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黄金周,高德地图成为了许多人出行期间打开频次最高的应用。这一现象背后,是高德凭借"扫街榜"功能实现的惊人成绩——上线仅23天就积累了4亿用户,日活在国庆第一天突破3.6亿,创历史新高。
根据Quest Mobile数据,高德App月活用户达8.9亿,这意味着"扫街榜"的用户渗透率接近50%,即一半用户打开高德地图后都会使用这一功能。这一现象不仅标志着高德从导航工具向生活服务超级入口的战略转型,更反映了用户行为从"物理路径"向"生活路径"的深刻变化。
出行焦虑下的"万能搭子"
黄金周前一天,高德公布的"今晚零点十大最繁忙高速"显示,常台高速苏州段的车速被堵到每小时7公里,一位网友无奈吐槽:"这比散步还慢啊!"最后,他选择遵循高德的提醒,等到凌晨4点再出发,并提前用"未来用时"功能规划路线,"不然可能真要在高速上遛娃打麻将了!"
这种"堵车又堵心"的焦虑,只是国庆出行诸多挑战中最普遍的一种。对许多人而言,真正的挑战不是到达目的地,而是如何在旅行的各种细碎环节里,用最省心的方式维持秩序感和效率感。
社交媒体上,许多网友将高德视为国庆出行的"万能搭子",解决了各种意想不到的麻烦事。一位北京的宝妈在社交媒体上抱怨:"光是确定遛娃目的地就已经花去我大部分力气,还得预约,安排吃喝,遇到景点孩子问我个一二三,我还得现查现学现卖……真够忙的。"
她干脆打开高德直接问"小高老师"如何安排遛娃路线。看着满意的游玩路线,她幽默地评论:"啧啧啧,小高老师北京通啊。"到了美术馆,她甚至让"小高老师"给孩子讲解景点知识,彻底解放了家长的补课焦虑。
更令人惊讶的是,高德在解决一些更小众、更碎片的需求上同样表现出色。有网友国庆带狗出行,打车最担心被拒载,在高德不仅专门叫到宠物友好车辆,司机还一路和她聊怎么给狗狗梳毛。
还有网友在北京转机只有半天时间,打开高德扫街榜的"附近好店"搜罗,下飞机就直奔一家小店,点了双倍糖油饼配咸豆腐脑,匆匆路过也能吃得满足。
甚至自驾去西北的车主,发现车机地图显示途经服务区没有充电桩。正发愁时,他翻开高德的评论区,才发现热心网友已经更新了新装的快充桩信息,直接帮他打消了续航焦虑。
从带娃到带宠,从堵车到找充电桩,高德似乎变成了国庆出门在外的"全能搭子",接住了那些旅途中意想不到的真实需求。
破解"沉默的大多数":真实行为驱动的评价体系
国庆出门,还有一个绕不开的难题——找餐馆。各类榜单上的4.8分餐厅让人心动,但又害怕商家是"榜单运营高手"。于是,社交媒体上流行起了反向攻略:想吃美食就选评分4.8以下的。一旦信任被削弱,榜单本身也失去了意义。
打击虚假评论一直是本地生活平台的一大难题,难以杜绝"送块甜品就能换条五星好评"的作弊行为。即便有真实评价,也常被少数两极分化的声音主导,无法反映大多数用户的真实选择。
问题的根源在于:过去的榜单体系过度依赖"显性的声音",而忽略了"沉默的大多数"。根据互联网平台的90/9/1法则,90%的用户只消费不发声,9%会偶尔参与讨论,只有1%会主动产出内容。而线下消费同样如此:大多数人吃完就走,很少上网留下评价。但恰恰是这90%的沉默用户,决定了一家店的真实命运。
某种程度上,谁能破解"沉默的大多数",谁就能更全面地反映一家餐厅的真实口碑。
高德作为10亿级的国民级App,在捕捉这些沉默用户的真实行为上具备天然优势。"高德扫街榜"的评分逻辑,不再只看打分和评论,而是把用户的真实行为本身纳入评价体系——让用户"用脚投票"。导航到店、搜索餐厅、反复光顾,这些无声却真实的行为都会被加权计入评分。
换句话说,你可能会忘记给爱吃的小店打高分,但不会忘记导航去再吃一次。
作为全球首个基于真实到店行为的榜单,"高德扫街榜"让消费者和商家在国庆期间都感受到了它的真实价值。对商家而言,"扫街榜"意味着更加公平的流量分配,让更多用心本分经营的小店被看见。
高德数据显示,国庆期间,上榜"烟火小店"的门店流量增长了300%。成都味鲜牛腩中餐馆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家开在街边的社区店,装修简朴,是典型的老川菜馆,样貌与时髦的网红店绝缘。门口还有一棵大树遮住了招牌,如果不是特别留意,很容易错过。
这家店在网上的评价不多,偶尔有游客替店家打抱不平:"每一次来成都旅游都会来吃,一共吃了4次。不知道为啥人不多,明明比排队的店好吃多了。"
这家店登上"扫街榜锦江区吃牛肉榜TOP23"后,很多人特意跑来尝一尝,"才知道味道那么巴适"。店主小颖松弛地说:"我比较佛系,没有啥子营销。平时就是卖点儿周边邻居,更多人觉得好吃,再来就对了。看到高德扫街榜的评分那么高,还觉得挺高兴的。"
还有一家成都杨氏小仙女儿蹄花,以前大多数客人都是熟客,上了"扫街榜"之后,通过高德导航来的新客居多。店主小卢笑称:"国庆期间生意爆了,上半场已经满了,下半场还是忙得不行。"
在节日高峰的烟火里,这种真实口碑的传递,比任何花哨的宣传都来得珍贵。"高德扫街榜"不只是榜单,更像是一张国庆期间的城市生活地图,让游客和本地人都能找到那些被时间和人情浸润过的好店。
从导航到生活服务超级入口:高德的战略进化
9月10日上线的"高德扫街榜",从一开始就带着实验性质:高德能否在本地生活服务竞争激烈的市场里,找到一条不一样的路径?而国庆黄金周给了它最快、最现实的一次考验。
从结果来看,高德不仅顺利通过了这场大考,还在短短一个月内完成了一次战略性的转身。地图作为现实世界的数字投影,天然承载了人们所有的出行与消费决策。而长期以来,国内地图产品对这种潜力的挖掘仍停留在浅层,更多扮演的是路标的角色。
但实际上,用户从打开地图开始,就已经在进行各种生活决策。导航只是用户通往门外世界的"第一步操作"。高德想做的,是将导航第一步与之后的生活每一步打通。这种转变,并不是新增一个功能,而是重塑了用户的使用心智——高德不再只是"帮你去哪里"的路标,而是"帮你决定去哪里"的生活伙伴。
高德具备转向"生活服务超级入口"的潜力,这背后依托的是其长期积累的10亿级用户行为数据,以及庞大的生活服务数据网络。迄今为止,高德地图已经覆盖了全国超过700万个餐厅点位,目前每天有1.2亿次生活服务相关搜索,用户每天导航前往1300万个生活服务目的地。
在此基础上,AI能力则成为了高德向"生活服务超级入口"转型的加速器。今年8月,高德宣布全面AI化,从单一的地图导航工具升级为"出行生活智能体",具备深度时空理解与自主推理决策的能力。
此次黄金周,高德成为许多用户最频繁使用的App,也与其强大的AI能力密不可分。高德战报显示,10月1日,全球首个基于地图的AI原生智能体"小高老师"调用量突破26亿次;"小高老师"当天推荐餐厅、景点、加油站等生活服务类点位超9200万个。
用户的行为释放出一个信号:高德未来承载的不仅是"怎么去"的地图问题,而是整套生活方式的规划和践行。这意味着,从出行到消费,从餐饮到娱乐,甚至联结阿里生态中的支付、零售、电商等环节,高德都可能成为流量的一级入口。
借助向"生活服务超级入口"的突破,高德有潜力成为阿里到店业务的一个战略支点。国庆黄金周的26亿次AI调用和9200万个生活服务推荐只是一次集中演示:地图的边界,正在延伸至真实生活中那些无形的轨迹里。
高德的下一场进化,才刚刚开始。
结语
高德扫街榜的23天奇袭,不仅是一次功能创新,更是一次战略思维的革命。它成功地将用户从"被动导航"引导至"主动生活决策",通过真实行为数据破解了传统评价体系的局限性,让"沉默的大多数"有了发声渠道。
在AI技术的加持下,高德正在重新定义地图应用的价值边界,从简单的导航工具进化为理解用户需求、规划生活路径的智能伙伴。这种转变不仅满足了用户日益多元化的出行需求,也为本地生活服务市场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未来,随着高德向"生活服务超级入口"的进一步进化,我们有理由期待,地图应用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成为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生活的关键桥梁。