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us AI营收近亿:Agent支付与通用AI未来的深度洞察

1

AI新浪潮下,Manus AI作为通用智能体领域的先行者,正引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在近日新加坡举行的Stripe Tour上,Manus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季逸超与Stripe亚太及日本首席营收官Paul Harapin进行了一场引人深思的对话,揭示了公司近期的显著成就以及对AI Agent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Manus AI的收入运行率(RRR)已接近9000万美元,即将突破亿元大关,这无疑是AI Agent商业化落地的一个里程碑式信号。

Manus AI的愿景与成就

Manus AI的成功并非偶然,它源于对通用AI Agent的坚定信念与不懈探索。季逸超强调,多数研究机构和公司专注于构建大型语言模型,将其视为AI的“大脑”,但这对于终端用户而言,真正的价值在于AI能否采取实际行动并完成任务。Manus AI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而生,致力于打造一个能够使用通用计算机来执行多样化任务的AI系统。

Manus AI的通用能力使其能够完成诸多人类日常工作,例如制作演示文稿、规划旅行、乃至运营社交媒体(尽管季逸超对此持谨慎态度)。这种能力的核心在于让AI真正地“做事情”,而不是仅仅提供信息或生成内容。自三月份发布以来,Manus AI的收入运行率已达到9000万美元,这充分证明了AI Agent不再是停留在研究层面的流行词,而是已经深入实际应用,并产生了显著的商业价值。

Manus团队在构建过程中从AI编程应用中汲取了灵感。他们观察到,类似Cursor这样的AI编程工具,不仅被工程师广泛使用,连非工程师同事也用它进行数据可视化或文章撰写。这启发了团队将这种“与AI对话完成工作”的模式泛化,赋能给更广泛的非程序员群体,从而开辟了AI应用的新天地。

AI Agent与AGI的界限与交织

在当前的AI语境下,“Agent”一词被广泛应用,甚至有时流于泛化。季逸超对此进行了厘清,他提出Agent应被视为应用型AI的一个重要子集。与聊天机器人或生成式工具不同,Agent除了用户和模型,还引入了“环境”这一关键元素。在Manus AI的语境中,这个环境可以是虚拟机,甚至是整个互联网。Agent能够观察环境,基于观察做出决策,并通过行动来改变环境。

一个生动的例子是AI帮助用户订购机票。这不仅仅是模型输出一段文本,而是AI直接介入现实世界,其结果是用户手中实实在在的机票。这体现了Agent强大的行动力,它代表用户与环境进行深度交互。

至于通用人工智能(AGI),它通常被理解为一种能够利用AI模型通用能力,在无需特别设计的情况下完成多种任务的系统。季逸超认为,“Agent编程”实际上是通往AGI的一条关键路径。如果将这种编程能力赋予计算机,AI几乎可以在计算机上完成任何任务。因此,构建足够完善的环境以发挥这种能力,正是实现AGI的必要条件。从这个角度看,AI Agent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向AGI迈进的坚实一步。

AI实际应用场景与未来的“iPhone时刻”

当前AI模型的能力已达到“超人”级别,在数学竞赛和逻辑推理等领域表现卓越。然而,这些模型如同“瓶中的大脑”,若要真正发挥其力量,必须让它们与真实世界进行深度交互。这正是AI从“卓越模型”走向“普惠应用”的关键瓶颈所在。

Manus AI

季逸超指出,目前数字世界的构建范式仍以“人为中心”,而非为AI Agent优化。例如,非API化的网页、普遍存在的验证码以及“小游戏化”的流程,都为AI Agent的顺畅执行带来了巨大摩擦。这些障碍更多是生态与制度的约束,而非AI模型智力本身的不足。这表明,AI的“iPhone时刻”并非单纯的技术突破所能达成,它需要整个生态系统的共同进化。Manus AI与Stripe的合作,正是在基础设施层面消除这些摩擦,例如推进在Agent内完成支付,将“研究-决策-下单/结算”流程连成闭环,这无疑是迈向未来智能生态的重要一步。

Manus AI的实践案例生动地展示了通用AI Agent的强大力量。

典型用户场景分析

  • 房产中介的智能助手:当Manus团队迁至新加坡后,他们观察到当地房产中介利用Manus AI分析客户需求、公司位置、员工居住偏好,并生成个性化房产推荐。这属于典型的“长尾需求”,即没有专门AI产品设计的特定场景,但通用型Agent能够有效满足。这种对具体用户日常工作的支持,展现了其独特的价值。
  • 大规模研究的效率飞跃:Manus AI近期发布的新功能“Wide Research”允许一个主Agent衍生出上百个子Agent并行完成任务。当面临传统方式难以完成的庞大研究任务时,这种多Agent协作模式能够极大地提升效率和广度,突破了单个个体或Agent的局限。
  • 灵活的“工具网络效应”:Manus AI致力于让Agent更灵活地使用计算机,而非仅仅局限于预设工具。它鼓励Agent像程序员一样调用开源生态、安装库。一个有趣的例子是,用户在进行数据可视化时,AI能够通过“查看图像”这一简单能力,自行检查并纠正图表中可能出现的字体错误(如亚洲语言显示问题)。这证明了增加工具的灵活性比硬编码规则更能有效解决复杂问题。

AI时代对就业与生产力的深远影响

关于AI对就业市场的冲击与机遇,是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季逸超通过用户调研发现,AI Agent并非简单地取代人类工作,反而让用户工作得更多。这听起来反直觉,但深层原因在于,AI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使其能够完成更多原本擅长或想做的事情,从而释放了新的生产力。

Manus AI正在扮演一种“个人云计算平台”的角色。过去,云计算的力量主要由工程师通过编程来调用,普通知识工作者难以直接利用。而现在,通过Manus这样的AI Agent,人们可以用自然语言下达指令,让AI执行任务,这等同于解锁了一种全新的生产力范式,让普通用户也能享受到计算的强大力量。

尽管AI Agent在提升效率方面表现出色,但某些人类特有的价值是AI难以替代的。例如,房产中介在使用Manus AI完成日常工作,但他们与客户面对面沟通时所建立的信任和人际互动,是AI无法复制的。正如Manus AI的发布视频脚本由AI撰写,但视频中仍需真人出镜,因为信任感的建立,是目前AI尚无法完全替代的核心要素。AI更多是作为人类的强大辅助,而非完全的替代者,它将重塑工作模式,而非彻底抹除人类的价值。

总结与展望

Manus AI的成功实践不仅体现在其惊人的收入增长,更在于它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通用AI Agent驱动下的未来图景。从突破性的财务数据到对AI Agent和AGI的深度解读,再到其在真实世界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Manus AI正在验证AI Agent的巨大潜力。当然,通往完全智能化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数字世界为人类设计的摩擦仍是巨大挑战。然而,通过与Stripe等基础设施提供商的合作,以及不断拓展Agent的工具灵活性和协作规模,Manus AI正逐步克服这些障碍。未来,随着AI Agent的不断演进,它将不仅仅是工具,更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个人云计算平台”,赋能个体释放前所未有的生产力,并在人机协作中开创一个信任与效率并存的未来生产力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