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2025年价格战下吉利核心利润逆势增长102%的秘密

1

中国汽车市场风云变幻:吉利汽车如何在价格战中实现核心利润逆势增长?

中国汽车市场竞争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价格战”洗礼,众多车企面临营收压力与盈利挑战。然而,在这一片红海之中,吉利汽车却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期中成绩单”。尽管其归母净利润同比有所下滑,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核心经营利润却实现了高达102%的惊人增长,这无疑为行业观察者提供了深度探究的视角。本文将全面剖析吉利汽车在复杂市场环境下,如何通过战略转型、产品布局与组织优化,实现盈利能力的稳健提升。

销量与市场份额:新能源驱动的强劲增长态势

吉利汽车在2025年上半年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扩张能力。报告期内,其总销量达到约141万辆,同比增长47%,远超行业平均水平13%的增速,市场占有率首次突破10%,位居中国汽车制造商前列。这一显著增长,并非仅仅依赖传统燃油车市场。事实上,吉利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转型加速,成为其整体业绩提升的核心驱动力。

  • 新能源销量爆发: 上半年,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72.5万辆,同比暴增126%,首次在公司总销量中占比超过50%,达到51.5%。这标志着吉利汽车已正式迈入以新能源为主导的新时代。其中,纯电动车和插电混动车的销量分别激增173%和61%,显著超越行业平均增速。
  • 银河品牌表现抢眼: 作为吉利汽车旗下的主流新能源品牌,“吉利银河”表现尤为突出,其销量高达54.8万辆,同比暴增232%,成为吉利上半年销量增长的绝对主力。特别是“银河星愿”车型,以20.5万辆的累计销量荣膺上半年中国市场单车销量冠军,充分证明了其在A0级市场的竞争力。
  • 燃油车业务韧性: 令人意外的是,在普遍认为燃油车市场萎缩的背景下,吉利燃油车业务依然实现了8%的增长,显示出其在传统市场的深厚积累和用户基础。

吉利银河星愿,A0级市场冠军车型

尽管销量数据光鲜,但吉利汽车的毛利率(16.4%)同比微降0.3个百分点,略低于部分主流竞争对手。这反映出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尤其是席卷全行业的“价格战”对单车利润的直接冲击。

价格战的深层影响与“增收不增利”的表象解析

今年以来,以比亚迪为首的汽车制造商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攻势,大幅降价的策略迅速传导至整个行业。面对外部压力,吉利汽车不得不快速响应,对旗下银河系列等畅销车型提供5000至18000元不等的补贴,直接参与市场份额的争夺。

吉利汽车CEO桂生悦在业绩会上坦言,上半年单车平均售价因此减少了1.4万元,降至9.6万元。这种以降价换销量的策略,虽然有效扩大了市场份额,但不可避免地压缩了单车利润空间。

除了外部价格战的压力,吉利自身的产品结构变化也对平均售价和毛利率构成影响。

  • 主流品牌定位: 吉利银河品牌凭借亲民的定价策略,成功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但其相对较低的售价自然拉低了公司整体的平均售价和毛利率。
  • 高端品牌挑战: 另一方面,吉利旗下的高端智能电动品牌极氪,虽然上半年交付量达到9.1万辆,同比仍有增长,但增速相比去年同期的106%出现了显著放缓。高端车型增长动能的减弱,使得提升整体毛利水平的难度增加。

此外,吉利汽车在海外市场的表现也未能达到预期,上半年出口总量18.4万辆,同比下滑8%,与中国汽车出口整体超过10%的增长形成鲜明对比,成为其141万辆总销量中的一个“短板”。

吉利汽车主要财务指标

拨开迷雾:核心经营利润的真实跃升

表面上,吉利汽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14%至92.9亿元,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局面。然而,要全面理解吉利的盈利能力,必须穿透财务报表的表层,识别并剔除一次性的非经营性项目。

在过去两年中,吉利汽车的财务数据受到两次特殊的、与核心经营活动无关的收益影响:

  1. 2024年上半年发动机业务重组: 吉利将其发动机业务与雷诺、沙特阿美等公司合资成立新公司(Horse Powertrain),此项资产重组在账面上产生了一笔高达77亿元的一次性收益。这笔资金并非源于日常的车辆销售,而是资产处置带来的“额外”收入,使去年的利润基数显得异常之高。
  2. 2025年上半年汇兑收益: 受部分海外市场货币升值影响,吉利在2025年上半年录得约26亿元的净外汇汇兑收益。这同样是汇率波动带来的“意外之财”,不属于其核心造车业务的经营所得。

若将这些一次性及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予以剥离,吉利汽车的核心经营利润从2024年上半年的33亿元飙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66.6亿元,实现了超过102%的同比增长。这意味着,在行业深陷价格战泥潭的艰难时期,吉利汽车凭借强大的规模效应、精细化的成本控制以及高效的运营管理,使其核心“造血能力”实现了翻倍式增长。这不仅证明了其战略的有效性,也凸显了其在极端市场环境下的经营韧性。

「一个吉利」战略:深化组织整合与未来布局

面对市场挑战与竞争加剧,吉利汽车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并上调了全年销量目标——从271万辆增至300万辆。这一雄心勃勃的目标,基于其下半年即将推出的一系列重磅新品及深化整合的战略布局。

  • 新品密集上市: 下半年,吉利汽车将密集推出极氪 9X、领克 10 EM-P、吉利银河 A7 及吉利银河 M9 等五款全新的智能电混产品,进一步完善其新能源产品矩阵,覆盖更多细分市场。同时,千里浩瀚辅助驾驶 H9 方案、雷神醇氢技术、新一代 Flyme Auto 智能座舱等多项前沿科技也将陆续落地应用,持续提升产品的智能化与科技感。

吉利银河E5,另一款热销车型

  • 组织架构变革与战略整合: 吉利汽车正在经历一场深层次的组织架构与战略整合。此前的吉利,旗下吉利、领克、极氪等多个品牌各自为战,虽有成就但也存在资源分散与“内卷”的潜在问题。如今,吉利正致力于打破品牌壁垒,回归“一个吉利”的核心理念,以实现资源的协同效应最大化。

    • 极氪-领克合并: 2025年2月,极氪与领克正式宣布合并,随后在7月,吉利宣布拟将上市仅一年多的极氪从纽交所私有化。吉利汽车CEO桂生悦透露,相关股东大会预计在9月召开,若通过,法律意义上的合并将在年底前完成。
    • 资源集中与协同: 通过此次整合,吉利旨在优化研发、生产、供应链等核心环节的资源配置,避免重复投入,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和规模效应。极氪作为吉利在高端智能电动领域的“战略支点”,其私有化回归将进一步强化吉利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中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加速技术创新与市场响应速度。

吉利汽车通过主动的产品结构调整、大胆的战略整合以及持续的技术创新,正在重塑其在新能源智能汽车时代的竞争优势。在变革中求生,在竞争中壮大,吉利汽车的实践为中国乃至全球汽车行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然而,汽车行业的战火依然炽烈,下半年新产品的市场表现、极氪私有化的推进以及全年300万辆目标的达成情况,都将是验证其战略方向与执行力的关键指标。吉利汽车的未来篇章,无疑将充满更多的挑战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