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8“刮骨疗毒”:一周内砍掉两个版本,李想为何闪电调枪?

1

理想i8产品策略深度解析:从多版本试探到“标配即顶配”的转型之路

2025年7月29日,理想汽车正式发布了其首款纯电SUV——理想i8,共推出Pro、Max、Ultra三个版本,定价区间覆盖32.18万元至36.98万元。然而,仅仅一周后的8月5日,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便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宣布,理想i8将进行产品策略调整,未来仅保留一个版本,即“标配即顶配”,售价统一为33.98万元。这一系列闪电般的决策调整,不仅展现了理想汽车面对市场反馈的迅速响应能力,也为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企业提供了宝贵的案例研究,深刻揭示了产品战略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微妙平衡。

SKU策略的初探与市场的冷酷反馈

理想i8在最初推出时,试图通过多版本策略覆盖更广泛的消费群体,这在传统汽车行业中是常见的做法。然而,理想i8的Pro版在核心配置上并未能满足部分消费者对理想品牌“豪华与实用兼具”的期待,例如,作为起售价超过32万元的车型,Pro版竟未配备理想汽车标志性的车载冰箱。而Max版虽然配置有所提升,却又缺少了许多家庭用户重视的后排娱乐屏幕。这种“配置阉割”的感觉,使得消费者在对比自家更经济的车型理想L6时,产生了“花更多钱反而体验降级”的心理落差,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理想i8是理想汽车调整策略后,重回纯电市场的关键一步

雪上加霜的是,在i8上市不久,一起与重型卡车的碰撞视频在网络上迅速发酵,引发了广泛的舆论争议,甚至牵扯出关于“理想车主素质”的负面讨论。尽管事故原因和责任认定是独立事件,但在产品发布初期,负面舆论的叠加效应无疑加剧了消费者对i8的观望情绪。市场的冷淡和议论,很快反映在订单数据上。理想汽车官方坦承,出乎他们预料的是,超过98%的用户选择了i8 Max和Ultra车型,而原本被寄予“走量”厚望的入门版Pro几乎无人问津。这一数据清晰地表明,消费者对“阉割版”的理想车型并不买账,他们需要的是一步到位的、配置拉满的完整体验,这与理想ONE时代“一个版本打天下”的成功经验不谋而合。

被认为有些执拗的李想,也开始听劝了

“刮骨疗毒”:回归初心与背后的巨大代价

面对压倒性的市场反馈,理想汽车迅速做出“急刹车”式的调整,将三个版本合并为一个优化后的“唯一版”,重新拥抱“标配即顶配”的策略。李想本人也大方承认,此前的多版本策略是“惯性思维”所犯的错误。这种对自身错误的坦诚和迅速纠正的勇气,固然值得称赞,但其背后所付出的代价却是巨大的。

汽车工业是一个高度复杂且供应链周期漫长的行业,供应链管理往往以“年”为单位进行规划。在短短一周内,产品策略的突然转向,无疑会对生产、采购和供应链造成剧烈冲击。首先,理想汽车可能已经为Pro版和Ultra版采购了大量专属零部件,这些零部件在政策调整后可能瞬间沦为“呆滞库存”。如何消化这些库存,无论是折价处理给供应商,还是直接计提损失,都将是一笔不小的财务负担。其次,突然取消Pro和Ultra两个版本的订单,意味着对应的供应商将不得不承受生产计划作废、已备物料积压以及生产线重新调整的损失。尽管理想作为强势的“甲方”,可以凭借自身地位推动供应商承担部分损失,但这种做法无疑会严重考验其与合作伙伴的长期关系,影响未来的合作信任和效率。这种快速止损的决策虽然体现了企业的灵活性,但其内在成本和对企业生态的潜在影响不容忽视。

战略与战术:小鹏G9的警示与理想MEGA的自省

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理想i8就一定能成功吗?答案并非绝对。在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中,“战术”上的修正,往往很难完全弥补“战略”上的失误。小鹏G9的案例便是一个有力的佐证。2022年,小鹏G9作为其品牌向上的关键车型,本身产品力出色。然而,其首次发布时,因极其复杂的版本(SKU)和令人困惑的选装逻辑而遭到市场广泛批评。尽管小鹏汽车在48小时内迅速反应,推出了简化的“二次上市”方案,展现了惊人的纠错速度和诚意,但最终G9的销量却一直不温不火,未能成为预期的爆款。

小鹏G9是小鹏汽车品牌向上的关键一环

无独有偶,即便是一向被认为是“优等生”的理想汽车,也曾为此交过学费。去年3月,在理想纯电MPV车型MEGA正式上市20天后,李想发布内部信,承认产品在节奏和目标两方面出现了判断错误。这两个案例都指向同一个核心问题:在战略层面,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像推倒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引发连锁反应,甚至导致满盘皆输。一次成功的战术挽救,并不能保证最终的胜利,因为它难以根本性地解决潜在的战略定位偏差、用户心智认知障碍或产品核心价值主张模糊等深层次问题。

强大的真谛:敢于认错与持续进化

然而,纠结于失败本身,不如聚焦于面对失败的态度。李想大方承认这次理想i8的决策失误源于团队的“惯性思维”,这背后是一种了不起的企业品质——诚实。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竞争中,最大的敌人往往不是外部的竞争对手,而是企业自身沉浸在过去成功经验中,听不进市场真实声音的“我”。

真正的强大,并非在于从不犯错,因为在快速迭代的产业环境中,犯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真正的强大,在于当你犯了错误时,敢于承认“我错了”,并且能够立即调动资源、迅速采取行动进行改正。理想汽车此次对i8产品策略的“刮骨疗毒”式调整,无疑是一次深刻的内部自省和外部适应。它展现了理想在面对市场压力时,能够放下过去的成功包袱,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进行快速迭代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有助于其短期内修正i8的市场表现,更对理想汽车的长期发展和品牌韧性构建具有深远意义。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只有那些能够不断从错误中学习、快速适应并持续进化的企业,才能在新能源汽车的浪潮中行稳致远。

此事件也向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用户导向不仅仅是口号,更需要体现在产品定义、配置逻辑和销售策略的每一个环节。简单、直接、高价值的产品主张,往往比复杂多变的SKU更能赢得消费者信任和市场份额。企业必须保持高度的市场敏感性和决策灵活性,将用户反馈机制融入产品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才能避免因“惯性思维”而付出高昂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