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AI竞赛白热化:中美AI实力较量与民主国家的战略抉择

1

全球人工智能竞赛的战略格局

中美AI实力的动态平衡与中国崛起之势

当前全球人工智能(AI)领域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激烈竞赛,各国政府与企业纷纷投入巨资,力求在这一颠覆性技术浪潮中抢占先机。尽管美国在AI创新和应用方面长期保持领先地位,但中国近年来的发展势头尤为强劲,其在开源模型生态系统建设以及半导体设计与制造领域的积极布局,正在深刻改变全球AI格局。这种发展态势犹如初创公司在竞争中积累的“动量”,即便初始规模较小,高增长率经过数年复合叠加,也能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中国庞大且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加上知识的快速扩散机制,为其AI产业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能。

美国虽然拥有技术优势,但若要维持其领先地位,仅凭现有的政策恐难以持续。例如,白宫最新发布的AI行动计划中对开源的倡导固然是积极的一步,但其广度和深度可能不足以应对中国AI产业的全面崛起。中美两国在商业模式和知识产权策略上的差异,也直接影响了彼此在AI技术扩散和创新速度上的表现。

AI技术的多元化发展与国家优势

人工智能并非单一、同质的技术,而是一个由众多细分领域构成的复杂体系。不同的国家在各自擅长的AI分支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在生成式AI兴起之前,美国便已在规模化云AI部署方面遥遥领先,而中国则长期在监控技术领域占据优势。这些差异化的技术优势,不仅转化为各国经济增长的独特驱动力,也在软实力和硬实力层面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将“通用人工智能(AGI)竞赛”简单理解为一场旨在发明某种离散技术的比赛,这是一种误解。事实上,AI技术将持续演进,不存在一个明确的终点线。任何关于“实现AGI”的声明,更多地可能是一种市场宣传而非纯粹的技术里程碑。

在奥运会百米冲刺中,微小的速度优势便能决定金牌与银牌的归属。同样,在AI实力的较量中,即使是相对优势,也能在经济增长和国家力量方面带来显著且成比例的回报。虽然这种影响并非是“全赢或全输”的二元结果,但这些优势的积累无疑对国家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核心技术领域:模型与芯片的深度剖析

基础模型之争:专有与开源的较量

当前,全球领先的基础模型主要分为专有模型和开源模型两大阵营。根据Artificial Analysis和LMArena等排行榜数据,顶级的专有模型多由美国公司研发,例如谷歌的Gemini 2.5 Pro、OpenAI的o4、Anthropic的Claude 4 Opus以及Grok 4等,这些模型在各项性能指标上表现卓越。然而,在开源模型领域,中国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来自中国的DeepSeek R1-0528、专为智能体推理设计的Kimi K2、多样化的Qwen3系列(包括在编程方面表现出色的Qwen3-Coder)以及智谱AI的GLM 4.5(其后训练软件已开源),这些模型不仅紧随美国专有模型之后,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美国领先的开源模型,如谷歌的Gemma 3和Meta的Llama 4。

中美AI语言模型性能对比图

中美两国在基础模型开发策略上的差异,也导致了知识传播效率的不同。许多美国公司在开发基础模型时采取相对保密的策略,这虽然是合理的商业考量,却使得关键技术知识的扩散速度较慢,并且获取成本高昂(例如,公司间通过高薪挖角核心团队成员以获取“秘密配方”)。相比之下,中国的开源AI生态系统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象。众多先进的基础模型公司在价格上展开激烈竞争,频繁发布大胆的公关声明,并积极从竞争对手那里吸引人才和客户。这种达尔文式的生死搏斗,虽然可能导致部分现有玩家被淘汰,但激烈的竞争环境也必然催生出更具韧性和创新能力的企业。

半导体自主:中国芯片产业的战略突围

除了AI模型,半导体产业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石,也是中美竞争的另一个关键领域。中国在半导体领域正加速取得进展。例如,华为推出的CloudMatrix 384系统,旨在挑战英伟达(Nvidia)的GB200高性能计算系统。尽管中国在开发与英伟达顶级B200 GPU芯片功能相匹配的单一GPU方面仍面临挑战,但华为正尝试通过集成更多数量(384颗而非72颗)的低能力芯片来构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系统。这与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路径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汽车制造商曾难以与欧美内燃机汽车竞争,但通过大力押注电动汽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华为这种差异化的架构能否有效,仍有待市场验证。然而,美国的出口限制无疑为华为及其他中国企业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促使其大力投资自主技术研发。更深远的战略考量在于,如果中国能够发展出强大的本土半导体制造能力,而美国仍高度依赖台湾台积电(TSMC)的供应链,那么一旦台湾供应链出现中断(例如由于封锁或更严重的冲突),美国的AI发展路线图将面临更大的脆弱性。因此,半导体自主不仅是技术和经济问题,更是国家安全和战略韧性的核心。

战略启示与未来展望

AI作为通用技术的全球影响

回顾历史,电力、互联网等通用技术的兴起,都为全球各国带来了广泛的福祉,一国之受益并未必然以他国受损为代价。人工智能作为又一项革命性的通用技术,其潜能同样巨大。几个月前,已有企业预见到中国在开源模型领域的主导地位——我们现在正处于这一时刻,但未来的走向仍取决于我们当下的行动。鉴于AI对社会和经济的变革性影响,我们有理由期待所有国家,尤其是那些高度重视人权和法治的民主国家,能够共同努力,清除AI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并加大对开放科学与技术的投资。这将极大增加AI技术能够支持民主价值观并惠及最广大民众的可能性。

民主国家在AI竞赛中的责任与机遇

在当前全球AI竞赛白热化的背景下,民主国家肩负着特殊而重要的责任。它们不仅需要推动技术创新,更要确保AI的发展方向符合人类社会的伦理规范、民主原则和法治精神。这意味着,在追求技术领先的同时,必须审慎平衡创新与监管,避免过度限制扼杀潜力,也要警惕无序发展带来的风险。投资于开放科学和技术,不仅能够加速知识共享和技术普惠,还能促进全球协作,共同应对AI带来的挑战。

通过鼓励透明、可解释和负责任的AI系统开发,民主国家可以为全球树立一个榜样,确保AI成为促进人类进步和福祉的强大工具,而非加剧分化或损害基本权利的隐患。这场AI竞赛的真正胜利,不仅在于技术层面的超越,更在于能否构建一个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的智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