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扫街榜:23天奇袭如何重塑城市生活入口

1

国庆黄金周,高德地图日活突破3.6亿,'高德扫街榜'上线仅23天就积累了4亿用户。这一现象背后,是高德地图从单纯的导航工具向'生活服务超级入口'的战略转型。本文将深入分析高德如何通过创新机制重塑用户习惯,以及这一转变对未来城市生活服务的影响。

从导航到生活:高德的战略转身

国庆假期,高德成了很多人'最先打开、最后才关掉'的那一个App。根据Quest Mobile数据,高德App的月活用户达8.9亿,这意味着'扫街榜'的用户渗透率接近50%。换句话说,有一半用户打开高德地图后都使用了'扫街榜'。

这种变化意味着,'高德扫街榜'将用户的习惯从'物理路径'延伸到了'生活路径';高德也从'带你去目的地'进化到了'帮你决定去哪里'。

用户对高德的认知,正在从出行必备的地图导航工具,逐步变成生活服务超级入口,转向'去哪吃、去哪玩、怎么去'的全新入口。

万能搭子:高德如何解决国庆出行难题

黄金周前一天,看着高德公布的'今晚零点十大最繁忙高速',常台高速苏州段的车速被堵到每小时7公里,一位网友忍不住吐槽:'这比散步还慢啊!'

最后如果实在要开车,他觉得最好遵照高德的提醒,等凌晨4点再出发,再提前用高德'未来用时'功能规划路线,'不然可能真要在高速上遛娃打麻将了!'

这种'堵车又堵心'的焦虑,其实只是国庆出行的诸多焦虑中最普遍的一种而已。对很多人来说,真正的挑战不是到达目的地,而是如何在旅行的各种细碎环节里,用最省心的方式维持秩序感和效率感。

刷社交媒体,我发现很多网友选择高德做国庆出行的'万能搭子',靠高德解决了各种意想不到的麻烦事。

带娃带宠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一位北京的宝妈在社交媒体上抱怨:'光是确定遛娃目的地就已经花去我大部分力气,还得预约,安排吃喝,遇到景点孩子问我个一二三,我还得现查现学现卖……真够忙的。'

她干脆打开高德直接问'小高老师'如何安排遛娃路线。看着满意的游玩路线,她幽默地评论:'啧啧啧,小高老师北京通啊。'最后到了美术馆,她甚至让'小高老师'给孩子讲解景点知识,彻底解放了家长的补课焦虑。

不仅如此,在一些更小众、更碎片的需求上,高德同样非常能接得住活儿。有网友国庆带狗出行,打车最担心被拒载,在高德不仅专门叫到宠物友好车辆,司机还一路和她聊怎么给狗狗梳毛。

碎片化需求的精准满足

一位在北京转机只有半天时间的旅客,打开高德扫街榜的'附近好店'搜罗,下飞机就直奔一家小店,点了双倍糖油饼配咸豆腐脑,匆匆路过也能吃得满足。

甚至自驾去西北的车主,发现车机地图显示途经服务区没有充电桩。正发愁时,他翻开高德的评论区,才知道热心网友已经更新了新装的快充桩信息,直接帮他打消了续航焦虑。

从带娃到带宠,从堵车到找充电桩,高德似乎变成了国庆出门在外的'全能搭子',接住了那些旅途中意想不到的真实需求。

用脚投票:高德扫街榜的真实口碑革命

国庆出门,还有一个绕不开的难题——找餐馆。各类榜单上的4.8分餐厅让人心动,但又害怕商家是'榜单运营高手'。于是,社交媒体上流行起了反向攻略:想吃美食就选评分4.8以下的。一旦信任被削弱,榜单本身也失去了意义。

实际上,打击虚假评论一直是本地生活平台的一大难题,难以杜绝'送块甜品就能换条五星好评'的作弊行为。即便有真实评价,也常被少数两极分化的声音主导,无法反映大多数用户的真实选择。

破解'沉默的大多数'

问题的根源在于:过去的榜单体系过度依赖'显性的声音',而忽略了'沉默的大多数'。

根据互联网平台的90/9/1法则,90%的用户只消费不发声,9%会偶尔参与讨论,只有1%会主动产出内容。而线下消费同样如此:大多数人吃完就走,很少上网留下评价。但恰恰是这90%的沉默用户,决定了一家店的真实命运。

某种程度上,谁能破解'沉默的大多数',谁就能更全面地反映一家餐厅的真实口碑。

高德作为一个10亿级的国民级App,在捕捉这些沉默用户的真实行为上具备天然优势。'高德扫街榜'的评分逻辑,不再只看打分和评论,而是把用户的真实行为本身纳入评价体系——让用户'用脚投票'。导航到店、搜索餐厅、反复光顾,这些无声却真实的行为都会被加权计入评分。

换句话说,你可能会忘记给爱吃的小店打高分,但不会忘记导航去再吃一次。

烟火小店的逆袭

作为全球首个基于真实到店行为的榜单,'高德扫街榜'也让消费者和商家在国庆期间都感受到了它的真实价值。

高德数据显示,国庆期间,上榜'烟火小店'的门店流量增长了300%。

烟火小店流量增长

成都味鲜牛腩中餐馆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家开在街边的社区店,装修简朴,是典型的老川菜馆,样貌与时髦的网红店绝缘。门口还有一棵大树遮住了招牌,如果不是特别留意,很容易错过。

这家店在网上的评价不多,偶尔有游客替店家打抱不平:'每一次来成都旅游都会来吃,一共吃了4次。不知道为啥人不多,明明比排队的店好吃多了。'

这家店登上'扫街榜锦江区吃牛肉榜TOP23'后,很多人特意跑来尝一尝,'才知道味道那么巴适'。

店主小颖松弛地说,'我比较佛系,没有啥子营销。平时就是卖点儿周边邻居,更多人觉得好吃,再来就对了。看到高德扫街榜的评分那么高,还觉得挺高兴的。'

还有一家成都杨氏小仙女儿蹄花,以前大多数客人都是熟客,上了'扫街榜'之后,通过高德导航来的新客居多。店主小卢笑称:'国庆期间生意爆了,上半场已经满了,下半场还是忙得不行。'

在节日高峰的烟火里,这种真实口碑的传递,比任何花哨的宣传都来得珍贵。'高德扫街榜',不只是榜单,更像是一张国庆期间的城市生活地图,让游客和本地人都能找到那些被时间和人情浸润过的好店。

AI赋能:高德向生活服务超级入口的进化

9月10日上线的'高德扫街榜',从一开始就带着实验性质:高德能否在本地生活服务竞争激烈的市场里,找到一条不一样的路径?而国庆黄金周给了它最快、最现实的一次考验。

从结果来看,高德不仅顺利通过了这场大考,还在短短一个月内完成了一次战略性的转身。

地图产品的深层价值挖掘

地图作为现实世界的数字投影,天然承载了人们所有的出行与消费决策。而长期以来,国内地图产品对这种潜力的挖掘仍停留在浅层,更多扮演的是路标的角色。

但实际上,用户从打开地图开始,就已经在进行各种生活决策。导航只是用户通往门外世界的'第一步操作'。

高德想做的,是将导航第一步与之后的生活每一步打通。这种转变,并不是新增一个功能,而是重塑了用户的使用心智——高德不再只是'帮你去哪里'的路标,而是'帮你决定去哪里'的生活伙伴。

数据与AI的双重驱动

而高德具备转向'生活服务超级入口'的潜力,这背后依托的是其长期积累的10亿级用户行为数据,以及庞大的生活服务数据网络。迄今为止,高德地图已经覆盖了全国超过700万个餐厅点位,目前每天有1.2亿次生活服务相关搜索,用户每天导航前往1300万个生活服务目的地。

在此基础上,AI能力则成为了高德向'生活服务超级入口'转型的加速器。今年8月,高德宣布全面AI化,从单一的地图导航工具升级为'出行生活智能体',具备深度时空理解与自主推理决策的能力。

此次黄金周,高德成为许多用户最频繁使用的App,也与其强大的AI能力密不可分。高德战报显示,10月1日,全球首个基于地图的AI原生智能体'小高老师'调用量突破26亿次;'小高老师'当天推荐餐厅、景点、加油站等生活服务类点位超9200万个。

生活服务生态的战略布局

用户的行为释放出一个信号:高德未来承载的不仅是'怎么去'的地图问题,而是整套生活方式的规划和践行。

这意味着,从出行到消费,从餐饮到娱乐,甚至联结阿里生态中的支付、零售、电商等环节,高德都可能成为流量的一级入口。借助向'生活服务超级入口'的突破,高德有潜力成为阿里到店业务的一个战略支点。

也就是说,国庆黄金周的26亿次AI调用和9200万个生活服务推荐只是一次集中演示:地图的边界,正在延伸至真实生活中那些无形的轨迹里。

高德的下一场进化,才刚刚开始。

结语:地图产品的未来形态

'高德扫街榜'的23天奇袭,不仅仅是一个功能的成功,更是一次产品哲学的革新。它证明了地图产品可以超越导航工具的单一属性,成为连接用户与城市生活的超级入口。

通过'用脚投票'的评分机制,高德破解了本地生活平台的信任危机;通过AI赋能,它实现了从'路径规划'到'生活决策'的跨越。这种转变不仅满足了用户在复杂场景下的多元化需求,也为本地生活服务市场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未来,随着AI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和数据网络的持续完善,地图产品将更加深入地融入用户的日常生活,成为城市数字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德的探索,为这一演进方向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