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Q2小米财报深度解读:智能家电与汽车业务如何驱动百亿增长?

2

小米集团近期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再次以亮眼的数据吸引了市场目光。本季度,集团总营收达到116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5%;经调整净利润更是高达108亿元,同比实现了75.4%的强劲增长。在当前全球经济与科技行业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小米持续展现出稳健的增长韧性。然而,除了广受关注的智能手机与炙手可热的智能电动车业务之外,财报中一个不容忽视的亮点是其IoT与生活消费产品,特别是大家电业务的显著崛起,这似乎正成为小米构建其未来增长版图的“第三曲线”。

智能家电:小米的“第三曲线”正加速形成

长期以来,小米的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虽作为其“手机 x AIoT”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受到的市场关注度,相较于智能手机的“核心业务”地位以及雷军亲自督导的智能电动车业务,显得相对较低。然而,2025年第二季度的财报数据揭示了这一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IoT业务板块总营收达到了387亿元,同比增长高达44.7%,在集团总营收中的占比已提升至33.4%。值得注意的是,该板块与智能手机业务的营收差距正迅速缩小,从上一季度的183亿元大幅收窄至68亿元,这充分体现了IoT业务的蓬勃发展势头。

小米“手机 x AIoT”分部第二季度营收情况

在该业务板块中,大家电产品——即空调、冰箱、洗衣机——的表现尤为抢眼。根据官方披露数据,第二季度小米空调的出货量增长超过60%,冰箱出货量同比增长25%,洗衣机出货量则实现了45%的增长。整个大家电板块收入同比激增66.2%,成为IoT业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以空调为例,其线上渠道出货量已跃居行业前三,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业内估算,小米空调的单季度营收甚至可能占据整个IoT业务收入的三分之一,这无疑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

小米大家电第二季度出货量数据

面对强劲增长,小米并非满足于现状。即将投产的武汉家电工厂将聚焦空调品类,实现从研发到生产的全链条自控,这不仅将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和供应能力,也预示着小米在大家电市场,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仍有数倍的增长空间。这一战略布局,使得小米在传统家电巨头面前,已不再是简单的“挑战者”,而是具备了深远影响力的竞争者。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曾提出要“战术上重视小米”,正反映了行业对小米策略的关注。小米通过“爆款战略”和精简产品线,正改变传统家电行业的竞争格局。

小米汽车:超高毛利,盈利前景可期

在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方面,尽管小米汽车尚未实现盈利,但其稳健的发展步伐和优异的财务指标同样引人关注。第二季度,小米汽车在交付量、单车平均售价(ASP)和毛利率方面均表现出色。最值得关注的是,小米汽车的单车平均售价从第一季度的22.86万元上升至25.37万元,增幅达到10.9%。这一增长不仅得益于Xiaomi SU7 Ultra等高配车型的交付,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其“爆款”属性使得小米汽车成为市场中为数不多可以保持价格坚挺,甚至在部分权益上实现“退坡”的品牌。

当前,小米SU7系列车型订单火爆,其中SU7 Max版本预计交付周期长达41-44周,普通版甚至达到55-58周,彰显了其强大的市场号召力与供不应求的局面。产能,而非市场需求,已成为制约小米汽车业务进一步增长的关键因素。

小米汽车交付柱状图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小米汽车在单季度交付8.1万台的规模下,实现了高达26.4%的毛利率。这一数据不仅超越了同期多数“造车新势力”品牌(如小鹏17.3%、零跑13.6%),甚至高于传统巨头比亚迪。小米的高毛利率,可归因于其“平台化+标准化+爆款”的战略,通过精简SKU数量,实现零部件采购和复用效率的最大化。在规模效应与高毛利率的双重加持下,小米汽车业务本季度的亏损金额已从第一季度的5亿元收窄至3亿元,距离季度盈利的目标指日可待。集团总裁卢伟冰重申了下半年实现季度亏损收窄的目标,并坚定了年度35万台的交付目标,这意味着下半年小米汽车的月均交付量将稳定突破3万台。此外,小米汽车已确认了2027年出海欧洲的战略目标,并开始进行调研筹备,显示其全球化布局的雄心。

AI与核心技术:小米的战略性投入与未来布局

作为拥有千亿现金储备的科技巨头,小米在AI及其他前沿科技领域的投入态度备受关注。第二季度,小米推出了自主研发设计的SoC芯片“玄戒O1”,这体现了其在核心技术领域深耕的决心。雷军曾透露,“玄戒”芯片累计投入已超过135亿人民币,而今年预计的研发费用将超过60亿元。卢伟冰进一步阐释,在芯片层面的投入主要集中于“人员费用”,而在AI层面,投入则主要针对硬件和算力,约占全年300亿研发预算的25%左右。

当前,小米在技术投入的核心聚焦于三大板块:芯片、操作系统(OS)和人工智能(AI)。此外,小米在机器人领域的投资已持续4-5年,卢伟冰表示公司看好人形机器人在工厂场景的应用前景,并强调衡量标准首先是能否完成业务闭环,其次才是效率提升,这暗示了小米对机器人复杂任务通用属性的重视。尽管目前小米在智能电动车和智能家电等领域已涌现多款爆品,并发布了首款AI眼镜,但在AI领域,小米始终保持着相对务实和低调的姿态。自研芯片与强大的AI能力,被视为小米实现高端化战略的关键支撑。随着这些战略性投入的持续深化,市场正期待小米未来在AI领域交出更具颠覆性的答卷,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科技创新版图中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