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AI监管之困:州级立法碎片化如何扼杀创新?

1

美国AI监管的州级困境:统一立法缺失与创新挑战

人工智能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塑全球经济与社会面貌。随之而来的,是对其发展进行有效且负责任监管的迫切需求。然而,在美国,缺乏统一的联邦AI监管框架,导致各州纷纷推出各自的法案,形成了一个不断变化的法律“拼凑图”。这种碎片化的监管格局,尽管旨在解决特定问题,却在实践中可能阻碍技术创新,并带来难以预见的负面影响。

近期,美国国会通过了“宏大而美丽的法案”,但令人遗憾的是,该法案并未采纳暂停州级AI监管的提议。在技术尚处于萌芽且公众理解不足的阶段,利益集团往往能够成功推动反竞争性法规的出台,从而抑制开源及其他有益的AI发展。一个暂缓期本可为监管机构赢得宝贵时间,以深入了解AI的实际风险与潜在回报,从而避免采纳不合理的监管提案。

监管演进轨迹:从盲目炒作到理性审视

许多司法管辖区在AI监管方面通常遵循以下轨迹:

  1. 初期阶段:信息不对称与夸大宣传。 当新兴AI技术尚未被充分理解时,企业往往会对其潜在益处或危害做出宏大的声明。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在核实这些信息方面效率低下,倾向于鹦鹉学舌般地传播这些言论。在此初始阶段,企业几乎可以随意宣称任何事情。
  2. 中期阶段:炒作与恐慌并存。 这种信息真空为过度炒作和基于夸大AI危险的恐慌制造了机会。一些企业利用此机会,试图推动监管机构通过反竞争性法律,从而阻碍开源项目及其他潜在竞争者。
  3. 后期阶段:深入理解与理性决策。 最终,明智的监管机构会逐渐积累足够知识,从而理解AI的实际益处和风险。例如,我曾参与的美国参议院两党AI洞察论坛,汇集了众多利益相关者的意见,最终支持创新,并驳斥了“AI接管世界”等无根据的恐慌论调。

欧盟的AI法案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在法案通过后,许多监管机构意识到其中一些所谓的“保护措施”并非真正有效。为了避免过度扼杀创新,他们放宽了部分法案条款,使其对创新的阻碍程度低于许多观察家最初的担忧。

地方立法实践中的挑战与反思

虽然存在一些能够恰当限制有害应用的AI法规,例如禁止未经同意的深度伪造色情内容,以及预防误导性营销,但许多州由于联邦政府在理解AI方面投入资源较少,提出了一些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法规。这些法规尤其倾向于监管技术本身而非其具体应用,这往往会导致“一刀切”的问题,使得创新者举步维艰。

美国各州AI治理法案状态图

我们可以审视几个典型的州级立法案例:

  • 加利福尼亚州SB 1047法案:该法案旨在对前沿AI系统施加安全要求,但其对模型创建者提出了模糊且技术上难以实现的要求,以期阻止有害的下游应用。这好比要求锤子制造商为他人使用锤子造成伤害负责。幸运的是,加州州长加文·纽森否决了SB 1047,这被视为创新和开源社区的胜利,避免了一项可能扼杀技术发展的法律。这一案例凸显了在AI技术责任归属问题上,区分工具开发者与最终用户行为的重要性。过度将责任前置到技术开发者,将可能阻碍基础技术的研发,而非其滥用。

  • 纽约州《负责任AI安全与教育法案》:该法案已于六月在州议会通过,正等待州长凯西·霍楚尔签署或否决。与SB 1047类似,它也对模型构建者提出了模糊且不合理的要求,声称旨在防范理论上的“关键危害”。该法案可能在未实质性提升安全性的情况下,严重阻碍开源创新。其核心问题在于,试图在缺乏清晰定义和可衡量标准的情况下,对AI模型的“安全性”进行强制规定,这无疑为开发者制造了巨大的合规难题和不确定性。

  • 德克萨斯州《负责任AI治理法案》:这个案例则展示了积极的转向。最初,该法案包含了许多与SB 1047类似的争议元素,对模型提供商施加了难以遵守的不合理要求,其合规性更像是安全作秀,而非真正保障公众安全。然而,随着德州监管机构对AI的理解加深,他们显著缩减了法案范围。州长格雷格·阿博特在六月下旬签署的最终版本,转而专注于特定的应用领域,建立了咨询委员会和监管沙盒机制,并将更多责任放在政府机构而非私营企业身上。这一修正体现了从监管技术本身转向监管其应用场景的明智转变,为其他州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即通过建立开放的对话平台和实验环境来逐步完善监管策略。

联邦统一监管的必要性与暂缓期的价值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目前州级监管的净影响更多是负面的。许多提案即使带来微不足道的正面效益,也可能严重阻碍创新。这正是为什么设立一个州级监管暂缓期会对AI和整个社会带来净效益。在有限的时间内叫停不完善的法规,能够让监管机构有足够时间去理解AI技术,并忽略不负责任的恐慌言论。此外,这也有助于避免形成一个令大小企业都难以遵守的州级法律“拼凑图”。

或许,一个长达十年的全面暂缓期过于激进。一个更为温和、例如两年的暂缓期,并且仅涵盖那些最具争议性的监管提案,或许更有望获得通过。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短期内稳定市场预期,为长期策略的制定争取空间。

即使暂缓期未能纳入特朗普的法案,我仍然希望美国及其他国家能够继续努力,为监管机构提供充足时间,以便他们充分理解AI的真实风险与益处。特别是在技术尚新、恐慌情绪最容易被煽动的初期阶段,应避免出台扼杀创新的法规。构建一个既能激发创新活力又能有效防范风险的AI治理体系,需要的是深思熟虑、而非草率决策。只有通过持续的对话、深入的研究以及跨领域的合作,我们才能为AI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确保其能真正造福人类社会,而非受制于碎片化和短视的监管策略。

最终,一个健全的AI监管框架应当平衡创新需求与风险控制,通过鼓励负责任的开发和应用,而不是仅仅通过限制性措施,来引导AI技术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这需要联邦层面发挥主导作用,协调各州,形成统一、前瞻且灵活的监管策略,以应对AI技术不断演进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