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重塑工作生态:22岁亿万富翁的零工经济革命

0

在旧金山金融区闪耀的181 Fremont大厦里,一场前所未有的造富神话正在上演。出生于2003年的Brendan Foody,年仅22岁,已是Mercor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CEO。这家成立不到三年的公司,最近完成了3.5亿美元的融资,估值飙升至100亿美元,使Foody超越扎克伯格,成为史上最年轻的白手起家亿万富翁。

Foody的故事不仅是个人传奇,更是AI浪潮下新型"工作经济"的缩影。他和他同样年轻的两位创始人在巴西的一场黑客马拉松上相遇,共同构思了一个看似简单却颠覆传统的商业模式:连接AI公司与高技能自由职业者,让白领成为AI的"教师"。

从大学辍学生到AI"中介巨头"

2023年,Brendan Foody与两位同样年仅22岁的同学Adarsh Hiremath、Surya Midda一起从大学退学,创立了Mercor。他们的商业模型出奇地简单:做中介。

Mercor商业模式

Mercor的商业模型:连接AI公司与高技能自由职业者

当今的AI公司仍需通过人类专家的"微调"来提升性能,尤其是在专业领域。但这些公司不可能自主培养各行各业的专家,于是他们将训练需求外包给Mercor。Mercor接单后,再分配给一批拥有博士、律师、华尔街投行背景的自由职业者,让他们教AI如何思考、写作和判断。

这些"AI教师"的时薪最高可达200美元(约1460元),而Mercor从客户与劳务之间的价差中盈利。从另一层面看,Mercor让那些原本可能被AI取代的白领,反过来成为教AI的老师,这让它更像AI的"教辅机构"。

面对"AI会取代白领工作"的普遍担忧,Foody显得异常乐观。他相信,在未来十年里,人类不会被AI取代,反而会投入到一项更宏大的任务中:教会AI像人类一样做知识型工作,培养AI的"判断、细微的情感与品味"。

Foody描绘了一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未来:每个人都能拥有一千万美元的购买力,住在舒适的公寓里,想工作就工作,不想工作就享受生活。这位年轻的企业家带着少年式的自信表示:"当大家都在谈论工作被AI取代时,我们可能正在打造人类史上最大的新型工作类别。"

AI浪潮中的商业神话

就在最近,成立不足三年的Mercor完成了一轮3.5亿美元的融资,公司估值在短短半年内增长了五倍,达到100亿美元。据《华尔街日报》披露,这一轮融资直接让三位22岁的创始人正式取代了当年23岁便登上福布斯榜单的马克·扎克伯格,成为"史上最年轻的白手起家亿万富翁"。

Foody成为亿万富翁

当被问及22岁成为亿万富翁是什么感觉时,Foody微笑着说"超现实"和"幸运"

巧合的是,Mercor的新总部设在扎克伯格的Meta公司曾经的旧址。与不善社交的年轻版扎克伯格不同,Foody自带明星创始人气质,谈公司、谈AI、谈未来,语速很快、神采飞扬,对媒体充分释放着自己的外向魅力。

Foody既描绘着理想主义,又深谙资本叙事。他将AI的成长与人类的教导紧密绑定,既满足了大公司的需求,又让人类在"被替代"的焦虑中找回了一点尊严。

Mercor的崛起恰逢投资人疯狂追逐"AI入口"的时代。半年前,Meta斥资143亿美元收购数据标注公司Scale AI的49%股份,这迫使其他AI公司寻求新的合作方,订单因此转向Mercor。

在Scale AI被收购不到半年的时间里,Mercor的年度营收增长率从1亿美元飙升至5亿美元,员工数量从年初的不到20人增长到现在的300人。尽管Mercor每天要给高知白领们支付约150万美元的工资,但它依然保持盈利。

然而,这场盛宴可能只是泡沫。就连OpenAI的Sam Altman都曾警告:"我们正处在一场AI泡沫之中。"Foody却不以为意,他依然坚信:当其他人担心AI抢走工作时,Mercor正在创造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型劳动。

新型劳动还是血汗工厂

Mercor的起点不在旧金山,而在南美洲。2022年,三位创始人在巴西的一场黑客马拉松上相遇,在那里他们看到了另一种经济形态:年轻人不依赖传统的雇主和公司,而是用个人技术去做灵活的兼职收入,即当下流行的"零工经济"。

"我们那时意识到,未来的工作,可能不是全职的,而是任务制的,"Foody在采访中说道。他们三人因此萌生了"从大公司接单,再给灵活就业者派单"的想法,这便是Mercor的雏形。

Mercor公司总部

Mercor公司总部位于旧金山金融区

Mercor起步时更像一家外包公司:承接美国本土企业的软件需求,再把实际开发工作外包给印度的工程师,从中赚取差价。随着规模扩大,他们开始引入AI来筛选零工,结果应聘者越来越多,到2024年初,Mercor已经拥有10万名专业白领的"高技能人才网络"。

于是,Mercor将目光投向了正在崛起的AI模型训练领域。可以说,Mercor的爆发式成长与ChatGPT等AI模型的崛起是同步的,因为AI模型越多,就越需要人类来"微调"它们的行为。

但这种同步也意味着Mercor的命运与少数几家AI公司高度绑定,一旦巨头收紧预算或AI热潮降温,Mercor这类公司可能将第一批搁浅。不过,Foody显然并不担心,他甚至预言,未来Mercor每天向全球发放的合同薪酬可能高达数百亿美元。

"因为训练AI将成为这个星球上最大的劳动类别,"Foody说道。

实际上,低时薪的工作申请者反而更多,这表明在AI时代,即使是高技能人才也面临着工作模式的重塑。

重写硅谷逻辑

从某种意义上看,Mercor正在用"AI时代的劳务市场"重写硅谷逻辑。上一波互联网浪潮引出了网约车和外卖这两大"零工经济",现在Mercor想在AI时代打造的是"高技能者"的零工经济。

Mercor工作申请情况

Mercor平台上,低时薪的工作申请者反而更多

当然,这种模式也引发了争议。本质上,Mercor实际上是在制造一个"精英版外包市场",尽管时薪可观,但让曾经掌握决策权、在人类社会中头脑最聪明的一批人,沦为算法学习的工具。

这种隐隐约约的"压榨感",还体现在Mercor扩张期的招聘广告上写着:应聘者应当愿意每周工作六天。尽管公司对外口径是"正常办公五天"。

这种微妙的劳动压榨,可能是所有AI劳务市场成立的核心逻辑。间接促成Mercor估值起飞的Scale AI就曾因劳动条件饱受诟病。Scale AI的标注工人常常面临高强度任务、严格的绩效考核和不稳定的收入,许多人抱怨工作如"数字流水线",缺乏福利保障,却被包装成"灵活就业机会"。

在这一争议的背景下,转向Foody的办公室,他的办公桌上摆着一份《华尔街日报》,上周商业与金融版块的头版头条报道了Mercor估值达100亿美元的消息。同一天的另一头条,则详述了亚马逊计划裁员多达3万人的计划。

Foody对此的态度是:"这完美诠释了我们所在的时代:亚马逊正在裁员数千人,而我们正在创造数千个就业机会。"

未来工作形态的思考

Mercor的崛起引发了对未来工作形态的深刻思考。在AI时代,工作将如何演变?人类与AI的关系将如何重塑?

首先,Mercor模式表明,AI不仅可能取代某些工作,还可能创造全新的工作类别。正如Foody所言,当AI需要被"教导"时,人类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变得前所未有的宝贵。这种"AI教师"角色,可能是未来高技能人才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其次,Mercor的商业模式揭示了"零工经济"向"高技能零工经济"的演进。传统的零工经济多集中在低技能领域,如外卖、网约车等,而Mercor则将这一模式引入了高技能领域,让博士、律师、金融专家等能够以更灵活的方式提供专业服务。

然而,这种新型劳动模式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一方面,它可能导致高技能人才的工作碎片化,缺乏传统的职业发展路径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加剧"数字精英"与普通劳动者之间的分化,形成新的"数字鸿沟"。

此外,Mercor模式也引发了关于劳动权益的讨论。当高技能人才以"自由职业者"身份工作时,他们是否能够获得与传统雇员相当的权益保障?在AI时代,如何平衡企业的灵活用工需求与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

结论:AI时代的工作新范式

Brendan Foody和Mercor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AI时代工作生态变革的独特窗口。在这个变革中,工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雇佣关系,而是变得更加灵活、多元和专业化。

Mercor的成功表明,AI不仅可能改变工作的内容,还可能改变工作的组织方式。通过连接AI公司与高技能自由职业者,Mercor创造了一个新型的"知识劳动力市场",让专业知识能够更高效地流动和配置。

然而,这种新型劳动模式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如何在享受AI带来的效率提升和灵活性的同时,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尊严,将是未来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Foody的理想主义愿景——每个人都能拥有舒适的生活和工作选择权——能否实现,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但无论如何,Mercor的故事已经表明,AI时代的工作生态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而这种变革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