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翎Antigravity A1:全景无人机如何重塑沉浸式飞行体验?

1

影翎Antigravity A1:全景无人机如何重塑沉浸式飞行体验?

近年来,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一直由少数巨头主导,新入局者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然而,当行业观察者得知以全景相机技术闻名的影石公司,正孵化一项全新的无人机项目时,业界普遍感到好奇与惊讶。这并非盲目的扩张,而是在其深耕全景影像领域多年后,一次策略性地品类延伸与创新探索。

很快,这款被称为“全景无人机”的产品揭开了神秘面纱,其品牌名为“影翎”,英文名为“Antigravity”(反重力)。这一命名本身就暗示了其不同寻常的定位:它不仅是简单的空中影像捕捉设备,更可能旨在打破物理束缚,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飞行感官体验,实现人类最原始的翱翔梦想。

近期,这款代号为Antigravity A1的工程样机在新疆进行了实地测试。A1并非一台“会飞的相机”,而是通过“实时全景拍摄”与“智能眼镜监控”相结合的方式,将人类的视觉与操控感延伸至空中,让用户仿佛化身飞鸟,在天地间自由穿梭。这种革新性的交互模式,无疑开辟了传统无人机之外的全新维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

全景无人机:解锁“鸟瞰”新视角

Antigravity A1的核心系统由无人机本体、Vision飞行眼镜和Grip体感遥控器三部分构成。A1本体是一款轻巧的四旋翼无人机,重量仅249克,折叠后可轻松放入手掌,便于携带。机身巧妙地配置了两颗上下排列的鱼眼摄像头,能够捕捉8K全景画面;前端还集成了一个视觉传感器,用于提供精确的避障能力。

Antigravity A1 无人机主视图

Antigravity A1 机身细节:前视避障传感器与鱼眼镜头

初次操作Antigravity A1,其独特的交互方式可能与传统航拍无人机有所不同。传统无人机多采用带有中央屏幕和双摇杆的遥控器,操作者同时观察屏幕与周围环境。而A1则更像一场MR(混合现实)游戏:用户需佩戴Vision飞行眼镜以实时接收无人机传回的画面,并通过单手握持的Grip体感遥控器进行“盲操”,完成各种飞行动作。

Vision 飞行眼镜特写

然而,实际操作的门槛远低于预期。Vision飞行眼镜的外屏能实时同步内屏画面,使得身旁的协作者可以根据画面对外场用户提供即时指导。Grip体感遥控器的手势设计也极为直观,借鉴了直升机操控原理:左右挥动调整水平航向,上举下放控制飞行高度,操作如同“拎着”无人机在空中移动。遥控器上还配置了三组实体按键,分别对应起降、方向微调和加速功能。

Grip 体感遥控器

经过几次简单的教学,用户即可迅速掌握操控要领,开始正式飞行。在新疆喀拉峻草原的试飞体验中,A1的独特之处尤为凸显。传统无人机航拍往往需要寻找“最佳机位”和高超的构图技巧,而在A1的双全景镜头加持下,可拍摄8K全景画面,赋予其“先拍照后取景”的强大能力,即一次性记录360°景象,后期再选择任意视角。这极大地降低了取景和构图的难度,用户不再因专注于飞行操作而错失精彩瞬间。

当无人机升至高空,体验者发现自己几乎无需费心“驾驶”,注意力完全沉浸在欣赏广袤的风景之中。这如同置身真正的飞机驾驶舱,360°自由转动头部即可切换视野,远处的雪山、两侧的峡谷、甚至正下方游客的活动都尽收眼底。这种纯粹的“飞行”和“俯瞰”的乐趣,使得追求“出片”的需求变得次要,飞行本身成为最核心的体验。

此外,Vision飞行眼镜的外屏设计也增进了体验的分享性。当一名用户沉浸在飞行中时,身边的同伴可以通过外屏实时观看第一人称飞行视角,而非枯燥等待,这为户外活动增添了更多互动乐趣。A1的智能飞行系统还具备电量预警及自动返航功能,可根据剩余电量和距离自动提示用户,或通过遥控器上的一键返航按钮安全降落。值得一提的是,在距离地面约1米时,A1机腹的起落架会自动展开,保护底部的全景镜头。其实时负载检测系统还能自动规避违规改装风险,确保飞行安全与合规性。

技术融合:全景与飞行的深层协同

Antigravity A1的出现,不仅仅是全景相机与无人机的简单叠加,其背后蕴含着复杂的工程与软件协同。传统航拍无人机以捕捉高质量影像为核心,其迭代方向往往是搭载更优的相机硬件,但这始终高度依赖于操作者的飞行能力和构图经验。

A1则打破了这一范式。凭借全景镜头,“先拍照后取景”的特性使其具备了极大的后期自由度。更重要的是,A1能够实现飞行方向、观测方向和拍摄方向的相互独立,从而解锁了传统无人机无法呈现的独特视角。例如,在飞机上升的过程中,俯视地面会带来强烈的“腾空而起”的视觉冲击感。

无人机俯瞰果子沟大桥的沉浸式视角

在一次驾驶越野车顶进行“飞行”测试中,体验者身处眼镜中的“飞机”飞越群山,同时感受到了现实中车辆的晃动与耳边的风声,两者交织带来极为真实的沉浸感。甚至有恐高体验者因此产生真实的恐惧感,第一时间提醒同伴不要晃动车辆。这种仅凭手持屏幕难以实现的沉浸式交互效果,正是A1将摄像机镜头和人类最真实感官一同“装载”到飞机上的体现。影翎团队的目标是让A1成为实现人类最原始飞行梦想的工具。

影石在无人机领域早有探索。其创始人曾将自家全景相机绑在老鹰背上,以模拟坐在老鹰背上飞行的原始全景影像。2022年,影石发布了外挂式无人机全景相机“瞳 Sphere”,通过优化镜头布局和后期算法,实现了无人机在画面中完全消失,生成360°VR影像。

早期全景相机绑缚老鹰的视角模拟

外挂式全景相机“瞳 Sphere”的方案示意

Antigravity A1正是在这些技术积累之上,进一步融合了全景图传技术、先进飞控技术,并创新性地加入了飞行眼镜和体感遥控器,最终打造出一款既能全景拍摄,又能提供如鸟儿般自由飞行体验的消费级全景无人机。

A1沉浸式飞行体验全景示意

“反重力飞行”:航拍之外的全新探索

在赛里木湖畔的日落拍摄经历中,一个有趣的小插曲凸显了A1带来的全新体验。当无人机升空之际,远处的云层恰好散开,露出夕阳。体验者们兴奋地操纵无人机飞向湖面和太阳,完全沉浸于眼前的美景与飞行乐趣中,以至于忘记按下拍摄键。虽然这部分原因可能源于对新操作模式的不熟悉,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A1的全景技术和自由视角赋予了用户完全投入飞行本身的体验,减轻了对“出片”的执念。

即便回看素材时,用户戴着飞行眼镜摇头晃脑的画面可能显得略微笨拙,但在全景技术的赋能下,用户在“航班”中仿佛拥有了一位专业的AI摄影师,可以更无拘无束地欣赏风景。实际录音中,感叹“好爽”、“好过瘾”的声音远多于“好美”、“好漂亮”,这正是其“反重力飞行”核心理念的体现。

第一人称沉浸式飞行动态展示

过去,人类受限于物理条件,只能通过电视塔等固定设施俯瞰城市,或仅有少数极限运动员能体验翼装飞行穿越山谷。然而,在喀拉峻大草原和果子沟大桥旁,Antigravity A1为体验者提供了一种在赛博世界中最接近鸟儿飞行的体验——伴随着一丝真实的恐惧感,更多的是难以抑制的兴奋和对“反重力”概念的新奇感。据了解,“Antigravity”这一英文名甚至比“影翎”中文名更早确立,足见其对产品核心定位的深远影响。

此次体验深刻揭示,“全景+飞行”并非被生造出的消费场景,也不是两种技术的简单迭代,而是契合了消费者一直存在但难以言喻的深层需求。影翎致力于将这一需求变为现实,并将其做到极致。

因此,未来当我们再次拿出无人机进行旅行时,其目的可能不再仅仅是为了单纯的“出片”,它更可能成为大人和孩子手中的“玩具”,带领我们抵达脚步和双眼无法触及之处,让旅行者能够更沉浸地享受旅途,深度欣赏美景。Antigravity A1所做的,不仅是提供一种全新的旅行记录方式,更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体验旅行的方式。经过数天的体验,可以明确感受到它在这一方向上已取得显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