服务,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的生活体验。此外,还可以通过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人们多参与户外活动,从而增强公共空间的活力和吸引力。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人们进行社交和娱乐的场所,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不断改善公共空间,我们可以创造更具活力、更具吸引力的城市,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未来的城市公共空间将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更加注重科技与人文的融合。通过创新设计和精细化管理,我们可以打造出更加宜居、更加宜业的城市环境,让城市成为人们追求梦想、实现价值的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