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a开启AI应用时代:社交革命与创业新机遇

1

AI应用战争,Sora打响了第一枪。99%的人都搞错了,「Sora不是『AI版抖音』,它更接近『AI版ins或朋友圈』。」这一观点正在重塑我们对AI应用未来的认知。就在所有人享受十一假期的第一天,OpenAI发布了新一代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 2,以及配套应用Sora App,瞬间点燃全球科技圈。Sora App在严格的邀请制下,仍火速冲上美区下载榜第三,这一现象背后,是AI应用层竞争的真正开始。

解构Sora:「AI原生超级APP」的雏形

AI视频生成

Sora的出现,让整个科技行业为之振奋。Lovart创始人陈冕表示,这是继抖音和ChatGPT之后,又一个里程碑式的产品,它真正开启了AI的ToC应用时代。作为一名资深产品经理,陈冕坦言,在最近十年里,能让他感到震撼的时刻只有三次:第一次是2016、17年玩抖音,第二次是2022年底玩ChatGPT,第三次就是这次的Sora。

从技术视角看,Sand.ai创始人曹越指出,Sora在音画同步、人物ID保持和多镜头叙事上的突破,正是为了跨越C端消费门槛而做的关键优化。这些优化与产品定义相结合,爆发出了强大的力量。曹越认为,当一个视频模型能同时做到画面和声音同出时,它就越过了C端消费的临界点;它能保持人物ID,即Cameo功能,让可消费性和传播性大大增强;它生成的10秒视频带有叙事属性,包含了运镜、多镜头切换和景别设计。

作为产品经理,陈冕将Sora视为「AI原生超级APP」的雏形。OpenAI这次想得非常清楚:它在为产品打造模型,而不是为模型找产品。这表明它不只想做一家模型公司,更想做一家消费互联网产品公司,野心昭然若揭。模型可以被快速追赶,但一个成功的产品,其用户和网络效应是很难在一个月内被颠覆的。

为产品打造模型,而不是为模型寻找产品

Sora的成功,源于OpenAI展现出的强大垂直整合能力,即组织内部同时拥有顶尖的模型能力和敏锐的产品洞察力,并且能让产品需求反过来指导模型的迭代方向。曹越指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上一次的典型案例就是ChatGPT。GPT-3模型的核心能力早已存在,但OpenAI真正的厉害之处在于,他们将这种能力对齐了普通用户的需求,把它打磨成了一个极其易用、易于传播的产品。

陈冕认为,OpenAI的成功得益于其独特的组织结构:它既拥有顶尖研究员,又由一位非研究员出身的顶尖产品战略大师领导。同时,它兼具创业公司的高融合度与巨头的雄厚资源。正是这种独特的组合,让OpenAI率先做出Sora变得顺理成章。

Sora App在产品层面的设计尤为精妙。陈冕分析道,它的交互就是最简单的上下滑、左右滑,创作流程也极其简练:用@来选择人物(Cameo),然后输入prompt,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它所有的设计都在鼓励你进行社交。ID保持是基础,音画同步是为了让大家「玩起来」,分镜头控制则让9秒的视频也能有故事感。它做的所有事都在为「社交」服务,包括邀请码策略,一个人只能拉四个,就是为了让你邀请最亲密的朋友,快速建立「熟人关系链」。

超越技术:AI时代的组织护城河

Sora的诞生,让我们重新审视AI时代组织能力的重要性。陈冕指出,定义应用和产品的能力,其重要性正变得与构建模型同样重要。就在大家还在讨论OpenAI的模型领先优势是否缩小时,他们已经通过产品开启了下一阶段的竞争。底层模型的竞争格局已相对集中,但Sora的出现,就像当年的ChatGPT一样,正式拉开了AI应用层竞争的序幕。

组织内部绝大多数的摩擦都来源于「上下文不对齐」。曹越认为,提升组织效率的本质,就是如何让大家更快速地对齐上下文。要实现对齐,有两个基础:第一,个人的EGO要小,这样才更容易接受别人观点;第二,要善用语言模型这个「补全上下文的神器」。AI时代,产品和模型的边界比想象中要模糊得多,这对组织的要求是:做产品的人要去理解模型,做算法的人也要和产品的人多交流。

陈冕强调,组织必须非常敏捷,没有部门墙。根据他的经验,团队必须物理上坐在一起,因为「物理距离也影响心理距离」。他脑海里Sora的诞生画面就是:在一个复合型团队里,一个既懂模型又有产品感的人突然想到一个新玩法,然后整个团队能迅速形成共识并落地。这种组织能力至关重要。

AI应用的黄金时代和「最卷」的战场

AI时代最大的机会,本质上是AI原生的机会。陈冕指出,如果你想的是给好莱坞大片降成本,那你其实还是在做提效,而提效不可能带来革命。革命才诞生伟大的新机会。如何定义AI原生?「你就想,没有AI,这个业务或内容还存不存在?如果不存在,它就是AI原生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思维切换。

曹越认为,这一波AI本质上是一场生产力革命。但关键问题是:到底要改变的是什么供给?这是一个需要从产品侧深入思考的问题。随着模型能力的进化,机会也在演变。一开始可能是人利用各种模型工具去制作一个片子;现在,一个模型已经可以端到端地生成一个10秒的短片。再过一两年,模型能独立生成多长的、可消费性的内容呢?

陈冕认为,AI时代的发展速度远超以往,人才、算力、资本都在向头部集中,导致竞争被前置。这是一个「Go Big or Go Home」的时代:平庸的改良者注定出局。对于创业者来说,这既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卷的时代。

创业者的机遇与挑战

Sora的出现,为创业者带来了新的机遇。陈冕指出,对于创业者来说,AI应用的时代才刚刚开始,但不要想着去做AI版微信,因为创业公司做通用社交几乎不可能成功。真正的机会在于,将最好的产品创意和最好的模型进行整合。

国内的互联网大厂现在应该睡不着觉了。陈冕认为,大家对Sora有个误解,它不是「AI版的抖音」,而是「AI版的Instagram/朋友圈」,它的本质是AI社交。在中国,通用社交有极强的头部效应和网络效应,赢家通吃,比如微信。如果Sora真的做成了社交超级App,将会动摇现有所有平台的流量根基。

曹越对未来非常乐观。他认为,无论Sora是否出现,这个时代都充满了层出不穷的机会。这是一个有巨大增量的时代,从底层来看,这波AI带来了至少几个数量级以上的效率提升,这种基础生产力的变革最终会催生出极多的机会。另外,中国的创业者完全可以放眼全球市场,中国的工程师红利和企业家精神红利,能为世界创造巨大的价值。

未来展望

在这场AI应用革命的浪潮中,两位创始人都展现出了清晰的规划和坚定的决心。陈冕表示,Lovart将激进地探索ToC的AI原生应用,同时也会激进地扩张团队,欢迎产品、运营、设计、研发的同学加入,希望做一家顶尖的AI原生应用公司。曹越则透露,Sand.ai将在国庆后推出全新的音画同出模型,直面挑战,未来半年会继续专注于AI视频方向,为普通和专业用户提供SOTA级别的模型和产品。

只有那些敢于将顶尖产品创意与模型深度整合、并全身心投入于创造全新体验的玩家,才能最终定义下一个时代。Sora的出现,不仅是一次技术突破,更是一个信号:AI应用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谁能抓住这一波浪潮,谁就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时代的引领者。

AI技术演进

结语

Sora的发布,标志着AI应用层竞争的真正开始。它通过音画同步、人物ID保持和多镜头叙事等创新功能,成功解决了「AI+社交」这一行业难题,成为「AI版Instagram」的雏形。在AI时代,组织能力的垂直整合变得至关重要,产品和模型的边界日益模糊,创业者需要具备「复合认知」和「复合能力」。

AI原生应用的本质,是创造那些「没有AI就不存在」的业务和内容。这要求创业者摆脱「降本增效」的惯性思维,专注于创造全新的用户体验。虽然这是一个「Go Big or Go Home」的时代,竞争异常激烈,但机会也同样巨大。对于有准备、有远见的创业者来说,AI应用的黄金时代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